中亚无大鹅,土耳其做先锋!中亚开始弃俄倒土

来源:静夜史 日期:2023-01-30

国人多少都有点历史癖,这也难怪,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5000年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我们最有理由“以史为镜知兴替”。各位老板但凡对中国古代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会发现有这么一个现象——铁打的汉人,流水的少数民族!

中原王朝大部分时间被汉人统治,但也有例外的时候,蒙古人、满人等少数民族也占有过这片古老的土地。现在看起来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还分什么你的我的,但在以前为了哪怕一寸土地,都可能酿造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流血事件”。

秦汉时期和匈奴势不两立、隋唐时期与突厥不死不休、宋朝与契丹相互约架、明朝又和蒙古经常扭打……到了清朝终于可以消停一会儿了,因为擂台一方的汉族选手在少数民族“车轮战”中渐渐体力不支,后来在多尔衮“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令中乖乖束起了“金钱鼠尾辫”。

中原大地上,汉族王朝与少数民族相互攻伐的故事说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他们不是今天的重点。这次我们要讲的内容,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众多少数民族当中的一个,他产生的影响非常深刻,使一些国家直到今天仍然扯着该民族的虎皮做大旗,他就是在隋唐时期强盛一时的突厥。

在历史上,突厥属于匈奴的一个旁支,大家都知道匈奴白登之围让汉高祖湿了裤子,但争气的汉武帝让霍去病直捣单于庭封狼居胥,为曾祖父出了口恶气。东汉时期匈奴一分为二,南匈奴选择归附汉朝,为大汉帝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而桀骜不驯的北匈奴依然选择拒绝向汉帝国低头,最后被东汉大将窦宪再一次直捣单于庭勒石燕然。

北匈奴无奈打碎钢牙往肚子里咽,宁愿选择漫漫的北迁路茹毛饮血,也不愿意向大汉帝国卑躬屈膝。在北匈奴向北迁徙之后,鲜卑人迅速占领了大兴安岭等势力真空区,其中拓跋部和柔然部由此做大做强走向辉煌。

后来中原地区相继经历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拓跋部支楞起来建立了魏国(北魏)。看到拓跋部盔明甲亮,旌旗烈马,柔然部感觉到了力不从心,无奈也效仿北匈奴往北迁徙,并在漠北草原腹地和当年北匈奴留下来的几个部落撞了个满怀。

柔然打拓跋胜算不大,但是收拾北匈奴的遗孤却得心应手,很快,柔然也将贝加尔湖周边的铁勒族、唐努乌梁海的契骨族通通搞定收为小弟,占据大部分漠北草原。而此刻本篇故事的主角——突厥部,才“犹抱琵琶半遮面”缓缓走上历史舞台。

突厥部虽说是匈奴的一个旁支,但实际上也是匈奴北迁以后征服的当地游牧部落,柔然强盛以后,突厥又很快被柔然征服,成为专门为柔然提供铁器的“打铁生产队”,当时被柔然人赐予“锻奴”的爱称。

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这片蒙古高原上,柔然部是最强的战力,其次是铁勒、再就是契骨、最后是几乎可以忽略不提的突厥。由于突厥的渺小,没有进入头部大佬的视线,最后给了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机会。

当时的柔然部和同为鲜卑一族的拓跋部相互掐架,自己的小兄弟铁勒有时候也会对柔然趁火打劫。在大家数十年如一日的消耗下,彼此都变的十分衰弱。就在此时,他们回过神来才发现,当年那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锻奴”,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对向自己。

突厥先是趁机吞并了铁勒,实力直接反超柔然,而后东进一脚踢翻了柔然政权,将这个昔日的主人踩在了脚下。突厥翻身农奴把歌唱,长期以来的压抑只能通过无休止的扩张来得到宣泄。

突厥部不满足于小小的蒙古高原,他们一路向西吞并新疆和中亚地区,直接扩张到了咸海与波斯相邻。他们所说的突厥语也因此流传到中亚,西域的突厥化进程由此开始,最远甚至到达土耳其。

时间一晃来到隋朝末年,强大的突厥部分裂成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最后东突厥在唐朝的武装干预下实现内部权力的更迭,最终改称为回鹘,而态度较为强硬的西突厥直接被唐朝就地消灭,但突厥部在中亚地区所带来的影响并未就此消失,尤其是在近现代,反而迎来第二春。

中亚地区史前就有人类活动,是亚欧文明交流的纽带,可能是由于该地区经历过各种文明的洗礼以及各路势力的纵横捭阖,在这块土地上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由当地民族建立的稳定而统一的国家。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