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为何美国对“双赢”抠字眼?

来源: 日期:2023-12-19

近日,在2023中美公共外交论坛上,亚洲协会董事会主席约翰·桑顿提到一项调查,称美国人普遍不接受“双赢”这个词。

这个现象有两个原因:首先,美国人钟爱体育文化,而在体育竞技中只有输赢的概念,因此他们认为“双赢”的局面虚假。

其次,中国使用“双赢”这个词让美国人觉得是中国想要赢两次。

那么既然“双赢”无法被接受,我们应该使用什么词呢? 调查显示,美国人更喜欢使用“互利”这个说法。

然而,以这些借口来挑剔中国,实际上只能说明他们在故意制造问题。

他们将批评中国的程度推向了极致,甚至控诉中国在某些方面“作弊”,这种行为可谓是无中生有。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三个关键词来验证这个观点:

体育竞技:在体育比赛中,虽然会存在输赢,但友谊也是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输赢,场上的竞争不应影响场下的友谊。 然而,美国在体育竞技方面的表现令人质疑,一旦中国获得胜利,美国就开始对中国进行指责。

互利:美国喜欢使用“互利”,但我们需要对此有所保留。 西方国家崛起后,曾经有很多恃强凌弱的行为,是否能称之为“互利”还需认真思考。

可以说,美国的“互利”更像一种施舍,他们会将好处都留给自己,当自己不能全部占据时,才考虑与盟友分享一些利益。

双赢:美国早已在科技崛起和现代化进程方面取得领先地位,难道他们真的无法理解“双赢”这个概念吗?

即使放在中国小学生也不算高深的词汇。 因此,中国提出“双赢”的概念并非荒谬,实际上,中国过去取得的成果,并非仅仅通过口号就能实现。

最近有报道指出,在十个战略产业中,中国占据了七个,而美国只有三个。 尽管这种报道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至少表明中国具备实力。

综上所述,美国对“双赢”抠字眼反映了他们不愿意让中国获胜的心理。 中国提出"双赢"甚至是与世界实现“共赢”,而美国只考虑“赢者通吃”,傲慢自大。

中国最终只能通过竞争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改用“互利”这个词并不能转变美国的态度,因此,我们为何还要理会他们的挑剔呢?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