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亚细亚阴霾:俄土为何缠斗500年?

来源:中国经营报 日期:2016-11-10

   不过双方的和平还是很快就被打破:1783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愤怒的奥斯曼帝国于1787年要求俄罗斯停止侵略,遭到拒绝之后又一次大打出手。

   这一次土耳其人看似很有准备,但登陆克里米亚半岛战役又遭俄军击溃。很快,俄罗斯盟军奥地利也派遣大军进攻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土,拿下贝尔格莱德;俄军趁势追击,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情人——波将金公爵接连攻克了黑海沿岸诸多要塞,并进攻西乌克兰、罗马尼亚一带的奥斯曼势力。到1792年《雅西和约》签订之时,土耳其一败涂地,只得承认克里米亚半岛归属俄罗斯。

   土耳其仍然不死心,1806年,趁着俄罗斯在拿破仑战争中越陷越深,主动挑起第七次战争,却继续惨败。1811年,在面临拿破仑入侵的情况下,俄军被迫从巴尔干半岛调走一半以上的军队,然而名将库图佐夫依然凭借着手头人马大败土耳其军队,终于赶在拿破仑入侵之前,先行一步,与土耳其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约》,为击败拿破仑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文明与桥头堡

   随着拿破仑战争结束,欧洲国家在1815年召开了维也纳会议,这一方面标志着欧洲国际间协调机制出现,一方面也促使欧洲各国走向民族国家道路,欧洲各民族独立运动愈发高涨。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由于跟不上工业革命的路途,国家发展一落千丈,逐渐沦为了列强蹂躏的对象。

   1821年,希腊爆发独立运动,英、法、俄等国家派遣舰队予以支持;1827年,奥斯曼帝国宣布撕毁所有俄土条约,发动“圣战”,却又是一路败北,只得在1829年签订《阿德里亚堡和约》,承认俄国在南乌克兰、高加索、克里米亚半岛等黑海沿岸的利益,同时将格鲁吉亚等地区割让给俄罗斯,承认希腊独立。

   虽然奥斯曼帝国衰落至此,但在地缘政治中依然占据着欧亚大陆的交汇点。鉴于自身力量无法控制这一重要枢纽,奥斯曼帝国乃至整个土耳其逐渐从一个高傲独立的国家,变成了其他大文明在中东地区的桥头堡。

   这种桥头堡作用首先就是针对俄罗斯。由于俄罗斯过分扩张,英俄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殖民地对峙,于是当俄罗斯在1853年要求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东正教徒保护区”的时候,便同时遭到了英法等国的反对。联想到英国是新教国家,而法国是天主教国家,这场战役也可以看作是东正教文明与基督教、伊斯兰教文明的一场剧烈冲突。

   1853年7月,俄罗斯与土耳其断交并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奥斯曼属国;10月,奥斯曼帝国对俄国宣战;1854年3月底,英法分别向俄罗斯宣战。这样一场既有地缘政治因素,又不乏宗教色彩的克里米亚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爆发。

   整场克里米亚战争虽然仅仅持续两年有余,但俄罗斯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都备受打击:一方面,维也纳会议之后结为盟友的奥地利与普鲁士均作壁上观,奥地利还特地要求俄罗斯将军队撤出巴尔干半岛;另一方面,1854年9月,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半岛上输掉了关键战役,英、法、土联军步步蚕食俄罗斯的黑海区域,经过近一年的围攻之后,军港塞瓦斯托波尔陷于敌手,俄军惨败。

   1856年3月,参战各方签订了《巴黎和约》,俄罗斯虽然收回了克里米亚半岛,却被迫放弃所有新占领土地,黑海周围不得修建军事基地,也不得允许各国军舰通过黑海的两道海峡。俄罗斯一直以来的黑海战略可谓全盘落空,8次战争的成果几乎是荡然无存。

   或许是为了泄愤,俄罗斯便将目光暂时投向远东,一方面逼迫清朝中国相继签订《瑷珲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划走了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方面也同日本签订了《日俄修好条规》(1858年),也算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然而在亚洲一系列的猖狂举动,更让俄罗斯在英国眼中成为了眼中钉。1877年,俄罗斯为了复仇,煽动巴尔干半岛民族主义者发动独立战争,并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地方军队支持下接连奏凯,直杀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然而英国立刻出面制止,俄国便提议在巴尔干地区建立一个由俄罗斯保护的“大保加利亚国”,然而英国不同意,最终决议是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彻底独立。

   随着瓜分巴尔干半岛的结束,欧洲势力分布基本完成,俄罗斯也只得将目光再度投向远东,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也就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良好关系。

   日俄战争(1904~1905年)结束之后,俄罗斯与日本在远东达成划分殖民地的协定,并与日本的盟国英国和解,1907年,英、法、俄、日四国互相签订协约,“协约国”最终形成。至于奥斯曼帝国,则与德国、奥匈帝国一道结成了“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围绕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高加索国家展开对峙,这条高加索战线先后展开了四场中等规模战役,俄罗斯相继吞并了奥斯曼帝国本土的特拉布宗、凡城等地。然而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之后,列宁宣布俄罗斯退出战争,土耳其也得以一度在高加索地区反扑;但在一战结束之后,奥斯曼帝国被协约国肢解,也走上了漫漫复兴路。

  两强再现欧陆风云

   纵观俄罗斯与土耳其这对冤家,两者不仅都是横跨欧亚的大国,而且经常对欧亚事务有着不同看法,乃至针锋相对,短短200余年间竟爆发了10场战争,论起世仇,中日这对老冤家都难以望其项背。

   究其原因,当然有针对黑海问题的水火不容,但也有两种宗教、两种文化导致的思维模式差异,更重要的是,双方各自把持了一条欧亚大陆东西交流的渠道,这在陆地交通重新崛起的21世纪,无疑会让双方形成竞争。也正因如此,即便是在冷战时期,美国经过千挑万选,也依然选择土耳其作为桥头堡,遏制苏联。

   长期角度看,如今的俄罗斯依然处于苏联解体后的恢复期,美国也在“重返亚太”后远离中东,欧盟又缺乏一个强大的军事主体,便使得中东愈发呈现出权力真空,乃至出现军阀割据。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一贯对伊斯兰世界抱有同情心,甚至在2009年达沃斯论坛上与盟友以色列不欢而散,得到了很多中东地区企盼强势领导人的民众支持,俨然一副要从“桥头堡”回归“大文明”的态势。

   11月24日土耳其击落俄罗斯军机,无论俄罗斯还是美国恐怕都要跌破眼镜。表面原因虽然是指责俄罗斯“侵犯领空”、在叙利亚“轰炸无辜平民”,深层次原因恐怕是在美国没有全力介入的情况下,土耳其不希望看到俄罗斯恢复中东影响力,从而开辟出针对中东问题的第三种解释方式。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