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导致腐败: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教训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7-09-02

   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统计,齐奥塞斯库家族成员在党政军界担任要职的不下30人。一些其他亲戚,包括埃列娜的兄弟,也先后“升天”,分别担任了罗共中央委员、政府部长等要职。为此,罗共中央开会,就好像是齐奥塞斯库的家庭会议,“社会主义是一家”的笑话不胫而走。二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后,齐氏居然在社会主义的罗马尼亚,成功地建成了颇有中世纪色彩的“齐家天下”。

   罗马尼亚群众对这种裙带关系和家族统治十分反感、憎恶。民间有议论说:不仅党政军大权掌握在齐奥塞斯库手里,全国三代人(党员、团员、少先队员)的命运也全掌握在他们一家人手里。

  个人崇拜,登峰造极

   随着地位的巩固,齐奥塞斯库醉心于个人崇拜,越来越喜欢人们对他歌功颂德。齐奥塞斯库到各地视察,群众都“被自愿”倾城出动,以最高礼节来欢迎他的到来。民众通常必须提前几个小时到场,即使风吹雨淋、烈日暴晒也要参加,有时还要当着齐的面高呼“万岁”。这种状况持续了近二十年时间。

   每次举行大会,每一位发言者,不管是总理还是部长,无一例外地先要赞扬齐奥塞斯库夫妇的功绩。罗马尼亚官方还安排保安部队成员坐在会场的头七八排,组成政治“拉拉队”。齐奥塞斯库讲话时,每隔二三分钟这些人都站起来鼓掌、叫好。这时出席大会的其他人也不得不数十次起立、长时间鼓掌,同时欢呼“齐奥塞斯库——罗共”,“ 齐奥塞斯库与人民”等等。

   齐奥塞斯库和夫人过生日以及出访归来,或有重大活动,罗马尼亚各地和各部门都要纷纷致贺电、贺信,衷心拥护齐奥塞斯库的领导,这些“自发”的应景之作,每年还汇集成册公开出版。一切传媒手段也用来宣传齐奥塞斯库夫妇,国内大量出版齐奥塞斯库的讲话文集和言论集,齐奥塞斯库夫妇的大幅照片则天天见诸报端。

   与此同时,在齐奥赛斯库的操控下,罗马尼亚共产党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高。罗共“十大”前后,齐奥塞斯库被称为是“贯彻党的马列主义政策的化身”,“杰出的马列主义领袖、热忱的爱国者和国际主义者”。1979年罗共“十二大”,又将齐奥塞斯库捧为“举世尊敬的伟大领袖和政治活动家”,齐奥塞斯库执政的年代也成了罗马尼亚“几千年历史上成就最卓著的时代”,以后又进一步称齐奥塞斯库是“民族英雄中的伟大英雄”,“人道主义精神的共产主义者”,“当代世界的杰出人物和光辉战士”等。

   齐奥塞斯库大搞个人迷信的同时,夫人埃列娜也分得了“党和国家的卓越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光辉的国务活动家”等桂冠。她俨然以“国母”自居,生日也由全国庆祝,人们在各种大会上的发言,在呼完“敬爱的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同志”之后,必呼“尊敬的埃列娜同志”。

   1989年8月23日是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这一天齐奥塞斯库夫妇照样是在举行国庆集会和盛大群众游行中度过的。23日布加勒斯特组织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盛大游行活动,人们举着齐奥塞斯库的巨幅画像,边喊着:“齐奥塞斯库——和平”、“ 齐奥塞斯库和人民”、“ 齐奥塞斯库——罗共产党”等歌功颂德的口号,边缓慢地走过他们所在的主席台前。齐奥塞斯库则像往常一样,高高举起双臂来回挥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5分钟的时间里,群众经过主席台举起齐奥塞斯库夫妇肖像最多达400幅,最少的也有150幅(其中3/5是齐奥塞斯库的,1/5是埃列娜的,1/5是两人像),在长达3个半小时的群众游行中,群众举的齐奥塞斯库夫妇的肖像共达6000多幅。

  作假成风,大放卫星

   一边是狂热的个人崇拜,另一边则是愈演愈烈的浮夸之风。

   1989年,齐奥塞斯库宣布罗马尼亚全国粮食产量是6000多万吨,据此他自豪地宣布罗马尼亚已达到“人均3吨粮”,实际全国总量却只有1823万吨。每公顷小麦的实际产量为3170公斤,虚报的产量是8160公斤;玉米1913公斤,虚报到16500公斤。一时间,弄虚作假竟成了时尚,如实反映情况会遭到批评和排斥,甚至丢官,而说假话会受到表扬和重用。

   齐奥塞斯库每到一工厂参观,事先都要作充分的准备,全厂提前三天停工,打扫卫生,装点门面,张贴标语,还要挂出反映生产成绩如何“蒸蒸日上”的报表。首都布加勒斯特“八月二十三日”工厂是齐奥塞斯库常去的地方。齐奥塞斯库指示该厂要实现发展生产的“高速度”,每年生产1万台电机。实际情况是,当时所有东欧国家加在一起,一年才能生产1万台这种电机。

   齐奥塞斯库在一些工厂还要参观职工的食堂。从电视上看,所参观的食堂饭菜花样比饭店还丰盛。事实上由于市场副食供应极差,多数工厂的食堂已关了门。1987年前苏联领导人葛罗米柯在访问罗马尼亚时,曾参观布加勒斯特一家国营食品店,看到商品丰富,购物者装满了塑料袋。但苏联人一走,这些购物者立即把自己手中的塑料袋交给站在一旁的罗内务部军官。原来,排队的人都是内务部指定的人,商店里丰盛的蔬菜和食品也是在苏联客人来之前临时摆上去的。

   在罗马尼亚本国经济困难、市场供应十分紧张、群众生活水平下降的情况下,齐奥塞斯库却大言不惭,谎话连篇。1989年在为庆祝罗马尼亚还清全部外债的群众大会上,齐奥塞斯库讲话说:“罗马尼亚在确保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还清了外债”,还说到2000年罗将成为一个“在各个方面都十分发达的国家”。听了这些,罗马尼亚人更多的是无可奈何、哭笑不得。

   20世纪80年代初,罗马尼亚颁布了《实行粮食配给制的法令》,规定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粮食定量折合150公斤小麦和30公斤玉米,农村每人每天只有300克面包。为了拿出更多的农副产品出口,借以还清“大跃进”式经济发展欠下的100多亿美元外债,鲜肉在市场上几乎绝迹,奶制品、鸡蛋也不易买到,还要排长队。其他受群众欢迎的工业消费品如冰箱、彩电、小汽车等也大多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要么根本买不到,要么得登记排队,有时候等好几年也未必能轮到。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