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的“美国威胁论”

来源: 日期:2013-06-04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崛起,让整个欧洲胆寒。图为爱迪生和他发明电灯。

    欧洲学者惊呼美国产品淹没了欧洲

    “美国威胁论”首先表现为对美国庞大经济力量的担忧。

    1887年、1890年、1899年,美国的钢产量、铁产量、煤产量相继超过了英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一。不仅如此,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跃居世界首位。

    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美国的商品如火车头、煤、丝织品、水果和棉花等大规模涌入欧洲。1901年,美国历史学家布鲁克斯·亚当斯曾作过一项统计,1897—1901年,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5.1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亚当斯当时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将逐渐把欧洲竞争对手挤出各主要市场,如果美国再加把劲,它的商品还将凭借欧洲国家无法竞争的低价充斥欧洲。

    这种状况让许多欧洲人感到欧洲正在遭受美国的经济入侵。法国学者埃米尔·巴比埃在谈到美国的出口潮时惊呼:“美国产品将淹没老欧洲。”另一位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则在1892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美国生活》的书,卢西埃在书中生动地描述了美国产品大肆涌入欧洲的场景,就连“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毫无疑问“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

    欧洲人呼吁联手对付“美国祸害”

    1898年,美国与老牌殖民者西班牙之间爆发了战争。战后,西班牙被迫放弃了古巴,并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其他岛屿以及太平洋上的关岛割让给美国。

    美西战争在欧洲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美国威胁论”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在当时的欧洲政治家看来,美国踏上古巴的土地,就意味着它跨越了大西洋的一半,而美国入侵菲律宾则意味着它可以在任何地方不请自来。

 

 

    这种担忧在当时的欧洲有非常直观的体现。1899年1月,欧洲评论家奥克塔夫·诺埃尔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祸害》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不仅进入了一个武力侵略阶段,而且这种使欧洲人措手不及的进攻是早有预谋的。他认为美国从“门罗主义”时期开始,就对欧洲旧大陆怀有很深的敌意,这种敌意通过美西战争终于爆发出来了。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朝着全球干涉主义迈出了新的一步。

 

    诺埃尔进一步预测:“不久,在地球的各个地方,美国必将与欧洲发生冲突”,并且“在欧洲和美国之间为了生存、为了经济霸权而展开的争斗,将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尖锐。”总的来说,诺埃尔认为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祸害”,这一观点也成为当时流行于欧洲的“美国威胁论”的主要内容。

 

    为了对付“美国祸害”,有些欧洲人甚至呼吁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美国。法国人皮埃尔·洛蒂在媒体上公开宣称,美西战争是对欧洲的挑战,是对欧洲意志和抵抗能力的检验,“但愿欧洲能明白这一点!能从中吸取教训,别把剑放在鞘里!欧洲国家能联手对付共同的敌人!”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