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英国制衡政策造就今日中东

来源: 日期:2013-06-04

  显然,采用内燃机为动力的舰艇比烧煤炭的蒸汽机航行更快,战术行动更为自由。蒸汽机从启动到达到最大马力需要4~9个小时,但内燃机只需要5分钟;达到同样动力,燃油的消耗量只有燃煤的1/4,这带来直接的优势就是采用燃油的舰艇,其作战半径几乎是燃煤舰艇的4倍。给战舰提供油料,只需要12个人工作12个小时,而提供同样能量的煤炭则需要500人工作5天——还有谁能比德国海军“格本号”上的官兵更了解这后面需要付出的代价?

 1914年8月,德国海军“格本号”战列巡洋舰在进入地中海后,受到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围追堵截。为了逃过这次令双方都精疲力竭的追击,“格本号”不得不将时速维持在24节高速。

 委任统治,即确立了中东主要国家之间的疆域划分,但委任统治下的阿拉伯国家没有独立主权,边界是按照英国和法国的意愿划定的,遗留下这些国家后来众多有关领土和边界的争端。显然,当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帝国突然崩裂,演变成多达40多个主要由单一主体民族组成的国家时,他们过去在帝国内部尚可被控制的民族、宗教和领土方面的矛盾,将变成日后难以解决和控制的国家纷争。

  即便是英国内部也不是所有人都主张占领和瓦解奥斯曼帝国。整个19世纪都有英国人坚持认为,保持奥斯曼帝国的完整对英国有利。丘吉尔就曾表示,“一战”后对奥斯曼帝国的肢解是一个错误。

  麦金德理论下中东的地理战略价值和挑战

  英国历史学者伯纳德·路易斯曾说:“中东地区的历史发展,从拿破仑的远征军在18世纪来到埃及后,就深深地受到欧洲列强的利益、野心和行动所影响,而在其陷入危机之际,更是受到欧洲列强的利益、野心和行动所主导。不只是英国、德国和法国,几乎所有欧洲列强和美国,无不参与到大中东的争夺中。”

  如果说中东是大英帝国仅次于本土最重要的领地,美索不达米亚(后来的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波斯是中东石油的仓库,那么埃及和巴勒斯坦则是中东地理位置上的命门。

  “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看成是一个岛屿,人类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如果把阿拉伯半岛看成从欧洲到印度、从北部腹地到南部腹地的走廊,是世界岛屿的中心,那么,在当今世界,耶路撒冷这个山地城堡的战略地位,与在中世纪或者在古代巴比伦和古埃及时期,同等重要。”

  这是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描述的情景,他的地缘政治理论深刻影响了大英帝国的外交政策,他的这个论点也并不过时。巴勒斯坦既是英国连接埃及和印度的“大陆桥”,也是连接英国的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链条,也是从地中海往波斯湾运兵的通道。“在苏伊士运河上,成千上万的船只穿梭于印度和欧洲之间,这些船只处于巴勒斯坦驻军的有效打击距离之内,而且穿越雅法附近海岸的铁路干线一直在修建,通过这条铁路干线可以将南部腹地和北部腹地连接起来。”

  英国官方理论认为,如果“把它(中东)无条件地交给外国去控制,对英国在近东的地位将产生令人极度灰心丧志的影响。那就不可避免地招致埃及被入侵,巴勒斯坦被占领,同时会使英国在整个穆斯林世界心目中威信扫地”。

  中东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地理战略价值,那就是阻止麦金德理论中的核心国家俄罗斯势力的南下。

  彼得大帝曾在其遗嘱中说,不论谁继承他的位置,“都应该向南推进到君士坦丁堡和印度,因为谁在那里统治,谁就真正统治了世界”。

  从俄国的观点看,君士坦丁堡、大不里士,这些地方都如同出鞘的利刃,锋尖全部触及俄国柔软的“下腹”——乌克兰的麦田、顿涅茨盆地的矿砂和工业,还有高加索的油田(事实证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这些地区都曾遭受到进犯和占领)。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