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于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

来源: 海外视角 日期:2012-07-19

从叶利钦的“大西洋主义”到普京的“新欧亚主义”

苏联刚刚解体后,很多急于“告别过去”的俄罗斯人一心向往西方式的民主自由和市场经济,自由主义和“大西洋主义”来势汹汹。那时,叶利钦颇为信任的俄“自由化之父”盖达尔曾声称,“俄面向西方是唯一理智的选择”,并“要用最资本主义的方式改造俄罗斯”。当时,俄罗斯奉行“一边倒”外交战略,把本国外交重点完全放在西方,西方的经济援助却口惠而实不至,俄罗斯人在失望之余开始反思和批评“大西洋主义”。

随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俄罗斯政坛上,日里诺夫斯基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在俄罗斯流行,其领导的“自由民主党”在1993年12月的议会选举中成为了“一匹黑马”,这表明俄百姓已厌倦了曾经盛行一时的“大西洋主义”。

日里诺夫斯基虽为打出“斯拉夫主义”的旗号,但其提出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和对外扩大的种种“本土化”主张显然是“斯拉夫主义”的变种。但这种思潮虽然符合一部分社会情绪,但俄领导层并未真正完全接受这一思潮。

终于在“向西”受挫后,叶利钦在“欧亚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开始调整其外交战略,开始推行“双头鹰”外交,并任命“东方学家”普里马科夫出任外长,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俄开始强调,自己既是国家,也是国家,应把俄美、俄欧和俄中关系放在同等的优先地位。欧洲亚洲

而普京自1999年12月31日从叶利钦手中接过俄罗斯的权杖之后对上述三大社会思潮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做法,推出了“普氏外交风格”。普京吸收了“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欧亚主义”的合理因素,但又超越了上述三大社会思潮的特点,最终形成了“普京氏的实用主义外交”,普京确认俄罗斯是“欧亚国家”,强调俄罗斯属于“欧洲文明”,但坚持“俄罗斯思想”和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价值观”,其核心就是把俄罗斯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力图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

在“9·11事件”后对小布什示好受挫、让梅德韦杰夫与奥巴马搞“关系重启”几近搁浅之后,普京再次把目前真正地投向了东方,投向了亚太地区。在7月9日的讲话中,普京再次强调,“俄罗斯将会继续巩固本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我相信,俄参与亚太地区的快速一体化进程,将会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社会发展起到积极影响。”经济

而回想起普京2011年10月4日在俄《消息报》上亲自撰文所说的“欧亚联盟”,则更能说明普京的“新欧亚主义雄心”了。他在文章中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的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将成为“欧亚联盟”的基础。普京称,于2012年启动的俄白哈统一经济空间“不仅对这三国,而且对前苏联地区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很明显,普京在重返克里姆林宫之后把打造“欧亚联盟”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杠杆。对普京的这一举动,俄政治经济学家拉祖瓦耶夫称,“其实,新欧亚主义是唯一一个能够团结原苏联空间的统一概念。要不了多长时间,俄罗斯将通过欧亚主义最终实现普京的强国梦。”但不知,普京的这个“新欧亚主义”能不能帮俄罗斯人彻底从对东方和西方的纠结中最终解脱出来。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