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全方位外交远瞻:用对外政策解决国内问题

来源: 搜狐新闻 日期:2011-02-22

  更有效地利用对外政策工具来解决国内问题,实现俄罗斯现代化目标

2010年,俄罗斯外交环境发生重要变化:一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惯性冲击下,大国关系缓和趋势明显;二是通过多边外交解决重大问题、共同对抗威胁和挑战的趋势增强;三是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地位上升,经济竞争和经济合作同时成为大国关系的重点。在这一大背景下,俄罗斯积极推进务实、灵活外交,突出外交为俄创新经济和“全面现代化”服务的宗旨。梅德韦杰夫总统在2010年7月驻外使节会议上提出,应 更有效地利用对外政策工具来解决国内问题,实现俄罗斯现代化目标。

与美国加强战略协调,不断缓和双边关系。虽然俄美两国仍未能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但双方相互战略需求更加强劲。奥巴马面对美国中期选举和备战2012年总统大选,需要在外交上作出成绩,在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上有求于俄罗斯。而俄罗斯为推动全面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复兴,需要良好外部环境,更需要美国的支持。梅普政权清楚认识到,俄美关系有扩大合作的基础,因此,积极加强对美国关系,使双方在核裁军、阿富汗、朝鲜半岛争端和伊朗核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取得进展。

1月25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高票批准了去年4月俄美就削减战略武器签署的新条约。1月28日,梅德韦杰夫总统签署批准文件,他在当天召开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上说,“这对整个国家是个重大事件。”为保持俄美关系良好发展势头,俄低调处理两国“间谍案”。梅德韦杰夫去年6月访美时双方发表“创新领域伙伴关系联合声明”,俄美在加强创新经济领域合作方面达成多项共识;10月1日,梅奥热线确认两国关于俄入世双边谈判已结束,为俄早日入世创造了条件。

但俄罗斯与美国仍保持政策底线。梅德韦杰夫多次指出,要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评估美国的新反导计划,必须维持与美国的战略力量平衡。1月25日,俄国家杜马在批准俄美削减战略武器新条约时特别声明,如果美国反导系统威胁到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将可能退出该条约。

与北约重启关系。2010年11月20日,俄罗斯与北约自俄格冲突后首次举行峰会,俄接受邀请参与由美国牵头的北约导弹防御系统合作。梅德韦杰夫称,俄罗斯与北约“敌对和冷淡的时期已经结束”。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都认为此次峰会是北约和俄罗斯关系的新起点。目前,俄罗斯同意美国及北约进出阿富汗军事物资均可经由俄境内运输,并可扩大物资种类。

与欧盟加强合作关系。俄罗斯将欧盟看作是其实现现代化计划的重要伙伴。同时希望通过改善与德国和法国关系带动俄欧关系走出低谷。2010年3月,梅德韦杰夫访问法国时表示,将向法、德开放投资和参股;6月初,在俄欧罗斯托夫峰会上宣布启动“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并将增加对创新领域的投资、深化双边经贸合作等作为优先方向。俄还希望成立欧洲自贸区、建立战略产业联盟和统一能源综合体。接着,在12月7日俄罗斯与欧盟首脑会议上,双方签署俄加入世贸组织谅解备忘录。梅德韦杰夫表示,欧盟和俄罗斯的合作在许多重要领域取得了进展。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希望俄罗斯2011年入世愿望能得到实现。

对独联体地区加大整治力度,取得积极成果。首先,暗助“颜色革命”国家政权更替。在2010年,俄罗斯在乌克兰2月总统选举时暗做工作,使亲俄的亚努科维奇上台,大大改善了俄乌关系。梅德韦杰夫总统4月访问乌克兰并与亚努科维奇达成“重大利益交换”:俄以优惠价格向乌提供天然气,乌则同意将俄黑海舰队在乌驻扎期限延长25年至2042年,期满后还可再议延长5年。在吉尔吉斯斯坦3月革命中,俄罗斯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使吉替换了巴基耶夫政权。这些举措提升了俄在独联体的地位。其次,加大力度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2010年7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通过关税同盟的海关法,形成统一关税区并计划于2012年建立统一经济空间。乌克兰于2010年底提出加入统一经济空间的可能性。同时,俄积极推动建立独联体自由贸易区,2011年上半年可能签署相关协议。

大幅提升亚太外交,并加大对阿富汗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俄罗斯高层领导频访亚太地区国家,积极介入地区安全和热点问题。2010年10月30、31日,梅德韦杰夫访问越南,并参加第二届“东盟+俄罗斯”峰会;12月,俄总统携军火大单访问印度。俄还借重多边机制提升其在半岛问题上的发言权。俄对“天安号”事件和“朝韩交火事件”明确表态,主张通过和平的政治外交手段解决朝韩争端。同时,俄罗斯对阿富汗问题加大关注并积极采取行动,除同意美及北约进出阿富汗军事物资经由俄罗斯外,还为阿培训禁毒专家,探索解决阿富汗问题新机制。今年1月21日,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访问俄罗斯,寻求俄罗斯的支持,梅德韦杰夫表示,希望2014年多国部队撤军后,阿富汗能独立维护自身的安全和稳定,俄罗斯将给予大力支持。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