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航天领域积重难返 费用问题不解决改革难见曙光

来源:北京人民日报 日期:2013-10-19

10月9日,俄罗斯分管军工航天部门的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俄总统普京当天批准了建立联合火箭航天公司的计划。此举表明酝酿多年的俄航天业大规模改革开始启动,也意味着俄欲借此扭转航天业近年事故频发的颓势,重振昔日航天大国雄风。

发射“十连败”丢尽颜面

北京《人民日报》11日报道,俄罗斯在太空领域曾拥有一长串引以为傲的“第一”,然而自2010年以来的连串发射失败,让俄联邦航天署获得了“烟花署”的羞辱外号。特别是7月2日携带3枚卫星的俄“质子—M”火箭发射升空后即坠毁,导致了2010年以来的“十连败”。这些失败不仅丢失了十几枚航天器,而且丢尽了俄在国际航天市场的颜面。

俄罗斯航天业屡遭挫折绝非偶然,而是系统性危机所致。一是人才流失严重。俄航天业仅在1990年至1994年间就流失专家50%,目前航天人才60岁以上占总数的45%,年龄结构严重失调。二是研发经费欠缺。俄航天署的预算不及美国的1/6,导致新航天技术研发常常捉襟见肘。三是机构存在弊端。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联邦航天署大权独揽,集军事、民用和商业管理于一身,既是采购方,又是承包方,而用户对航天器技术指标没有充分的话语权。俄气象局局长弗罗洛夫两年前就曾严厉抨击航天署,指责其交付的卫星数据不合格。

争取航天领域绝对优势

俄总统普京9日批准的改革方案主要有四项内容:一是将俄主要研制和生产火箭航天设备的企业整合到以航天仪表制造研究所为基础成立的新公司——联合火箭航天公司;二是除了科学研究机构和地面基础设施外,原本由航天署管理的组织机构将转由新公司管理;三是航天署将作为权力执行机构予以保留,在航天业实施的项目中发挥组织者和国家订货人的作用;四是俄政府将成立火箭航天业一体化问题委员会负责行业整合,所有航天企业将在2014年9月之前实现股份化并成为新公司的一部分。联合火箭航天公司将被列入国家战略性公司名单,并进行整体估值,未来甚至有可能上市募股。

罗戈津9日对媒体表示,成立联合火箭航天公司后,可避免原有的机构平行、产能重复的问题,国家将通过“一个窗口”进行订货,推行统一技术政策,为航天企业合理分配工作,以此解决企业负荷低的问题,并帮助提升其竞争能力和设计实力。

过去5年里,俄火箭发射量一直居世界首位,仅“质子”号火箭发射每年就给俄带来7亿美元巨额收入,但俄并不满足于此。罗戈津曾对媒体坦言,俄应该争取航天领域的绝对优势,而不是“仅仅充当驾驶员,哪怕是十分成功的驾驶员”。

费用问题解决难见曙光

尽管罗戈津称此次整合不是机械性联合,而是“在统一技术政策框架内”的整合,但也有业内人士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与单个行业内的整合不同,“火箭”与“仪表”属于跨界,这方面已有前车之鉴。如在苏联解体后组建的航空航天署并未有效推动航空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俄罗斯人口、移民和地区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库普诺夫认为,类似整合除解决人事问题外,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只有在两个行业都充分有效运作的条件下,跨界整合才有可能。

最关键的是,无论机构怎样改革,俄航天业仍存在“差钱”难题。俄财政部8月初透露,2013年至2020年俄航天领域预算或将缩减635亿卢布(1456万欧元),这样几乎每年都需“勒紧腰带”。更令人沮丧的是,费用问题解决也难看到曙光。对于削减预算一事,财政部只给出了含糊解释:“我们根据美元汇率重新计算了拜科努尔发射场(位于哈萨克斯坦,现由俄罗斯航天署租用)的租金,这是我们提出的预算低于最高预算的主要原因。”

俄罗斯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在接受北京《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谨慎地表示,整合计划能否解决俄航天领域积重难返的问题,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编辑:雨生)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