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今年以来,太阳表面已经爆发多次X级耀斑。从2月22日7时7分到23日6时34分,不到24小时,太阳已连续三次爆发X级大耀斑。 什么是太阳耀斑?不同级别的太阳耀斑意味着什么?它将对地球产生什么影
气候变化造成鱼类体重减轻
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研究显示,鉴于更温暖的海水导致食物供应受限,栖息于北太平洋西部的鱼类的体重在2010年代有所下降。最新研究结果对如何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管理海洋资源具有启示意义。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鱼类
上过太空,它们有了“超能力”
蛋白质晶体在空间站Kibo模块的微重力下形成。图片来源: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各公司竞相研发来自太空的奇异玻璃纤维:ZBLAN。图片来源:国际空间站美国国家实验室官网 ◎本报记者 张佳欣 我们有幸生
“雪鹰601”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全部飞行任务
新华社南极秦岭站3月1日电(记者周圆 王立彬)记者1日从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获悉,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日前已顺利完成本次考察所有飞行任务,正在转场离开南极。2月6日,雪鹰601在补充燃料。 新华社裴文悦摄
河北首次发现约1.34亿年前的孟氏中生鳗化石
记者2月29日从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四岔口村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七鳃鳗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江永鉴定为孟氏中生鳗化石,其距今约1.34亿年。这是河北首次发现
谷歌发布基础世界模型Genie
据谷歌公司官网26日报道,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重磅发布了一个根据互联网视频训练的基础世界模型——Genie(精灵)。其可从合成图像、照片、草图生成多种动作可控的环境。
过去几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模型能通过语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解析叶绿体基因转录机器构造
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基因转录机器控制着叶绿体的发育过程,并在调控植物光合作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叶绿体基因转录机器构造一直是未解之谜。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团队与合作者,通过多年研
第40次南极考察丨科普:南极考察站如何运行
新华社南极秦岭站2月28日电(记者周圆)考察站是南极考察的重要基础设施。日前,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开站。考察站运行工作有哪些?如何支撑科学研究?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一一作了解答。 2024年2
三维打印让义眼更逼真更自然
《自然·通讯》27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种更快捷、耗费人工更少的技术,能通过建模和三维(3D)打印为人们量身定制更加逼真的义眼。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技术生产的义眼外观更自然,适配度更好。
全球约有800万人佩戴义
新工艺带来大提升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高抗疲劳3D打印钛合金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近期制备出具有高抗疲劳性能的3D打印钛合金材料。未来这种材料有望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作用。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据了解,理想状
“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处理平台全面安装就位
央视网消息:今天(2月28日),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处理平台在海南崖城海域全面安装就位,这也意味着深海一号二期最重要水面生产设施的建造与安装工作全部完成。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全面投产后,可使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储量从1000亿
23次下潜!“蛟龙号”首潜大西洋 创造九天九潜新纪录
首次在大西洋开展下潜作业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目前已在南大西洋完成23次下潜并创造九天九潜的下潜新纪录。 记者27日从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获悉,深海一号船执行的中国大洋83航次第一航段聚焦南大西洋中脊热液
首次、首飞、新纪录!中国航天2024步履不停 值得期待
央视网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月26日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我国2024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的纪录。 2024年,我国将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空间站进
新型可穿戴系统能实时识别人类情感
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所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实时识别人类情绪的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各个行业,提供基于情感服务的下一代可穿戴系统。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长期以来,由于情绪和感觉的抽象性
慢性压力助长癌症转移原因找到
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压力过大则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特别是慢性压力会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还可能助推癌症转移。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科学家在《癌细胞》杂志最新发表的论文显示,压力会导致某些中性粒细胞形成黏性网状
“冰雪王国”背后的网络守护者
2月15日8时,和同事做好交接工作,中国移动黑龙江公司应急保障人员张松走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始一天的保障工作。
两天前接到通知说今晚12点闭园,这是最后一次为2024年的冰雪大世界做通信保障了。张松说。
从2023年12月17
我国科研人员国际上首次认证宇宙线起源
△ 科研成果宣传图宇宙线,也称为宇宙射线,是从外太空来的带电粒子,宇宙线的起源是当代天体物理学最重大的前沿科学问题之一。今天(2月26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发布,我国科研人员通过位于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人类就业 变化巨大
北京时间2月16日凌晨,OpenAI(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发布了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Sora,该模型可以从文本提示创建并生成长达一分钟的短视频。
目前,Sora尚未向公众用户开放,OpenAI正在评估与模型相关的潜在风险,并
太阳再次爆发X级耀斑 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专家分析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太阳再次爆发X级耀斑 打破2017年纪录记者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了解到,北京时间2024年2月23日06时34分,位于太阳表面北纬17度东经26度的活动区13590爆发X6.3级大耀斑,其强度为当前第25太阳活动周最大,同时还
高密度!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今年将发射4至5次
23日晚间,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现役最大的低温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美国月球着陆器50多年后重返月球
新华社洛杉矶2月22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私营企业直觉机器公司研发的月球着陆器奥德修斯美国东部时间22日在月球着陆。这是时隔50多年后美国航天器首次登月。 美国航天局确认,美国东部时间22日18时23分(北京时间23
首位脑机接口设备植入者能用意念控制鼠标
埃隆·马斯克20日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首位植入神经连接公司大脑芯片的人类患者似乎已完全康复,其成功地利用意念控制了电脑鼠标。
马斯克表示,神经连接公司现在正试图让患者尽可能多地点击鼠标按钮。该公司上个月成
“超级光盘”诞生 我国在光存储领域获突破性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与上海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在超大容量三维超分辨光存储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利用国际首创的双光束调控聚集诱导发光超分辨光存储技术,实验上首次
如果祖先是鱼类,人类为何没有鳃
大约3.75亿年前,长相滑稽的提塔利克鱼利用一种新颖的适应环境的方式冒险上了岸:有裂片的鳍推动它在陆地上行走,喉咙里的气囊让它能在空气中呼吸。提塔利克鱼实际上有鳃,而且被认为是已知最早的四足动物的共同祖先。在数亿
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落地
科技日报讯 (何宝新 记者王春)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上船院)自主研发设计的1400TEU无舱盖集装箱船,获得来自比利时船东的订单。该型船是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其成功签约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