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木星探测器2023年4月发射,2031年7月抵达木星,将解开五大谜团,探讨两个核心主题:太阳系是如何工作的?行星形成和生命出现的条件是什么?JUICE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确定木星的卫星是否是可能的生命栖息地。 哈
西班牙数据保护局对ChatGPT展开调查
当地时间4月13日,西班牙国家数据保护局发表声明,称该机构已经正式对ChatGPT可能的违反法律行为展开初步调查程序。 此前,西班牙国家数据保护局要求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将ChatGPT列为全体会议上需要重点讨论的一项
“失控”黑洞脱离宿主星系狂奔
落跑黑洞逃离其宿主星系(艺术图)。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空间局 科技日报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趣味科学网10日报道,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失控的黑洞,似乎正在逃离其宿主星系,在太空中狂奔,
月球上建房不是梦! “中国泥瓦匠”来了
月球造房不利因素 昼夜温差大-200℃到120℃ 真空环境 时间更长和频率更高的月震 陨石冲击 宇宙射线的强辐射 月表重力改变材料与结构的受力状态 材料比较单一 没有液态水 □ 长江日报
负面情绪正持续发酵 多国计划加强对ChatGPT监管
图为2022年11月7日,在第五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的人工智能专区,体验者借助VR头戴设备感受在虚拟工作空间隔空击掌。新华社记者侯俊 摄 □ 法治日报记者 王卫 4月3日,德国联邦数据保护专员乌尔里希·凯尔
AI作画领域被引爆,数字媒体如何丰富人类视听体验?
超写实数字人小诤成为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在航天新闻报道、知识科普等领域和年轻人群建立了沟通;故宫最大裸眼3D文物实现了22倍高清放大文物,让观众在千里之外也可体验到实物展也难以感受的丰富细节;光影焕新智能修复
穿越两千多年时光:把长城“搬进”博物馆,需要几步?
采 写:本报记者 陈 曦 策 划:赵英淑 滕继濮 林莉君 4年多时间,研究人员跨越10个省区,对明长城全线进行无盲区数字化测绘,采集到200多万张实景图片,并建立了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目前已覆盖90%的人工墙体段,
和生者对话 ChatGPT技术助逝者“复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祭奠亡妻的文字。千年之后,借助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当代人已经实现了和逝者的对话。清明节表达哀思也有了更多的形式和内涵。 技术加持 复活的奶奶与孙子交谈 3月
2050年的办公场所会是什么样?
近年来,人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冠疫情见证了远程和混合式工作的风靡,一些员工如今可直接远程办公,并参加线上虚拟会议。英国、新西兰、冰岛等国家试行了四天工作制。全球范围内的现代企业正在努力为员
2023开放原子校源行(北京站)成功举办
4月2日,以聚缘于校,开源共行为主题的开放原子校源行(北京站)活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出席活动并致辞;开放原子
四川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探测到脉冲星
3月3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近日,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DSRT)在系统调试阶段,开展了我国首次基于射电图像序列的脉冲星探测实验,从连续射电图像中成功识别出脉冲星闪烁
我国卫星精确测量迄今最亮伽马暴
科技日报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陆成宽)我国卫星精确测量千年一遇的伽马射线暴!2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与全球40余家科研机构联合发布对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GRB 221009A的研究成果。我国卫星观测表
世界首创“相变油墨”可实现被动式控温
新油墨使用纳米技术来控制日常环境中的温度。图片来源: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穆罕默德·塔哈博士 科技日报北京3月28日电 (记者张佳欣)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种可改变房屋、汽车供暖和制
古生物学者发现约1.7亿年前的“花”
新华社南京3月26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古生物学者近期通过化石重新研究,发现了我国西北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被子植物,即人们熟知的花。这种远古植物距今约有1.7亿年历史,此前一直被认为
全球竞相发展AI技术
伴随各种AI模型竞相绽放的,还有资本的疯狂涌入;而随着各大公司加大对其产品的保护力度,透明度则不断下降;AI的强大能力和广泛应用也引起了各国政策制定者的重视,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其发展保驾护航。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
秸秆上做文章,找到农业减碳新路
◎本报记者 金 凤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条农业减碳技术路线。通过对现有减碳方法的优化,将秸秆制成生物炭后还田,同时将其间产生的生物气、生物油进行能源替代,有望使我国粮食生产实现碳中和,同时能够提高作物
科学家让玻璃“返老还童”
◎实习记者 李诏宇 都 芃 从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到小巧精致的计时腕表,玻璃的身影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全国两会召开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院长彭
云南发现新记录植物大花舟翅桐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新华社发(岩温的 摄) 新华社昆明3月19日电(记者赵珮然)近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管护所在开展资源监测过程中,发现一未知乔木树种。经中科
为了一粒好种子——我国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一线观察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题:为了一粒好种子——我国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科研人员培育一粒好种子,必须有好的育种材料,也就是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生
我国实现百兆比特率量子密钥分发
科技日报合肥3月14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徐飞虎教授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通过发展高保真度集成光子学量子态调控、高计数率超导单
见证科技引领时代的足迹
◎小 柯 今年两会的代表通道委员通道热闹非凡。许多代表委员都来自与科技相关的行业或岗位,从他们讲述的亲身经历中,能真切感受到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铿锵脉搏,倾听到砥砺奋进的时代脚步声。 华中科技大学计
中国北斗运行连续稳定可靠 推进规模应用、国际化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李国利、杨欣)记者12日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了解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2020年建成开通以来,运行连续稳定可靠,持续提供功能强大的卫星导航服务,高精度、短报文等特色服务能力已得
“奋斗者”号完成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
新华社三亚3月11日电(记者赵颖全、陈凯姿)11日下午,伴随着汽笛鸣响和人群欢呼,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抵达三亚,圆满完成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航次任务。 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
我国新一代载人火箭正加快推进研制 起飞推力约2678吨
科技日报北京3月8日电 (记者付毅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日前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各项研制工作正在有序加快推进。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是根据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局之年怎么干
随着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也越发显现。 今年全国两会是党的二十大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