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本报电 (记者余建斌)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1年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实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5次飞行任务。目前,核心舱组合体在轨稳
云南“望天神蛙”会飞,将给人类带来什么?
15日,央视新闻用约1分半的时间,讲述了一种会滑翔的飞蛙为什么会飞。这种会滑翔的飞蛙,正是生活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黑蹼树蛙。 该项研究成果的背后团队,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历经四
502 Bad Gateway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2021年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达55次再创新高并稳居世界第一这一年天和核心舱一飞冲天中国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羲和号实现中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总数超过40
科技部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你看懂了几个?
日前,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 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
502 Bad Gateway
新华社伦敦3月12日电(记者郭爽)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增刊2022年自然指数五强显示,近年来中国科研产出大量增加,贡献份额增幅远超其他国家。中美科研合作保持韧性,科研合作程度最高。 从自然指数的主要衡量标
反兴奋剂“黑科技”可十年内复检血样
几滴指血,一张滤纸,三个血点。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兴奋剂检查站内实施的干血点检查成为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一扇新窗口。 在北京冬奥组委和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下,由中国自主开发和制造的干血
先立后破 鼓励创新 “氢”装上阵
◎本报记者 符晓波 王迎霞 李丽云 张景阳 实习记者 陈汝健 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氢能布局、燃料电池及制氢技术等领域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热点
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开始全面实施
◎本报记者 刘园园 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会透露,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启动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其中就包括探月工程四期。 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目前进展如何?具体将如何实施?全
为小程序点赞 政协委员给政府留言更便捷
◎本报记者 陆成宽 操秀英 我刚通过小程序提交了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小建议。这个小程序高效、快捷、便利,利用数字化技术,有效拓展了听取委员意见建议的渠道。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工商联副主席、威达高
绿氢:纯正的零碳新能源
根据预测,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亿吨,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规模有望达到1亿吨。 北京冬奥会已落下帷幕,本届冬奥会除了是一场冰
二十四节气的科学记载与传承
作者:陈广忠(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它最早完整、科学的记载,出自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北斗斗柄、太阳、月亮、二十八宿标示的度
2022年:这些技术发展趋势不容忽视
随着高新技术不断进步,人工智能领域将涌现出更多进展,这将带来巨大的商业影响,催生出多个应用,例如数字服务台、数字助手等。 科技创新世界潮 新冠疫情催生了数字孪生、元宇宙、万能宇宙、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
科技与冬奥 一起向未来
深瞳工作室出品 科技冬奥不仅仅是科字口组织的,而是在各部门和地方支持下,广大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科研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500多家单位、超过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的200多项技术成果在测试赛、运动员训
解码科技冬奥 这些“黑科技”也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报北京2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沈杰群)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16日举行的科技冬奥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系统讲述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里的黑科技元素:目前全球最大的超高清L
用上航天技术的国产雪车有何特别之处?
2月14日,2022北京冬奥会男子双人雪车第1、2轮,中国选手孙楷智、吴青泽出战。视觉中国供图 降低6% 第二代雪车实现了全方位提升。结构设计更精细,模具设计更合理,材料性能进一步提升……风洞测试显
重点专项打造“双奥场馆” “水冰转换”彰显中国智慧
走进冬奥·黑科技 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场馆,能在里面比赛是一种荣幸。美国冰壶选手维多利亚·珀辛格表示。很难相信这曾是一个游泳馆,在这里比赛的感觉非常特别。捷克选手苏珊娜·保洛娃表示。
原来动植物也可以做“亲子鉴定”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法制与新闻》记者 黄浩栋 □ 本报通讯员 阮隽峰 看着10个集装箱的鱼翅,法医张素华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毕竟要从这么多的鱼翅里寻找濒危野生鲨鱼的鱼翅犹如大海捞针
澳大利亚天文学家发现未知天体
央视网消息:近日,《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澳大利亚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一个未知的天体。据观察,这个神秘天体距地球约4200光年,非常明亮且具有极强磁场,每18分钟就会释放出长达1分钟的巨量无线电波。科学家
气象部门研发出多个预报产品 赛事天气预报实现百米级分钟级
中国气象局昨天举行2022年2月新闻发布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现场获悉,气象部门加强科技攻关和观测、预报、服务等能力建设,研究精细化赛事预报预警技术,研发出多个预报产品,在气象科技方面实现多项零的突破,为北京冬奥
改造“致幻剂”治疗抑郁症 科学研究获重要进展
新华社上海1月28日电(记者 张建松)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抑郁症成为越来越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通过改造抹掉致幻剂的致幻作用、保留其抗抑郁的效果,以此来治疗抑郁症——根据这种新颖的药物研发思路,科学家
科普:“隐形奥密克戎”会取代原始版毒株吗?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记者罗国芳)近几周,多国报告的奥密克戎毒株的亚型变异毒株BA.2感染病例逐渐增多,有隐形奥密克戎之称的这种变异毒株有什么特性?它会取代原始版奥密克戎毒株并席卷全球吗? 奥密克戎毒株的遗传谱
地球的水从哪里来?答案可能在新发现的两种化合物中
地球的水从何而来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谜题,解开这个谜对于理解生命如何出现以及地球内部动力学如何随时间演化至关重要。 日前,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博士李含飞、副教授董校及其合作者发现两种新的水合硅酸镁(Mg2SiO5
打造人体器官“平替”,功能兼容仍是难题
近30多年,随着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兴起,异种器官移植临床前研究取得巨大进展,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基本克服了异种器官移植面临的超急性排斥和凝血紊乱等问题。 ——潘登科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异种移植
“黑科技”何以在这里层出不穷?——“科创之城”合肥2022开年观察
新华社合肥1月24日电题:黑科技何以在这里层出不穷?——科创之城合肥2022开年观察 新华社记者杨玉华、马姝瑞、吴慧珺 今天,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津津乐道它的逆袭:经济总量超万亿元,聚集新型显示、集成
藻类高效“吸碳”原理揭开
科技日报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李杨)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京都大学山野隆志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与吸收二氧化碳息息相关的LCIB蛋白质能够根据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同,在叶绿体内的不同部位发挥作用以便高效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