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日本的“大米荒”不时成为舆论热点,并再次引发人们对于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
一
据日本媒体报道,大米限购、涨价、供给不足等话题,近期频频登上该国社交媒体热搜。官方数据显示,今年7月,日本的大米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了17.2%,为20年来的最大涨幅。
在大米价格不断攀升的同时,大城市中的大超市和米店依然面临大米供给紧张的情况。大阪府不久前实施的一项紧急调查显示,当地约80%的零售店大米断货。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埼玉县、福冈县、大分县和广岛县等地。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统计,截至6月底,该国民间大米库存总量为156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约20%,创1999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点。日本米谷商联合会的调查结果显示,联合会会员中约85%的大米销售商表示进货困难,甚至进不到货。
由于多地“大米荒”持续,不少地方政府、零售商和消费者呼吁日本中央政府尽快投放储备米,以缓解供应紧张。但农林水产省官员日前表示不会采取这一措施,称投放储备米恐对大米供需和价格造成负面影响。
根据媒体的报道分析,导致日本这轮“大米荒”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日本本国居民由于近期大地震预警而囤货和访日海外游客暴增所带来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温、农业政策等因素所造成的供给不足。
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夏天的高温和干旱导致日本水稻主产区减产,并且粮食质量受损。
此外,有日本农业专家认为,此次发生大米短缺的深层次原因是日本政府的稻米减产政策。有专家指出,目前全日本只有约60%的稻田被利用,每年的大米产量不到高峰时期的一半,“在严格的长期减产政策之下,日本处于粮食不安全局面,一点点额外需求,比如入境游客增加,就会导致大米短缺、价格上涨这种局面”。
二
尽管从目前来看日本的“大米荒”现象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且日本政府信誓旦旦地表示短缺不久就将得到缓解。但由于涉及敏感的粮食安全问题,且发生粮食供应短缺的还是作为经济发达国家的日本,这还是让人们对全球粮食安全状况产生了新的关注乃至担忧。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不久前发布报告,将2024年全球谷物产量最新预报数调至28.54亿吨,创历史新高。该组织发布的《粮食展望》报告也指出,2024~2025年度,全球重要粮食大宗商品的供给预计保持充足,全球大米和油籽产量预计创历史新高。
尽管粮食产量预期良好,但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仍难言乐观。
联合国机构近期发布报告说,全球消除饥饿的步伐不进反退,食物不足水平与15年前相当。2023年全球约有7.33亿人面临饥饿,每11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今年7月联合发布的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说,2023年,全球约有23.3亿人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即无法全年都获得营养、安全和充足的食物。
从地区看,经济增长脆弱地区面临更严峻的粮食安全危机。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3年间,西亚、加勒比和非洲大多数区域饥饿形势呈现加剧趋势。其中,非洲每5人中就有1人面临饥饿。报告警告称,到2030年,将有约5.82亿人处于长期食物不足状况,其中一半在非洲。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关于消除饥饿的目标难以如期实现。
三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地缘冲突、极端天气和经济问题是造成全球粮食危机的三大重要原因。
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连绵的战火使得加沙地带约96%的人口没有粮食保障。苏丹持续的武装冲突,让该国超过一半的人口、约2560万人处于“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或更糟的状况,其中超过850万人处于更危急的“粮食安全紧急状况”。
极端天气也造成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减产。多个联合国机构今年4月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由于气候变化原因,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极端天气让18个国家的7200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从2023年6月到2024年6月,全球月平均气温已经连续13个月刷新最高纪录。今年7月,全球数以亿计人口都经历了酷热的袭击,世界多地出现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全面影响可能会在2024年进一步显现。
此外,全球性经济冲击造成了21个国家超过75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自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影响,加之部分国家搞“脱钩断链”,全球农业供应链及农产品贸易遭到严重冲击,导致国际粮价攀升。同时,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高通胀、高失业及低收入等社会问题,导致贫困边缘人口增多,陷入食物短缺的困境。
《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主题是“为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提供资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呼吁各国政府增加资金以消除饥饿,实施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各项建议,为人道主义行动提供充分资金,以及贯彻落实转变粮食系统的行动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