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对中俄结盟定调,俄罗斯听懂了,各自安好

来源:科大烽火 日期:2023-02-06

随着国际局势不断变化,中国在普京政府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逐渐萌生出了想要与中国结成同盟的想法。在秦刚外长对俄强调了“三不原则”之后,俄方似乎也接受现实,不再将建立军事同盟,作为未来中俄关系发展的目标。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俄两国没有像外界所说的那样建立“军事联盟”,但现阶段中俄关系的发展水平,事实上远强于传统理解的“军事联盟”,两国间没有禁忌话题。这种关系是自中苏建交以来最好的。

结合中俄关系近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普京政府此次强调“中俄不搞军事同盟”,从侧面反映出,俄方的对华外交目标,出现了一些变化。在北约不断东扩,压缩俄罗斯生存空间;

美国带领日本等国在亚太方向上步步紧逼,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以及中俄两国在经济上互补性极强等因素的影响下,中俄两国近些年在军事、经济等诸多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建立起了一种远超一般邻国的全面伙伴关系。

西方也因此将中俄视为了类似北约的同盟,并频繁炒作相关话题,试图渲染阵营对抗氛围。俄罗斯方面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出现过真如西方所认为的那样,与中国真正建立军事同盟的想法。

在2020年的10月瓦尔代年会上,俄总统普京就表示,在理论上不排除中俄结盟的可能。在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对俄罗斯展开全面制裁后,俄方的这一态度越发明显,在双方的高层级会晤中,俄方已不止一次主动提起希望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但从拉夫罗夫的最新表态上看,俄方现在已不再寄希望于建立“军事同盟”。

俄方作出这一调整,无疑是从中国外交辞令的变化之中,听懂了中方的意思,明白与中国结盟并不现实。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中国一直强调中俄关系的“三个无上限”,但在俄方为了应对西方制裁,借中国的帮助打赢乌克兰战争,而释放出结盟信号之后,中方的官方措辞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不久前,新任中国外长秦刚就特意强调,中俄关系是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的。

而秦刚外长强调“三不原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一直坚持奉行的就是不结盟的外交原则,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虑。

首先,俄方此前寻求同盟关系,与俄乌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这场战争的爆发,背后有着太多的历史问题和地缘政治因素,中国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一直坚持着中立原则,虽然明确表示了,希望国际社会听到俄方的合理诉求,但也强调乌克兰的主权应得到尊重。

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中国一直没有承认克里米亚半岛以及乌克兰东部四州加入俄罗斯。而一旦与俄方结成同盟,中国就必须改变态度。这无疑与中国尊重所有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外交方针不符。

其次,现在与俄罗斯结成军事同盟,对中国其实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俄方目前面临着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多重困局。虽然普京政府坚称,自己不需要外部的军事援助,但从伊朗无人机在乌克兰大显神威的事实来看,一旦中俄结成同盟,中国不可避免地要像西方支持乌克兰一样,直接向俄方提供全面支援。

而在中国制造业水平远超俄罗斯;中国军工水平也已可以比肩俄罗斯,甚至在造舰等领域超越俄方的背景下,俄罗斯能够向中国提供的东西,恐怕只剩下了相比国际市场廉价的能源。

第三点便是,国际局势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与任何一国结成同盟,都会对中国未来的外交政策发展造成深远影响。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中俄结成同盟,确实可以有效应对西方的威胁。但未来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谁也无法充分预测。新中国建立后,中苏关系的多次转向就是一个明证。

此外,中俄结成军事同盟,在具体实施上有着很多的不便之处。特别是在同盟主导权的问题上。虽然从综合国力上看,已经举步维艰的俄罗斯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之中,谁应是主,谁应是辅其实十分明显。但作为苏联衣钵的继承者,自视甚高的俄罗斯,可不会甘心居于人下。

由此可见,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中俄两国结成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同盟,都不会比现在的双边关系发展模式更好。普京政府在听懂中方意思后,果断作出调整,不再追求同盟,只提“伙伴关系”,对于两国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以后是什么情况很难讲,但最起码现阶段是如此。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