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神秘冰海 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在茫茫大海中仔细寻找着……

来源:央视网 日期:2023-09-25

央视网消息:关注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目前,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已在返航途中。在加克洋中脊,考察队员们开展了一系列和地球物理相关的实验。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这里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的艉甲板,在这一航段,队员们要把这一组总共7台的海底大地电磁仪,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布放到海底。不仅是布放,实际上要在七天之后,这些设备还要被逐一收回。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大洋队副队长 沈中延:海底大地电磁仪在海底测量地球的电磁性质,获得深部整个岩石圈的一些电性结构。平均一台的距离可能在5海里,最远的一台10海里,整个跨度不是很大,是垂直于洋中脊(布放)。

沈中延介绍,从地质构造来说,洋中脊是海底山脉,是地球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它是地球岩浆产生的地方之一。加克洋中脊在洋中脊系统中,扩张速度最慢,对研究洋中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1年,我国首次对加克洋中脊进行科考。当时在东经100°左右的位置,发现有一个火山区,并初步显现出一些特殊的现象。本次科考继续围绕这个区域展开,通过布放海底大地电磁仪、海底地震仪等设备进行精细化研究。

沈中延介绍,对于这一项作业来说,布放还不算难,难度最大的要数回收。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大洋队副队长 沈中延:现在这个仪器到了海底,采集的数据是自容式,就是记录在仪器里面,因为它数据量比较大,穿越水体,传输回来难度比较大,我们就通过回收的方式,设备上来后把数据拷出来。

回收设备操作难度大不亚于大海捞针

刚才的节目我们看到考察队在加克洋中脊海域回收海底大地电磁仪等设备,记者在现场感受到,这项操作的难度极大,不亚于大海捞针。

据了解,在加克洋中脊海域,“雪龙2”号要回收海底大地电磁仪、海底地震仪等12台设备。比如,大地电磁仪会以约每分钟20米的速度从近4000米深的海底浮上来。在船上,队员们通过水声探头进行定位,不断测量距离,将搜寻范围控制在一个较小的海域。

想要在茫茫大海甚至是冰区里确定一台设备的位置,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平均回收一台设备要花费四五个小时。如果海面正好被非常厚的海冰覆盖,就需要反复定位、破冰,作业时间会更长。每次找寻仪器时,驾驶台都会聚集不少队员,望远镜、长焦相机、无人机等都被用来搜寻目标。一旦发现,队员们会齐心协力把仪器打捞上来。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大洋队副队长 沈中延:应该来说,(回收海底设备过程)总体还是不错的。这些数据的分析能帮助我们了解加克洋中脊结构以及演化的过程,岩浆作用等。通过对它的了解,我们可以了解整个洋中脊的系统,了解板块构造,以及一些像非岩浆型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