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6月20日电(记者周畅、戴威)脱发是困扰很多人的难题,在遗传、精神压力过大、熬夜等众所周知的原因之外,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褚维伟副研究员的一项研究表明,微塑料也是导致脱发的原因之一。日
多种尖端科技亮相智博会 “智行天下”预示未来产业新趋势
央视网消息: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6月20日在天津举行,主题为 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 。本届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共设立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10大主题展览区,94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成果将在本届博览会上集中发
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投产
科技日报连云港6月19日电 (记者金凤 付毅飞)19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在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核能综合利用从单一发电、满足城市
揭秘二维冰的超润滑现象
光明日报北京6月18日电(记者晋浩天) 世上是否存在无摩擦的冰?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教授、王恩哥院士等组成的研究团队给出了肯定答案。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国产qPlus型扫描探针显微镜,首次发
《经济学人》:中国科研实力增长迅速
新华社伦敦6月17日电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日前刊文说,中国科研实力增长迅速,在多个领域已处于国际前沿。但文章同时指出,中国科研领域仍存在一些短板。 文章介绍说,从高影响力论文,即经常被同行引用的论文,可以看
进入单陀螺仪模式 哈勃望远镜恢复观测
新华社洛杉矶6月16日电 美国航天局日前发布消息说,此前因陀螺仪故障暂停科学观测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转入仅使用一个陀螺仪的工作模式后,已恢复日常的科学观测,设备运作总体稳定。 据美航天局介绍,哈勃望远镜在今年5
尖端芯片给AI装上“超级引擎”
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等人认为,人工智能(AI)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拥有强大的计算芯片供应能力至关重要。芯片是推动AI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性能和运算能力直接影响着AI技术
我科学家成功研发全集成多路腕表
本报合肥6月15日电(记者丁一鸣 通讯员蔡鑫)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研究部黄行九研究员团队成功研发全集成多路腕表,包含高稳定的固体接触层、敏感的传感器阵列、新型微流通道、高效信
我国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走出国门 多领域科研迈进世界先进水平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6月13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我国探日卫星羲和号的最新成果。科学家们通过羲和号获取的太阳观测数据分析,首次精确刻画出了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进而发现了太阳大气
国际首次!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新成果
记者今天从中核集团了解到,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先进磁场结构,对提升核聚变装置的控制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环流三号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由
地月空间:宇宙“蓝海” 资源“富矿”
月球探测衍生拓展的地月空间概念,是指地球/月球引力范围内、地球同步轨道以外延伸至月球表面,包括地月平动点在内的宇宙空间,具有丰富的物质、能源、位置、环境等战略资源。地月空间是人类开启星际征程的必经之路,随
成本低 商载高 我国自主研制HH-100商用无人运输机首飞成功
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了解到,今天(6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HH-100商用无人运输机在陕西成功完成了首次飞行试验,标志着这型飞机正式转入科研试飞阶段。 上午9时16分,HH-100商用无人运输机准时起飞,在飞行35公里后平
科学家用AI造出最强铁基超导磁体
科技日报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刘霞)英国和日本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成功制造出世界上已知最强的铁基超导磁体。最新研究有望促进新一代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和未来电气化运输技术的发展。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
“地沟油”变燃料,送国产商用飞机上天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春 操秀英)6月5日,中国商飞公司一架ARJ21支线飞机和一架C919大型客机,分别从上海浦东机场和山东东营机场起飞,圆满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任务,展现了加注SAF后两型国产商用飞机的良
走“三夏”看秸秆的“七十二变” 科技加持助力“秸”尽所能
央视网消息:伴随着今夏小麦丰收,田间地头的秸秆也多了起来。作为粮经作物种植生产大国,我国也有着丰富的秸秆资源。秸秆如何七十二变?秸秆再回农田,循环农业有何新亮点?如何挖掘秸秆的更多隐藏技能? 首先,我们去看秸秆的七十
外贸新观察 | 一粒出口玉米背后的“科技密码”
央视网消息:吉林省是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也是全国最早开发鲜食玉米的省份。据长春海关统计,今年1—4月,吉林省鲜食玉米出口1034.6万元,同比增长了53.6%,已逐渐成为吉林省外贸发展的新亮点。宋建涛所在的企业以真空鲜
航天员的“超能力”从何而来?他们是怎样练成的?
中国空间站示意图。 航天员进行模拟失重水槽出舱活动训练。以上图片均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提供 5月28日,神舟十八号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
谁将“接棒”锂电池?
◎本报记者 张佳欣 在澳大利亚雅拉山谷中,一场电池技术革命正悄然上演。这里,钠离子电池为住宅楼和商业企业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迈出可持续电池应用的重要一步。 锂电池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最广
我国建成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在2021年建成的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微波辐射计观测网络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利用青藏高原及邻近周边地区的8个无线电探空站,组成了覆盖
看清冰面结构 解开百年难题
◎本报记者 徐 玢 冰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人们都知道,它在0℃时会融化成水。然而,我国科学家最近的一项发现却颠覆了这一认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以下简
人工神经网络准确预测雄性果蝇求偶行为
新华社伦敦6月4日电 近日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的一项新研究说,美国研究人员采用被称为敲除训练的策略,训练出可模拟雄性果蝇视觉神经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能准确预测雄性果蝇看到潜在配偶时的行为。 人工神
追光十年|闯入“无人区”,他们研发出全球领先的国产医学影像设备
十年追光,上海科创征途势如虹。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的发展定位从四个中心拓展为五个中心。参与研制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一批国之重器,
增强现实技术详解嫦娥六号采样完成后的“回家”之路
央视网消息:嫦娥六号从月面起飞到返回地球,这期间还要经历哪些节点?再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了解一下。嫦娥六号上升器从月球背面成功起飞,而在起飞之前,嫦娥六号还展开国旗与月球合了一个影。之后,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进行分离
“北脑二号”填补国内脑机接口技术空白
在近日开幕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10项重大科技成果集体亮相,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北脑二号就是其中之一。它填补了国内高性能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空白,让脑机接口从科幻片里走向现实。这项成果来自北京脑科
中国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群首次向青少年开放授课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6月1日,由安徽省少工委、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自主量子计算机群开放授课活动在我国首家量子计算公司——本源量子举行。这是本源悟空等5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