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佳欣 夜晚,星光闪烁,月亮散发出柔和的银白色光芒。仰望夜空于我们可能是一种浪漫,于天文学家则是灵感源泉。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报道,截至去年8月24日,人类已确认发现超过5500颗系外行星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人工智能很强大 但无法取代“手谈”
2023年7月22日,中国围棋代表人物、世界冠军常昊当选为新一届中国围棋协会主席。上任8个月,他有怎样的感受?如何看待当下中韩围棋对抗的格局?柯洁和战鹰成为网络顶流,他是否支持?人工智能对围棋发展的利与弊,他又是如何解
再添一员!泰国加入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
4月5日,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泰国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部共同签署关于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根据谅解备忘录约定,中泰双方将成立联合委员会和联合工作组,在空间探
“隐身术”真能实现吗?看看这几个光学小实验
隐身术,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科幻想法。无论是《葫芦兄弟》中的六娃,《神奇四侠》中的隐形女,还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隐身斗篷。 经典桥段常常是这样:某个博士或者疯狂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突然
“地磁暴预警刷屏”,专家称今年到明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
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韦香惠)近日,大地磁暴预警相关消息引起广泛关注。4月3日,中国气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专家表示,今年到明年是太阳活动的高峰年,这意味着后续还会有一些太阳耀斑、地磁暴等空间天气事件发生,公
抗体疗法可让小鼠免疫系统年轻化
新华社伦敦4月3日电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针对小鼠的最新研究显示,一种能够耗竭特定干细胞的抗体疗法,通过重新平衡血细胞的产生,可让衰老小鼠的免疫系统重新回到年轻状态。 造血干细胞分为淋巴-髓系
迄今世界最强激光器启动
世界上最强大的激光器于近日被激活。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31日报道,该系统能使激光脉冲在1飞秒(1000万亿分之一秒)内达到10拍瓦(1拍瓦=1000万亿瓦=1015瓦)的峰值,有望促进从医学到基础物理以及太空等多个领域取得革命性进展。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二号01星
北京时间2024年4月3日6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二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15次飞行。(总台央视
改进版“天文梳”技术有助寻找类地行星
新华社伦敦4月1日电(记者郭爽)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对一种名为天文梳的激光系统进行了改进,新技术有助天文研究者寻找类地行星的踪迹。 赫瑞-瓦特大学日前发表的公报说,改进后的天文梳激光系
数字化技术让陨石“活”起来
太震撼了!亲眼看见一颗颗陨石划过天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发出阵阵惊叹声。
在吉林省吉林市(陨石)博物馆中,3D建模、动画互动等数字化手段的应用,重现了48年前这场陨石雨的全过程。
1976年3月8日下午,吉林市天空乌云密布、火团
用“北斗+”打造多领域新场景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纯新 通讯员徐丁)4月1日记者获悉,湖北北斗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大会日前在武汉举行。会上,湖北省北斗卫星技术应用协会、中国电信湖北分公司、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湖北省北斗产
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升级 未来更多“聪明的车”将驶上“智慧的路”
央视网消息:如今,多地正在加紧建设自动驾驶示范区,开放自动驾驶的测试道路越来越多,人们已经能亲身体验到自动驾驶的科技感。上个月19日,上海浦东新区就开放了第二批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共205公里。至此,上海已累计开放自动驾
全球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中国科学家领衔取得突破性成果
3月28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即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新
科研人员提出新的热亚矮星形成机制
科技日报昆明3月31日电 (记者赵汉斌)记者31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大样本恒星演化团组李振威博士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热亚矮星形成机制,为部分观测富氦热亚矮星样本提供了理论解释。国际主流天文期
“工位”深入海底1万米!看“奋斗者”号如何上下自如?
奋斗者号是当今世界下潜距离最深的载人潜水器之一,它如何能在10909米的深海上下自如?戳视频↑看看奋斗者号的抗压能力有多强?(视频来源:CCTV纪录)
“超级显微镜”更新了!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启动建设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今天(3月30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在广东东莞启动建设,建设周期为5年9个月。 中国散裂中子源被誉为探索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 二期工程将在目
1.27万亿元!医学装备“中国造”创新高
新华社重庆3月29日电 题:1.27万亿元!医学装备中国造创新高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徐鹏航、周闻韬 一台手术机器人,在人工智能程序下自动剥开一颗鹌鹑蛋;一款AR眼镜,让医生的视野在手术中实现患者血管三维导航&helli
未来如何发展?——博鳌嘉宾热议人工智能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9日电(记者周慧敏、刘博)在偏远的山区小学,孩子通过教室大屏与人工智能进行互动;在基层医院,医生在大模型支持下利用诊疗助手进行辅助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全球计时在悄悄改变?
《自然》杂志27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融冰增加可能会影响全球计时。格陵兰和南极洲的融冰可能让地球角速度(角度位置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减慢的速度比之前更快。为此,协调世界时(UTC)可能比原来晚3年才需要
“奋斗者”号完成首次爪哇海沟深潜任务
3月28日,探索一号科考船缓缓驶入三亚港。新华社发(沙晓峰摄) 新华社三亚3月28日电(记者赵颖全、陈凯姿)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悉,3月28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返回海南三亚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的“投影”
新华社南京3月28日电(记者陈席元)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率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在量子物理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首次观察到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投影。相关论文2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71年等一回!“天外来客”长什么样?
近期,12P/Pons-Brooks彗星(以下简称12P彗星)成为全球瞩目的对象,我国不少天文爱好者成功观测并拍摄到这位天外来客。
星空摄影爱好者朱阳3月8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拍摄的12P彗星。(星联CSVA供图)
12P彗星的名字12P/Pon
比太阳亮1万亿倍 我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将发射“第一束光”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记者董城 通讯员郭思博)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怀柔区了解到,年内,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预计发射第一束光。 作为中国大科学装置之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的怀
长六改火箭完成2024首飞 拉开高密度发射大幕
3月27日清晨,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云海三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长六改火箭是我国新一代固液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设计。火箭总长约5
研究发现东北黑土最初由风力搬运而来
记者3月20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在东北黑土区开展了大范围的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科研人员通过分析采集的黑土样品发现,黑土物质最初都是由风力搬运而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