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圣彼得堡”号柴电潜艇
俄罗斯10411型导弹艇
“欧洲野牛号”气垫舰
翁寒松 / 文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继承80%苏联海军力量的基础上,于1992年组建了俄罗斯海军。目前仍保持苏联时期的编制结构,辖有4大舰队和1个独立区舰队,即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里海舰队,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也保持着原来的建制,其中海军陆战队的军力不但没有削减,反而有所加强。
从组建之日起,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俄罗斯海军各大舰队给人的感觉几乎是“在痛苦中煎熬”,表现为:
一是军舰大批退役和废弃。如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艇数量减少了80%,航空母舰当废钢铁卖给我国。
二是大小事故不断。如“库尔斯克号”战略核潜艇爆炸沉没、潜艇发射超期服役的战略导弹导致失败。
三是现役舰只装备良好率和战斗准备状态下降,舰队出海训练和执勤数量大为减少。如俄海军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近年很少远洋航行,因而其航空兵甲板操作经验不足。据一些西方情报人员分析,目前俄海军水面舰只的作战准备率只有10%,为“冷战”时期的1/8。
四是部队减员。海军总员额由原来的45万人减为现在的22万人,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
五是士气低迷。如常有消息说水兵偷窃零件设备倒卖。
六是港口和基地减少和设施老化。如受苏联解体影响,波罗的海舰队丧失了近80%的海军基地和30%的机场。黑海舰队则因乌克兰独立失去了克里米亚半岛上绝大部分海军基地和岸上设施;关于塞瓦斯罗波尔海军基地的归属问题,俄乌双方分歧较大,至今仍悬而未决。
七是舰船制造和维修能力比苏联时期萎缩40%,舰船研究机构也大规模重组和缩减,各种特种材科和零配件生产厂商急剧减少,个别领域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完全丧失,新舰补充和旧舰现代化改造几乎陷于停顿。如自1992年以来加入俄罗斯海军序列的各型舰船仅30余艘,而且有一部分是从苏联解体前就开始建造的,等等。
人们常用最直观的数据来描述这种“江河日下”的景况:在1985年的苏联鼎盛时期,苏联拥有水面舰艇703艘,其中远洋舰艇380艘;潜艇408艘,其中战略核潜艇68艘,多用途核潜艇120艘,多用途柴电潜艇220艘。而到今年,水面舰艇下降到121艘,其中远洋舰艇50艘;潜艇下降到55艘,其中战略核潜艇15艘,多用途核潜艇20艘,多用途柴电潜艇20艘。而且,这种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据西方海军机构估计,目前相对于海上邻国,俄海军舰队的实力已经相当虚弱,波罗的海舰队的战斗力仅为瑞典和芬兰海军的1/2、德国海军的1/4,黑海舰队的实力仅为土耳其海军的l/2~13。这和“冷战”时期苏联海军堪与整个北约集团的海军抗衡、触角遍及世界各地、潜艇常常在美国近海活动的情况相比,俄罗斯海军颇有点“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虎落平岗被犬欺”的反差,尽管它现有的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仍比美国海军多一倍,并在某些技术领域略优于美国;尽管人们仍认为俄罗斯海军目前从整体实力上说在全球仅次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进入新世纪以后,俄罗斯海军在继续承受这种“煎熬”的同时,逐步有所复苏。表现在:
一是俄海军已开始重新活跃起来,其中2004年的活动显得尤其抢眼。例如在太平洋舰队方面,2003年8月23日至27日,共有60艘军舰和30艘支援船将参加在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白令海峡的远东大演习。日本、韩国和美国也派少量军舰参演。又如在北方舰队方面,2004年9月30日起俄美进行了持续两个星期的在北大西洋地区的联合海上演习。俄方还派出了数十架苏-33舰载战斗机。北方舰队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重巡洋舰、“彼得大帝号”核动力重型巡洋舰、“北摩尔斯克号”和“列夫琴科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三艘潜艇以及一些保障船舶等俄海军的主力舰只参演。再如2003年5月,俄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9艘舰艇组成的编队远航印度洋,与印度海军舰队合作举行了代号为“INDRA-2003”的联合演习。这是苏联解体后两国海军最大的一次联合军事演习。演习时,俄海军“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实弹发射了射程为480公里、可以运载当量为35万吨TNT的核弹或1吨常规炸弹的P-500“玄武岩”超音速反舰导弹。俄罗斯国防部长谢・伊万诺夫就指出,在最近一个时期,海军总共进行了40次演习,涉及海域多达15处。例如,太平洋舰队曾与日本海上自卫队举行了联合演习;波罗的海舰队在东大西洋开展了一系列演练,并曾到达地中海西部海域;黑海舰队在伊奥尼亚海与意大利海军进行了海上联合反恐演习。此外,包括“莫斯科号”巡洋舰在内的部分黑海舰队舰只还与美海军航空兵举行了一次联合演练。2004年9月28日,在距爱尔兰200海里的大西洋海域,俄法联合海上演习也顺利结束。参加这次演习的俄舰艇有“野猪号”核动力潜艇(1996年服役,北约称之为“阿库拉级”)和“切巴年科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期间,俄核潜艇还首次访问了法国的核潜艇基地布列斯特军港。伊万诺夫由此认为,近期的“演习强度已可与苏联时期相比”。
二是新型潜艇的研制列装和旧型潜艇的升级改造步伐加快。例如,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阿列克谢-莫斯科夫斯基2004年11月底表示,2005年俄罗斯海军计划装备两艘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和“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它们分别属于“鲨鱼”级和“北风之神”级。“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核潜艇装备有20枚PCM-52型弹道导弹,每枚可携带10个核弹头,最大射程为10000公里。这些弹道导弹可以覆盖距离10000公里、面积7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200个大型地面目标,其火力比10个“白杨”洲际导弹团还要强。排水量1.7万吨的“北风之神”级潜艇比逐渐被淘汰的第四代“台风”级潜艇火力更强大,隐身性能进一步提高,具有极强的先敌发现目标的能力,它可在水下55米、海浪6~7级或航速6节的状态下发射导弹。新服役的“北风之神”级潜艇将配备16枚最先进的潜射“白杨”-M或SS-N-28洲际弹道导弹。“白杨”-M洲际导弹射程可达2万公里,圆概率偏差小于60米。而美国“俄亥俄”级潜艇携带的“三叉戟”改进型导弹最大射程1.12万公里,圆概率偏差为90米,技术指标不如“白杨”-M导弹;SS-N-28射程则为1.05万公里。从2003年起,俄将以每年建造1艘的速度用“北风之神”级潜艇替换正在服役的“台风”级潜艇。“北风之神”级潜艇将与其他多用途核潜艇一起,构成21世纪俄罗斯海军的主战潜艇。又如,2003年7月,经过现代化改造的携带16枚洲际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叶卡捷林堡号”回到北方舰队,充实了北方舰队的力量。
三是新型战略导弹装备潜艇部队和发射演习的工作大为加强。例如,2003年9月2日,俄海军“波多利斯克号”核潜艇在鄂霍茨克海水域发射了海基洲际导弹。导弹飞行6000多公里后,准确击中了俄北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卡宁诺斯角演习场上的目标。又如,2004年9月8日,俄海军北方舰队“叶卡捷琳堡号”和“鲍里索格列布斯克号”核潜艇先后从巴伦支海水下试射两枚洲际导弹,分别准确击中了位于俄远东堪察加半岛库拉试验场上的目标。再如,2004年10月,俄罗斯从处于下潜状态的“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核潜艇上成功地完成了最新型SS-NX-30“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的水下发射实验,模拟导弹达到了导弹巡航发动机开始工作的高度。SS-NX-30“布拉瓦”洲际导弹是著名的“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SS-27)的潜射型,携带55万吨核弹头,可以携带多个分弹头。“白杨M”于1985年进行了首次试射,1998年加入现役。俄海军于2001年开始改装“白杨M”为潜射导弹,将这种新型潜射导弹安装在“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和改装后的“台风”级核潜艇上。
四是战略导弹核潜艇的远洋战备巡航从2003年起得以恢复,尽管由于经费等原因,俄罗斯每个舰队辖区只能有一艘潜艇进行战略威慑巡逻。
五是水面舰艇的建造速度有所加快,重型水面舰艇的改造也有起色。例如,俄海军仅存的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经过3年改造即将返回北方舰队。又如,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透露,俄建造的第一艘第4代“北风”级核动力巡洋舰,将于2006年下水。再如,据俄罗斯海军总参谋部高层官员透露,2005年俄海军新型驱逐舰的首舰将下水,这种新型驱逐舰将用于替换目前俄海军装备的“现代”级驱逐舰。俄罗斯海军参谋长克拉夫琴科海军上将甚至宣布,俄罗斯将在2010年后建造新的航空母舰。俄军事专家认为,俄海军需要再建造3艘4万~5万吨级航母,每艘航母应配备包括第5代战机在内的40~50架新式战机。
六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型高科技电子信息系统投入使用。据俄罗斯海军官员透露,俄海军将在2010年前建成一种能使水下,水上和空中的军事打击力量比目前提高50~60%自动监控体系,这种体系使得在莫斯科就可以监视到大西洋水下的情况,在勘察加半岛就可以与公海上任一地点的俄海军军舰和直升机取得联系。第一个区域性的自动监控体系已于2003年8月在太平洋水域建成,现在正积极将这套体系推广到北方舰队、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
从上边的情况可以看到,俄罗斯海军总体上处于恢复和发展状态。俄罗斯海军能够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大体稳住阵脚,并且还能在不少方面取得进展,实在已是很不容易了。虽然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俄罗斯海军在2004年首次获得了用于购买和研制新武器系统的拨款,其数额比前几年的总和还要多(有一种说法是海军全年军费20亿美元),但是这点钱对于维持一个大规模远洋海军而言是远远不够的──美国每年用于维持舰艇航行和升级武器系统的资金达370亿美元,远高于俄罗斯全年的国防开支。在这种恢复和发展的态势下,由于国际油价保持在接近50美元/桶的高位,而俄罗斯原油出口只要不低于16美元/桶即可保障其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俄罗斯海军今后经费短缺的情况会逐步缓解,它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好转。按照现在这种发展趋势,在正常情况下,未来十年里俄罗斯海军达到拥有12~15艘战略导弹核潜艇、50艘核动力攻击潜艇、35艘柴电潜艇及70艘远洋战舰的“理想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
俄罗斯正在积极研究《2006-2015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中的《海军舰艇制造计划》,提出分两步走达到重振现代化远洋海军的计划,把俄海军发展重点放在战略威慑和保卫俄罗斯海洋利益两个方面,这是一种现实的思路,有其客观战略需要,并不是要简单、幼稚、好大喜功地重温苏联时期庞大海军机器的荣耀。一个国家的海军发展战略,既要同它的综合国力相匹配,也要同它的战略处境、从而战略目的相吻合。过去苏联发展出能够和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北约海军相抗衡的海上力量,是以准备打赢一场世界大战、或者以战略均势为依托打赢“冷战”等等为战略目的的,它对于今天的俄罗斯来说已不再有效。虽然俄罗斯濒临两个大洋、13个海,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客观上需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彼得大帝时代的名言“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没有强大的俄罗斯”在俄罗斯人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他们有着维护海军大国地位的挥之不去的情结,但从另一方面看,俄罗斯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在它不热衷于侵略和扩张的时候,并不像当年作为岛国的大英帝国、日本帝国那样特别需要“制海权”。现在俄罗斯面对的是美国的超强独霸压力,北约东扩的压力(例如北约的海空军基地已推到了波罗的海三国)、远东地区战略地位脆弱的压力,因此它现在总体上是处于战略守势来考虑海军的发展。它把80%的海军经费都投到维持和发展战略导弹潜艇、从而尽可能在较长时期确保对美国、北约的战略威慑,就反映了它目前的战略处境和战略目的。在远东地区,日本和韩国近年来几乎掀起了一个“造舰运动”,日本的准航母型“宙斯盾”军舰已不在少数,韩国新型驱逐舰KDX-2级第二舰“文武大王号”已于2004年交付使用,并决定从当年9月起建造作为未来主力战舰的KDX-3型“宙斯盾”驱逐舰,甚至计划在2010年前装备两艘万吨级轻型航空母舰──第一艘航母从2003年开始正式进行船体设计,预计2007年7月开始服役,第二艘将于2010年前建造完毕投入服役,从而最终打造出一支“蓝水海军”。面对这种情况,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不能不加强力量。此外,纵观当今世界,意大利海军的新航母“加富尔”号已在泛安科纳造船公司下水,印度、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也纷纷披露建造万吨以上“超级战舰”的计划,其整体性能与航母十分相似;德国海军的非常先进的第三艘F124级护卫舰“黑森号”继“萨克森号”之后下水。对于这种全球性海军扩张的现象,作为海军大国的俄罗斯不可能不感到紧张。
但是仅仅在数量上保持12~15艘战略导弹核潜艇、50艘核动力攻击潜艇、35艘柴电潜艇及70艘远洋战舰的舰队规模,还不等于问题的根本解决。俄罗斯重振海军所面临的困难,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水面舰只其实已经非常落伍,决非改造、维持所能支撑下去。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俄海军舰只因火力强大、舰体结实等特点尚能弥补其电子智能化水平不高的欠缺,那么现在则不行了。我们仅看看美国提康德罗加型巡洋舰、日本“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韩国“文武大王号”驱逐舰、德国“黑森号”护卫舰、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国的新型战舰、甚至已经落后的“纪德舰”等等的舰体外形和上层结构,再看看俄罗斯“彼得大帝号”重巡洋舰、“现代级”驱逐舰等等的舰体外形和上层结构,就能得出“代沟”的结论。西方现代舰只的舰体外形和上层结构发生趋同现象是有其客观依据的,正像现代化重型战斗机普遍采用双侧进气、双垂尾和鸭翼的趋同性一样。以“现代级”驱逐舰为例,它在舰甲板两舷并列倾斜布放多联装大型导弹发射装置,怎么可能改造得实现隐形呢?而做不到隐形,在未来海战中只能成为对方隐形军舰的靶舰。所以,当前俄罗斯海军现代化的工作其实是一种脱胎换骨式的进程;它面临的并不仅仅是在十年后是否能驶出几十艘水面舰只的问题,而是是否能驶出称得上军舰、可以进行真正的海战的水面舰只的问题。当然,这种困难的工作,恰恰也是俄罗斯海军实现现代化转型的一个契机。从这个意义上说,俄海军那些上个世纪70~80年代建造的军舰大批退出现役,对于说明它是否衰落往往只具有表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