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军事博弈会缓和吗?

来源:作者:王海运 盛世良 2008年03月15日 来源:《环球》杂志 日期:2009-04-01

2007年5月9日,俄罗斯战斗机编队经过首都莫斯科的红场。当天,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2周年。新华社/路透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均具有浓重的“强军”情结

早在梅德韦杰夫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之初,西方媒体就有评论称,他较具“自由主义色彩”,“对西方最没有敌意”,如其当选,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望得到改善,俄美间军事安全领域的博弈也可能缓和。

还有一些评论认为,近一年多时间,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在军事安全问题上争吵不休,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随着俄总统大选落下帷幕,这种争斗也将会降温。

虽说以上观点并非全无道理,但是将其作为预测大选后俄罗斯对外政策、特别是军事安全政策走向的主要依据,却很难立足。

事实表明,俄罗斯军事安全政策的选择,主要是由其安全环境和安全利益、战略目标和战略思维、国家实力和民心民意等一系列关键性的因素所决定的。

从这些角度进行考察,有理由相信,俄新一届政府组成后,普京所倡导的基本路线,包括军事安全政策,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博弈不会停息。

安全威胁驱动“强军”之路

北约经过两轮东扩,其前沿已经抵近俄罗斯“家门口”,目前正在酝酿向独联体国家扩展;“新欧洲”国家与俄罗斯关系普遍不睦,乌克兰、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争吵不休;在高加索地区,车臣恐怖活动尚未平息;环里海能源博弈日趋激烈,俄罗斯对该地区能源资源和外运网络实施“双控制”计划面临美欧的严峻挑战;阿富汗局势不断恶化、伊朗核危机持续发酵、周边地区宗教极端势力蠢蠢欲动,亦对俄罗斯构成安全威胁。

而美国推行“大中亚计划”,在中亚建立军事存在、策动“颜色革命”,企图剥夺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甚至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意欲废掉俄罗斯赖以与美国抗衡的主要支柱──战略核威慑能力,更是令俄安全危机感空前增大。

俄罗斯一向把安全利益置于国家利益的首要位置,对安全环境的判断必然影响到其内外政策特别是军事安全政策的制定。诸如“外部威胁、内部威胁、跨境威胁严重存在”,“几十年来国家安全环境从未如此严峻”,“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艰巨复杂”,这些判断已成为俄罗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的直接推动力。

在俄罗斯人的战略思维中,“强大的俄罗斯”必须以“强大的军队”做支撑,“强国”必须“强军”。面对美国一超独霸、俄安全威胁复杂严峻的地缘战略形势,“俄罗斯没有理由不成为军事大国、军事强国”。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均具有浓重的“强军”情结,“普京路线”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正是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将能源资源和军事力量视为新世纪支撑国家崛起的两大战略支柱,在努力打造“能源武器”的同时,决心建设一支能够应对任何安全威胁的现代化军队。

俄罗斯民族具有“尚武”传统,对加强国防建设也有着全民共识。普京曾有一句名言,“如果军队没有前途,国家也就没有前途”,在俄罗斯引起了广泛共鸣。俄媒体称,“重振俄罗斯军队的雄风几乎是每一个俄罗斯人的愿望”。

尽管历经巨大历史变革,俄罗斯国内政治环境已不容许效法原苏联,走牺牲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来发展军事力量的老路,但是在强大民心民意的支持下,现行“强军”目标不大可能发生实质性改变。

新安全构想针对性更明确

目前,俄武装力量已经走出艰难维持阶段,进入快速恢复期。

俄罗斯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在提高战略核力量的质量和威力的同时,加强常规机动力量建设;根据“非对称原则”,争取在2015年前建设一支与军事威胁和财政能力相适应、能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现代化“创新型”军队。2007年初,普京宣布,国家将在2015年前拨款5万亿卢布(约合1900亿美元),用于全面更新军队武器装备。

目前,俄国防部正在制定“2020年前军队建设计划”。

尽管以往俄军队建设计划大多有始无终,军队建设的高目标与经济能力不足之间存在尖锐矛盾,但是由于目前经济强劲发展势头有望继续保持,俄举国上下具有建设强大军队的紧迫感和坚定决心,所以军费投入必将不断加大,军队现代化水平必将快速提升。

虽然俄罗斯将极力避免陷入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双方在军事优势争夺中的地位很不对称,但是十几年后,俄罗斯仍有望建设一支能够与美军进行中低强度抗衡的现代化军事力量。

当前,俄罗斯正在制定新的国家安全构想。新构想明确判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俄罗斯构成主要安全威胁,并且可能发展成为俄罗斯的主要战略对手。

俄与西方围绕北约东扩、美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美在欧洲新建军事基地、欧洲常规力量部署、军事挤压与反挤压等问题的争斗关系双方重大安全利益,走向妥协的余地不大。因此俄军事战略将在保持“防御性”框架的同时,更加强调应对外部威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先发制人”原则;在继续强调核与常规“双遏制”的同时,更加倚重核力量;突出“空天遏制”的战略地位,加大空天战场建设;确立“非对称”原则,谋求低水平战略平衡;强化联盟战略,加强集安组织军事一体化建设。

俄罗斯已经停止履行《欧洲常规力量条约》,并且说要中止《中导条约》;俄罗斯海军航母编队也已恢复了中断15年的远洋巡航,战略轰炸机恢复了全球值班飞行;部队训练强度明显加大,各种规模的演习接连不断;俄罗斯与美国围绕太空军事化、北极地区资源的争夺也在不断加剧;在俄恢复独联体传统势力范围和中东欧战略缓冲带问题上,双方唇枪舌剑的争吵更是难以降温。

各种迹象表明,俄罗斯总统大选后俄美之间的军事博弈不会停息。虽然俄美走向全面对抗、爆发新的“冷战”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很有可能形成“冷和平”的局面。

“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

记得苏联时期有一出话剧反映了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的坚苦卓绝,剧中的主人公向战友们惊呼:“我们已经背贴莫斯科,没有退路!”

今天,俄罗斯人认为,西线已然面临着这样的严峻局面:北约一轮接一轮地东扩,美国在俄罗斯周边策划“颜色革命”,美国即将在东欧部署针对俄罗斯的反导系统,西方的包围圈越收越紧,俄罗斯的战略纵深越来越小。

俄罗斯人历来崇尚硬实力,信奉俄谚所说的“铁棍横扫,无招可挡,若要抵抗,铁棍加粗”。

2007年2月,普京发表著名的慕尼黑讲话,猛烈抨击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主行径”,强硬反对北约东扩及东欧反导系统。对于要求加入北约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俄罗斯则在能源供应、农产品进口和人员往来上对其设限。

西欧反俄声浪高涨,俄罗斯就停止执行欧洲常规武器条约,派航母编队到地中海游弋,恢复战略轰炸机巡航。日本要部署美国反导系统,抗议俄国“侵占”北方四岛,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就飞近日本领空,飞越美国航母战斗群,“显示军事肌肉”。普京还威胁要将导弹瞄准将要部署北约导弹和美国反导系统的原苏联国家和东欧国家。总之,对于美国和西方的全球进逼,俄罗斯是以牙还牙、以硬碰硬。

普京曾多次引用老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名言: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他认为,新的全球军事竞赛已经开始,俄罗斯不得不作出反应。

如今,俄罗斯恢复了中断15年的战略轰炸机巡航,但苏联解体时拥有的177架战略轰炸机如今只剩79架,其中64架是四五十年前生产的图-95“熊”式飞机,其发动机早在30年前即已停产;另外15架30多年前生产的图-160超音速飞机,其改进型要到2014年才能装备部队。

从当前力量对比看,俄军实力与美军相差悬殊,因此,俄罗斯要用“非对称”手段争取主动。例如,俄加快制造“美国反导防御系统的克星”──采用最新制导和变轨技术、射程达1万公里的“白杨-M”型洲际弹道导弹;加快研制“成本低、威力大、不违反国际公约”的真空炸弹;积极研制飞行高度和轨迹复杂多变、可以对付任何导弹防御系统和防空体系以及10倍于音速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陆军武器也有突破,一种领先10年以上的新型坦克将于2009年装备部队,其炮射导弹可远距离击穿1200毫米厚装甲,命中率超过80%。

俄罗斯要从当今世界存在的威胁和挑战出发,制定2020年前的武装力量发展战略,投产新式武器,建设一支“创新型军队”。2007~2015年,俄罗斯将在武器现代化方面投入1890亿美元,全力打造新型洲际导弹、攻击型核潜艇和超级航空母舰,使俄军整体战斗力超过苏军。

然而,全面的军备竞赛对俄罗斯来说绝非最佳选择。普京也表示,不会卷入其中,否则将拖垮本国经济。如今,俄罗斯1.33万亿美元的GDP不过是美国的1/10,军费虽然从叶利钦时代的50亿美元增加到250亿美元,但也只相当于美国军费的1/20。苏联消耗大半财政预算同美国拼军备竞赛,最后落了个惨痛的下场,这个教训对俄罗斯来说依然记忆犹新。(王海运 盛世良)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