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和英国同意喂饱希特勒:二战差点被掐灭?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7-09-01

   1931年,卡琳因病去世,可怜的托马斯早早失去了母爱。而此时的戈林已成为纳粹德国二号人物。尽管戈林已另有新欢,却没忘记自己在瑞典还有一个儿子。这时,托马斯已长大成人,并进入一家公司工作,而这家公司的老板正是达列卢斯。这位善于结交上层人物来促进业务发展的瑞典企业家,十分清楚托马斯的父亲是什么人,很想通过这层关系来拓展该公司在德国的业务。而在此之前,他在英国生活了12年,并在那里结下了广泛的人脉。

   在戈林对瑞典的一次私人访问中,托马斯将达列卢斯介绍给了自己的父亲。达列卢斯与戈林一见如故,都给对方留下极佳印象。启程回国时,戈林邀请达列卢斯一定要到德国,以让他尽地主之谊。就这样,纳粹德国二号人物和一位瑞典企业家走到一起。然而,二战爆发前夜,这层关系能挡住战神的步伐吗?

但泽港(现名为格但斯克港)

  3.谁能把希特勒拉回谈判桌

   1938年,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3月,奥地利被占领。10月,在英法的绥靖下,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被吞并。接下来,纳粹的目标就是波兰。

   一战后,波兰这个历史上三次被瓜分的中欧国家,从德国手中获得但泽走廊。但泽成为波兰惟一的出海口。1939年德国军队兵临城下,希特勒的借口便是但泽走廊问题。英法两国此时都与波兰签有联盟协议,但面对德国人的刀锋,英法都犹豫不决。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问题上,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刚上演“慕尼黑阴谋”,此时他们能为波兰两肋插刀吗?

   在英国,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一种就来自张伯伦:没必要为了波兰人的利益而去得罪德国人。另一种来自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吉尔,他认为希特勒的目标是全欧洲,英德两军早晚要刀兵相见,与其等到德国荡平欧洲挥师英伦时被迫还击,不如早日联合其他欧洲国家与纳粹决一高下。一时间,两种观点争执不下。

   在战云密布的1939年7月2日,一群在英国占据重要地位的企业家和政客,在伦敦一家具乐部内举行聚会。达列卢斯这位在英国拥有大量资产的瑞典企业家也跻身其中。

   国际局势是这些人的中心话题。几位政客一致认为,对希特勒来说,动口若能达到目的,那自然胜过动手。但他们也都悲观地认为,希特勒骨子里就是一个战争狂人,更偏好动用武力。所以,几乎所有参加聚会者都对局势感到极端悲观,一位政客无奈地说:“除非有人把希特勒拉到谈判桌前,否则战争不可避免,只是当今天下是绝对找不到这么一个人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坐在一旁的达列卢斯反复掂量这句话。就在人们在其他国际问题上争论不休时,沉默良久的达列卢斯开口了:“让我来试试劝希特勒走向谈判桌。”

   达列卢斯声音不大,但这句话却立即让所有人闭上了嘴。大家都以为他在开玩笑,但看到他那严肃的表情,大家才知道达列卢斯真有此意。当然,没人相信这会取得什么结果,大家纷纷劝达列卢斯不要白费力气。但这位倔强的瑞典人却已打定主意了。

  4.戈林答应找机会劝说希特勒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达列卢斯仔细盘算着这件事情。当然,他不可能直接劝说希特勒,他所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与戈林的密切关系。在他的计划中,把戈林本人请到伦敦来与自己的企业家和政客朋友们谈一谈将是重中之重。

   非常凑巧的是,戈林几天前曾致信达列卢斯,求他利用在伦敦的关系来保护几处属于自己的产业。这样一来,达列卢斯就有了邀请戈林来伦敦的理由。他便以需与几位朋友商谈保护戈林产业为由发出邀请,戈林欣然赴约。

   借此良机,达列卢斯的这些朋友向戈林阐述了在但泽问题上的看法。戈林对此表示赞同,并同意回国后找机会劝说希特勒。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