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如何在斯大林手上变成了足以抗衡美国的强国?

来源:历史研习社 日期:2020-07-28

文/参商

如今,美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说他独一无二,是因为与其他国家相比,它各方各面的竞争力都占绝对优势,无可匹敌。这是现在世界的态势,然而,几十年前的历史则与如今大为不同,因为那时存在一个可与美国一较长短的国家——苏联。


苏联如何在斯大林手上变成了足以抗衡美国的强国?


成立之初,苏联的基础不算丰厚,然而经过斯大林时期以后,苏联就一跃成为世界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尽管苏联早就解体,但作为唯一一个曾与美国争霸的国家,我们还是难以抵挡它特殊的魅力,尤其好奇它崛起为大国的历程,也就是斯大林时代。

01.“前斯大林时代”的苏联

如果想要知道斯大林时代苏联的进步,那么,就一定要与“前斯大林时代”作对比。


苏联如何在斯大林手上变成了足以抗衡美国的强国?


在斯大林之前,苏联并不算是一个强大的国家。高中教科书在讲述农奴制改革的时候就曾说过,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一环”,可见前朝给苏联留下的底子并不好。

经过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经济略有起色,然而,不到半个世纪,一战和内战接踵而至,这对俄国来说自然是个不小的打击。


苏联如何在斯大林手上变成了足以抗衡美国的强国?


直到1925年左右,得益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苏联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工作,然而,整体却仍然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

“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2.1%,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6%……机器制造业、冶金、燃料、店里等部门仍然很不发达,甚至有些重要的工业部门根本还没建立。”

斯大林从列宁手里接过来的就是上述这样的一个孱弱国家。

02.“斯大林模式”

抓着这样一手烂牌,斯大林决心改变。一言以蔽之,斯大林的发展模式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苏联如何在斯大林手上变成了足以抗衡美国的强国?


为了改变农业国的面貌,斯大林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比如军工,金属冶炼,矿藏开采,机器制造等,集中力量争取早日实现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同时,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引导农业个体户合并为比较现代的大规模农场,提高生产效率。再者,他还制定经济计划,尽力使国内发展高效有序地进行。

这套措施投入使用以后,效用很快就显现了出来。


苏联如何在斯大林手上变成了足以抗衡美国的强国?


03.“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

1932年,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整个国家的工业产量达到一战前的2.7倍,工业产值增加了234%。与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的1928年相比,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总产值中的比例由48%上升到70.7%。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比1932年增长1.2倍,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1%,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77.4%”。放之世界,苏联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比例从1917年3%骤升至10%,高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如何在斯大林手上变成了足以抗衡美国的强国?


二战爆发以后,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进攻苏联,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然而,据战后斯大林演讲,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一共只花费了十三年左右的时间”。这个13年指的就是从一五计划开始到三五计划开始的13年,因为斯大林的集中和果决,苏联得以在德国进攻前基本完成工业化。


苏联如何在斯大林手上变成了足以抗衡美国的强国?


基于工业化的完成,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苏联才能在二战中西击德军,东扫日本。战后,苏联继续延续斯大林模式,之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领导人虽然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一系列反思和改革,但苏联与美国抗衡的实力却始终是斯大林留下的老本。

参考文献

韩佩轩:《“斯大林模式”视角:“苏联兴衰”的哲学反思》

翟高源:《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的效能研究》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