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留佐夫元帅

来源: 日期:2009-03-29

谢尔盖・谢苗诺维奇・比留佐夫 Сергей Семенович Бирюзов 〔1904.8.8──1964.10.19)

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55),苏联英雄(1958.2.1)。

比留佐夫生于梁赞州斯科平市。13岁时开始独立劳动生活,当过农业工人和伐木工人。后志愿参军。1922年参加苏军。曾在莫斯科无产阶级师任排长、连长、步兵营长。1926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毕业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学校(1926)和伏龙芝军事学院(1937)。1937年,比留佐夫被任命为哈尔科夫军区步兵师参谋长,不久升任该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长。1939年任步兵第132师师长。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兵团指挥员。

卫国战争初期,比留佐夫指挥步兵师在西南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内进行了胜利作战。他精于战术,且勇而有谋,指挥该师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坚持战斗并得以突围。1942年5月任布良斯克方面军第48集团军参谋长。同年12日被任命为大本营预备队近卫第2集团军参谋长,领导集团军司令部成功地对军队进行了战役指挥,粉碎了德军企图从科捷利尼科沃地域实施突击的一个集团军级集群,该敌集群此举的目的在于为斯大林格勒城下陷入包围的德军解围。

1943年4月,比留佐夫升任南方面军(10月起为乌克兰第4方面军)参谋长,任职期间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才能和善于计划并保障实施大型战役的本领,在组织南方面军和乌克兰第4方面军解放顿巴斯、北塔夫里亚和克里木的作战中有很大功绩。他参加组织和实施了梅利托波尔战役和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战役,使德军遭到惨重失败。在制定1944年克里木战役计划时,领导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部提出了在锡瓦什湖方向上集中主力的建议,使进攻开始后的头几天就已突入到德军在彼列科普地峡构筑的防御阵地后方。后在强攻塞瓦斯托波尔时,又对方面军各集团军实施了坚定指挥,保障了各集团军之间的密切协同。

1944年5月,比留佐夫任乌克兰第3方面军参谋长,领导司令部制定了1944年8月的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计划,准备并实施了军队战役伪装措施的庞大计划,成功地组织了与乌克兰第2方面军各兵团及海军的协同,并在解放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及在贝尔格莱德战役中,保障了对方面军部队的不间断指挥。他所领导过的司令部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拟制的作战文书质量高,贯彻决心及时、坚决。贝尔格莱德进攻战役胜利结束后,被任命为第37集团军司令(1944.10)和保加利亚军队总军事顾问。

战后,比留佐夫担任过许多高级指挥职务。1946─1947年任南部军队集群副总司令兼盟国对保加利亚管制委员会副主席。1947─1953年任滨海军区司令。1953─1954年任中部军队集群总司令。1954─1955年任国土防空军第一副总司令。1955─1962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国土防空军总司令。 1960年五一劳动节时,比留佐夫的国土防空部队在苏联境内击落一架U-2间谍飞机,在劳动节阅兵式上,比留佐夫和其他身穿礼服受阅的元帅不同,他身穿作战常服,以示随时准备向西方开战。 1962─1963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战略火箭军总司令。 1963─1964年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在主持武装力量的重要领导部门期间,对加强苏军建设,特别是在组建和发展国土防空军与战略火箭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亲自领导准备和实施了许多大型演习,直接参加拟订和贯彻各军、兵种新的组织与战斗使用原则。撰写和编辑了许多军事科学著作。1956─1961年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61年起为中央委员。是苏联第二届和第四─六届最高苏维埃代表。在南斯拉夫阿瓦拉山(贝尔格莱德附近)的飞机失事中遇难,该地为比留佐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死难者建立了纪念碑。葬于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里加红旗高级军事指挥学校以其名字命名。

比留佐夫获列宁勋章5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二级苏沃洛夫勋章、一级库图佐夫勋章和一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各1枚,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南斯拉夫人民英雄(1964)。索非亚市荣誉公民。

著作:《火炮轰鸣的时候》,莫斯科1962年版;《苏联士兵在巴尔干崇山峻岭》,莫斯科1963年版;《严酷的年代(1941─1945)》,莫斯科1966年版。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