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原姓柯斯特里科夫),20-30年代联共(布)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联共(布)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等职。1886年3月27日诞生于维亚特卡省乌尔茹姆(今基洛夫州)的一个劳动人民家庭。1894年上小学,1897年人乌尔茹姆市立中学,1901年中学毕业后保送进喀山机械技术学校学习。1904年毕业后迁居到托木斯克,任市政管理委员会绘图员,同时在托木斯克工学院基础训练班学习。
1904年底加入托木斯克社会民主工党组织中的布尔什维克小组。1905年被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托木斯克委员会委员。1906年在托木斯克建立地下印刷厂,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同时在铁路工736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与世界各国革命的兴起(1917年一1936+年)人中做党的工作。1905-1906年数次被捕。1908年6月前往伊尔库茨克,从事被警察破坏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恢复工作。1909年5月被派往弗拉季高加索(今奥尔忠尼启泽市),领导该地的布尔什维克党地下组织的活动,曾以自由派报纸《捷列克报》撰稿人的身份进行工作,并开始用"基洛夫"的笔名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1910一1914年间,在北高加索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北高加索地区积极宣传和贯彻党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决议,同当地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17年2月革命胜利后。被选为弗拉基高加索苏维埃委员。1917年10月,被选为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参加了彼得堡的十月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党中央派他返回高加索,在捷列克州和北高加索其他地区领导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19年2月,被任命领导阿斯特拉罕市和阿斯特拉罕边疆区的防御工作,先后担任边疆区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独立第十一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南方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在这一时期,他还积极领导了北高加索地区党的地下工作和反对邓尼金的游击战争。1920年5月开始担任俄罗斯联邦苏维埃政府驻格鲁吉亚孟什维克政府的全权代表。同年又受命率苏俄代表团在里加与波兰签订和平条约。10月中旬返回北高加索后,当选为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北高加索局委员。
1921年3月,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21年7月,当选为阿塞拜疆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书记。基洛夫是高加索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创始人之一。在他和奥尔忠尼启泽的共同努力下,1922年,阿塞拜疆共和国、阿尔明尼亚共和国和格鲁吉亚共和国联合成立了南高加索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并通过了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决议。1923年在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5年12月调到列宁格勒工作,1926年2月在列宁格勒省召开的党的第23次特别会议上当选为联共(布)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并兼任联共(布)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年起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2月起任联共(布)中央组织局书记和委员,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获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各一枚。
1934年12月1日在列宁格勒斯莫尔尼宫楼道被神秘暗杀,葬于莫斯科红场。他一生刻苦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并能把马列主义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联共(布)党内有关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方针、路线的历史争论中,他都站在多数派一边。他的著作有《基洛夫言论集》,并参加了《苏联国内战争史》一书的编辑工作,同斯大林、日丹诺夫一起审阅过《苏联近代史教程》,《苏联通史教程》,还发表过《关于苏联历史教科书提纲的意见》和《关于近代史教科书提纲的意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