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经济 第一节 概况

来源:《2002年俄罗斯统计年鉴(统计汇编)》,莫斯科,2002年版第38页。 日期:2009-03-24

第一节 概 况

一 基本经济制度及其演化

俄罗斯的经济制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帝俄资本主义经济阶段、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阶段和新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

(一)帝俄资本主义经济

19世纪中叶以前,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在俄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商品性农业在俄国欧洲领土的南部地区迅速发展;一些现代工业部门,如采矿、冶金、石油开采和金属加工工业也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张,逐渐兴起建设港口和修建铁路的热潮。进入20世纪后,俄国成为农业工业国。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市场和重点不同的经济地区。一些工农业产品已经位于欧洲和世界的前列。1913年俄国工业产值占世界的4%以下,位于欧洲的第四位和世界的第五位;谷物产量5047万吨,是欧洲最大粮食净出口国之一;石油(包括凝析油)产量、锯材产量和木材运出量分别居于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棉织品的产量占世界第三位;机器制造业产值、焦炭和砂糖(国产原料制造的)产量占第四位;生铁、铁矿石、水泥、钢产量占第五位;采煤量占第六位。俄国在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上超过意大利和日本。

(二)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进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发展阶段。在苏联期间,俄罗斯作为最大的加盟共和国,构成了苏联经济的主体。在1917~1991年的70多年间,俄罗斯经济是在苏联统一的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规划和发展的。这种体制是在30年代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当时的国际环境建立起来的。这种体制对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和卫国战争的胜利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俄罗斯经济共经历了12个五年计划。虽然,其间出现了许多挫折和失误,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这一时期仍是俄罗斯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这一阶段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战前时期和战后和平发展时期。在战前时期,由于处于资本主义的封锁和包围之中,苏联的主要经济任务是,实行农业集体化和国家工业化,尽快摆脱经济落后状态和被动挨打的局面。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危机和萧条时期,苏联的经济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在短短的一、二十年的时间里,苏联迅速建立起了近乎完整的工业体系。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经济经过短暂的恢复而进入长达40多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苏联面对帝国主义的威胁和封锁,在经济发展中实施了经济“赶超”战略。其赶超的主要目标是“最强大和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联已成为强大的工业农业国。其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而居于世界第二位。许多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位于世界的前列。

进入70年代后,苏联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生产性国民收入由1966~1970年的7.8%下降到1981~1985年的3.6%;社会总产值由7.8%下降到3.5%;工业产值由8.5%下降到3.7%。如果考虑到在经济统计中含有大量的重复计算和虚假成分,那么到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已经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出现负增长。 从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开始到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下台,苏联对传统经济体制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期间多次更换主要领导人,不断调整改革方针与政策。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取向经历了从“计划─市场经济”到“可调节的市场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变化,但改革未取得成功,经济体制改革没有从本质上触动以行政命令为特征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而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新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全盘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荐的经济改革药方,采取“休克疗法”,推行以大规模私有化和全面自由化为核心的激进经济改革,由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由于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被摧毁,正常的经济联系被中断,加之在财政、货币、私有化等领域出现一系列政策失误,导致经济连年下滑,俄罗斯经济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1992~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5%,工业产值下降了50%,固定资本投资总额下降了70%。五年中,俄罗斯遭受的经济损失既超过西方国家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时期(工业产值下降40%~45%),又超过剧变后原苏东地区其他许多“转轨”国家。

1995年,经济出现积极现象:降幅趋缓,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出现回升,外贸额、财政收入增加,但经济整体跌势仍未能扭转。1996年仍未能制止经济滑坡,失业人口增加,企业亏损面继续扩大,但在抑制通货膨胀、增加外贸进口和改进财税方面有了明显改进,全年物价涨幅为21%,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从上年的1/4降至1/5。1991年至1996年,消费品价格上涨了6000倍。

1998年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再趋恶化。与1990年相比,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跌幅累计已超过50%,经济实力在世界排名从第二位降至第15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世界第50位。1999年受卢布贬值和国际市场油价上扬以及普里马科夫政府大幅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经济呈现好转势头。2000年,普京继续推行稳健的社会经济政策,致力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加紧推行税制改革,促进国内工业复苏和发展。对外利用国际油价一度上涨的有利形势,大力拓展国外能源市场,经济好转势头进一步巩固,宏观经济指标大幅上扬。2001年政府进一步深化社会和经济自由化改革,出台了《土地法》、《劳动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强化改革的法律保障。同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使之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保护低收入者。经济增幅小于2000年,但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势头基本稳定,且增长质量显著改善。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杠杆,同时外国投资增加,外债大幅减少。但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未解决,经济增长受国际能源市场行情影响仍较大。

2001年7月18日,政府通过了《至2004年经济发展中期纲要》,规定未来三年内GDP年增长率不低于3.5%~4.5%,工业增长3.2%~4%,投资增速每年不低于6%~8%,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保持年均5%的增速。

普京执政三年来经济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超过30%。商品的实际出口额增长25%,其中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的出口增长70%以上。居民实际收入增长32%。人均最终消费增长了近1/3。三年前平均退休金只达到退休者最低生活保障线的70%,而2002年退休金达到了最低生活保障线。2002年,在世界经济总体不景气的背景下,经济仍保持增长势头。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的数据,2002年GDP达到10.8634万亿卢布(以1美元兑换31.5卢布折算约合3448.7亿美元),同比增长4.3%。2002年联邦预算收入额为21984.95亿卢布,超额完成计划2.6%;联邦预算支出额为20442.23亿卢布;预算盈余达1542.72亿卢布(约合49亿美元)。由于近几年一直实行非赤字预算,并连年都有盈余,所以截至2003年1月1日,俄罗斯用于偿还债务的财政储备高达2090亿卢布(约合66亿美元) [1] 。2003年是俄罗斯偿还外债的高峰年,共需偿还外债173亿美元(其中本金108亿美元,利息65亿美元)。虽然经济领域还存在诸多消极因素(如税负沉重、行政壁垒和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大、缺乏明确的产业政策、经济体制透明度低、投资风险大等),但总体发展情况趋好。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经过认真实地考察,将俄罗斯长期主权外汇债务和卢布债务的资信等级分别提升到“BB”级和“BB+”级,与符合投资要求的资信等级起点“BBB-”只有一级之差。

表4-1 1997-2001年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变化情况(按可比价格计算,为上年的%)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