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与普京聊接班人问题

来源: 2007年09月29日 来源:《环球》杂志 日期:2009-03-29

9月24日,俄总统普京(右)与新任命的政府成员在首都莫斯科召开会议。普京当日晚宣布了新一届政府机构和成员组成名单。其中,前政府的两位第一副总理和两位副总理人选不变,并增设一名副总理。同时,3名部长被撤换,其他部长均保留原职。 新华社/法新

普京总统将于2008年交权,谁将成为下一任总统,俄罗斯内外猜测纷纷。自从普京任命名不见经传的祖布科夫为政府新总理之后,普京“接班人”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然而有一点确凿无疑的是,继任者必然要带领俄罗斯沿着普京定下的轨迹继续前进。

9月14日,《环球》杂志记者作为瓦尔代国际问题学者论坛参加者,与30多名外国学者一起,在黑海之滨索契市与普京共进午餐。餐桌上,西方学者最关心的是,谁将接普京的班,普京卸任后担任什么职务。但从善于玩柔道的普京那里,谁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倒是《环球》杂志记者的提问得到了明确的答复。

《环球》杂志记者问到:“我认为,对俄罗斯来说,重要的与其说是您的‘接班人’,倒不如说是您的政治方针的继承性。这一方针继承性,包括对华政策的继承性,将如何保证?”

普京答到:“当前的政治方针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受到选民拥护。如果有人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方针,未必能得到人民的赞同。我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性质和水平,得到绝大多数俄罗斯人的支持,不论谁当总统,当前的对华政策只会继续。” 确实,普京的治国方略不仅得到精英拥护,而且得到民众支持。民意调查表明,俄罗斯人86%对普京的政绩表示满意,74%认为普京的政治方针在2008年后应保持下去。这为接班人延续普京的治国理念奠定了群众基础。

那么,到底什么是普京政治方针,或者说普京治国理念呢?

据前一段时期俄罗斯普遍看好的普京“接班人”──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归纳,普京确定的国家价值观三要素为主权民主、强大经济、军事威力。如果再加上务实外交,那就构成了普京的治国理念。

9月24日,俄总统普京(后)和总理祖布科夫到达会场,准备与新任命的政府成员在首都莫斯科召开会议。新华社/法新

主权民主

西方学者在午餐会上的提问丝毫不顾情面:“为了2012年重返总统宝座,您是否将推出一个弱的‘接班人’?”

普京的答复令人动容:“我不希望下届总统是个弱总统。未来的总统应当是一个健康、有强烈工作愿望、能独立履行职责的人。总统不强,俄罗斯也难强。我任职期间尽了最大能力使俄罗斯摆脱疲弱状态,我不会亲手毁掉我努力促成的强国!”

普京对国家主权看得很重。他在午餐会上说:“世界上真正的主权国家,不外乎俄中印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其余国家要么是相互受制,要么是受制于集团。”

但是,他对民主的重视并不亚于主权:“我们并不需要闭门造车式的民主,俄罗斯的稳定不是靠铁腕统治,而是靠民主与法治。”

据普京本人表述,主权是国家在世界上的定位,是排除外来干涉、独立实施内外政策的能力;民主是社会和国家的组织方式,完全针对国内而言。

俄罗斯政治学家认为,“主权民主”就是主权加民主,即根据本国历史、地缘政治、国情和法律,由本国自主确定的民主。 在当今俄罗斯,主权民主成为“显学”,被奉为凝聚俄罗斯民族的新意识形态,用以填补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意识形态真空,也是俄罗斯针对“美式民主”提出的地缘文化新理念。它使本国反对派“美式民主”的诉求显得苍白无力,也打掉了美国对俄实行“民主化”、搞“颜色革命”的法理依据。

普京先后倡导建立了亲政权的统一俄罗斯党和公正俄罗斯党,使之在议会下院占绝对多数,并掌握多一半联邦主体的领导职务,牢牢地控制政坛;同时抑制左右反对派,为亲普京力量在2007年大选后继续控制议会,为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在2008年总统大选胜出打下基础。

强大经济

普京执政8年,俄罗斯经济振兴,连年跨越重要标杆:2005年GDP达7658亿美元,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2006年经济按不变价格计超过苏联时期最高水平,GDP和股票总市值双双突破万亿美元;2007年中,黄金外汇储备突破40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预定2015年人均GDP超1万美元从而成为经济强国的目标很可能在2010年前实现。

有人说,俄罗斯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靠的是世界能源价格持续走高,普京纯粹是交了好运。

这话对了一半,其实俄罗斯的经济振兴,首先得益于适应国情的“普京经济学”,其要点有:

──以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保证政治和社会稳定,实施保健、教育、农业、住房和人口等五大全国性社会工程,让人民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

──从自由资本主义或寡头资本主义转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对经济命脉的控制;

──经济由重改革转为重发展,确立十年经济翻番目标;

──把能源作为国家崛起的基础,对外能源合作的原则是在长期合同基础上保证供求双方能源安全,对外资开放能源上游产业,以求进入外国能源下游产业;

──用超出石油基价的部分收入和预算节余建立稳定基金,以抵御国际市场风险,保证宏观经济稳定;

──由资源导向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过渡。

在索契,普京还对我们这些来访的“俄国通”说,对老百姓来讲,近几年GDP年增长率约7%也许是个空泛的概念,但是,居民平均货币收入年增10%~12%,却是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

俄军图160战略轰炸机(资料图片)

军事威力

普京把军队现代化列为今后数十年要解决的首要课题之一。

对当今俄罗斯来说,敌人仅恐怖主义一个,另外还有一个“温和对手”──俄罗斯“在民主国家中的伙伴”。

俄军首要任务是同时应对一场全球冲突、一场地区冲突和几场局部冲突,能在任何情况下保证本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

俄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一是用现代化武器配备军队,制订了耗资2000亿美元的十年武器采购计划;二是建立职业化军队,120万名员额2/3以上由职业军人构成。

同时,为筹措资金,继续大力出口武器,尽力让俄制武器进口国在武器先进性方面同自己保持10~15年的差距。

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俄罗斯寄望于战略遏制力量,同时也重视常规力量。新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是,“白杨-M”陆基导弹、“圆锤-30”海基导弹和远程航空兵配备的带核弹头的战略巡航导弹。

军事上开始适度扩张,恢复战略轰炸机巡航和战机在航母上起降,要向地中海派常驻舰队,不仅在独联体国家吉尔吉斯斯坦,而且在独联体以外的叙利亚获得新军事基地。

在普京的午餐会之前,9月12日下午,曾任国防部长的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在会见本次学者团时明确表示,苏联曾把近1/3的钱花在同美国的军备竞赛上,而现在俄罗斯的军费仅占GDP的2.7%~2.8%,跟西方不搞“硬碰硬”,仅报以“非对称手段”,不再卷入军备竞赛。

务实外交

普京一贯强调俄罗斯外交的实用主义──一切服务于本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

他的外交三原则为实用主义、可预见性和国际法至上。

普京从本国核心利益出发,明确了外交优先的定位──首先是独联体地区,在独联体之外,是欧盟、美国和中国。

在俄罗斯看来,俄美关系仍重于俄中关系。中国的重要性虽然日益上升,但依然是地区大国,美国的实力虽然逐渐下降,但毕竟是全球大国。

近两年来,中国在俄罗斯外交中的地位显著上升。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之间高度的政治互信,促进了两国民众的互相了解。民意测验表明,中国被俄罗斯民众列为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友好国家。

对俄罗斯来说,今天的俄美关系虽然不再像苏美关系那样,决定全球格局,事关本国存亡,但依然是最重要的一对国家关系。

但俄罗斯精英和民众的反西方情绪上升,美国被俄罗斯人看作继格鲁吉亚和爱沙尼亚之后的第三敌国。

美国继续在俄周边构筑亲西方圈,干扰俄罗斯崛起;而俄罗斯则努力在周边建立友好国家圈,最终目标是建成以俄为核心的联盟。俄美今天的争斗可以说是“斗而不破”,在非原则问题上互相妥协,寻求合作。

近年来,英法德对俄态度越来越严厉,渐与美国趋同。然而,同欧盟的贸易占俄罗斯外贸总额一半以上;融入欧洲的梦想虽然几近破灭,但俄罗斯在文化上仍以欧洲国家自居。

独联体国家经济上依然离不开俄罗斯,却不再是俄罗斯主要经济利益所在:它们在俄外贸中仅占15~18%,投资只占几个百分点,在经济科技上落后,对俄经济振兴助益不大。

然而,俄罗斯依然把独联体列为外交第一优先,希望独联体在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上继续作为其安全屏障和缓冲地带,抵御北约欧盟东扩,为本国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而对独联体内部的国家,俄罗斯也区别对待:

──对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或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俄与之努力实现密切的军事政治合作和经济一体化;对独联体联系成员国土库曼斯坦,俄则通过双边经济联系,吸引其重返多边合作机制。

──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民主选择共同体”国家倾向西方,前三国要求加入北约。对这些“脱俄入欧”的国家,俄罗斯灵活运用经济、政治、军事、公关等手段,进行利诱、刁难、警告或者制裁。

再者,俄罗斯并没有放弃恢复帝俄全盛期疆域的梦想,并希望依次通过俄白联盟、共同经济空间、欧亚经济共同体等组织,破镜重圆。

到现在为止,普京仅用8年就使国力明显增强。他在执政之初曾发豪言壮语:“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在《环球》杂志记者访俄期间,俄罗斯社会院委员马尔科夫、政治基金会主席尼科诺夫、外交和国防政策理事会主席卡拉加诺夫都对记者说过,普京在俄罗斯政坛上的影响起码要留到2020年。

也许,俄国人为了得到一个强国,真肯给普京20年。

俄罗斯国家发展模式已基本确定,这为普京在2008年平稳交权、为他定下的大政方针在“普京之后”得以延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论普京之后由谁担任总统,俄罗斯走自己的路、成为多极世界中单独的一极、追求振兴和崛起的目标不会改变,而普京定下的治国理念有助于实现这一夙愿。

(《环球》杂志记者/盛世良)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