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日常生活中的称呼

来源: 日期:2009-03-24

一、日常生活中的称呼

在俄罗斯,日常生活中对亲人的称呼──妈妈、爸爸、哥哥、姐姐等是颇有讲究的。

除了高加索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家庭中有直称“父亲”、 “母亲”的习俗外,其他地区的孩子对父母使用“父亲”、“母亲’’的称呼是很少见的,这主要用在成年孩子和父母进行严肃的谈话时。子女对父母最常见的称呼是“爸爸”、“妈妈”,无论是小孩,还是已成年的孩子一般都是如此。这类称呼也有缩写,简称为“爸”或“妈”;也有表爱的后缀,组成爱称,即мамаща、мамочк、папаша、папочка,意为好妈妈、亲妈妈、好爸爸、亲爸爸。

俄语中“爷爷”、“奶奶”这两个称呼虽有表爱的后缀,但却是不含感情色彩的中性词,其爱称形式是дедка───爷爷、дедучка──好爷爷、бабуля──好奶奶、бабуся──亲奶奶、бабулечка----亲亲奶奶,这些称呼都是较幼小的孩子使用的,一般成年的孙子称爷爷为Деg,而小孩子则使用деgа。如果一家中有祖父母,又有外祖父母,则往往与名字连用,以示区别。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般用孩子名字的小名称呼他们,但也可用“儿子”和“女儿”两词的爱称来称呼。直接称呼“儿子”、“女儿”是严肃的表现,有时可能是个信号,预示着将有一场重要的或不愉快的谈话。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孙女也往往用“孙子”、“孙女”这两个词的爱称来称呼他们。

在兄弟姐妹之间通常以名字相称,用“兄弟”、“姐妹”直接称呼的情况比较少,那将带有庄重、反问的色彩,也可能预示谈话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兄弟”和“姐妹”两词的爱称形式常常是用来称呼弟弟和妹妹。

“丈夫”与“妻子”的称呼在夫妻之间的日常谈话中几乎不用,最经常使用的是彼此称呼对方的名字,或者使用家中习惯用的其他爱称,如“亲爱的”、“我的心肝”等。在有孩子的家庭中,夫妇间有时还可以用“母亲”、“父亲”、“妈妈”、“爸爸”相称。在一起共同生活了很多年的上岁数的老俩口,尤其在农村中,可以互相称呼“老头子”或“老太婆”。

对侄女、侄儿、外甥、甥女一般称名字,很少用“侄儿”、“外甥”之类的称呼。如果使用,则也是表示谈话的严肃性,而且往往要在它们后面加一定的后缀,这种称呼通常降低了亲切、随便的色彩。

称呼伯父、伯母、姑父、姑妈、姨父、姨妈时,通常要与他们本人的名字连用。

除了上述称呼外,其他如公婆、岳父母、姐夫、大小姑子等,相应的称呼与名字、名字+父名(对长辈)连用,或者以名字相称呼(对平辈)。

熟悉朋友之间的称呼往往使用个人的名字,在有的情况下,也有以名字+父名或其他称呼相称的,用全名的情况较少。尤其在依附称呼中,往往用个人的名字,或者是用小名、爱称或简称。简称即称呼的简化形式,如妮娜称妮、瓦夏称瓦、爸爸称爸等。不过,并非所有的名字都有简称。依附称呼不在句子或说话的前面,它能使所说的话具有补充的尊敬含义,或表示自己具有某种看法,如“在你的位置,维拉季奇,我就会拒绝他的。”

对于不认识的人,基本称呼是“公民”、 “先生”、 “女士”等。这是普通称呼,没有特别差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表示被称呼者的职业、地位的名词连用称呼对方,以示尊重和礼貌。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服务行业,广泛使用“姑娘”一词称呼从事这一行业的女性。不过,这种称呼在修辞上有些贬义,只有对年轻的姑娘,才带有温和的色彩。对年轻女性,现在“小姐”一词逐渐流行起来,如“护土小姐”、“空中小姐”、“电话小姐”等。所有这些称呼既可用于正式场合,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并且经常与姓氏连用。这类称呼不强调说话者及对方的受教育程度,大多也不强调对方的年龄,是可以普遍使用的称呼。但“公民”一词有确切的特定含义,指本国的、享有法律保证的所有权利与义务的成年人,所以不能用在外交场合,不能用来称呼非本国人。

对不认识的人往往还有另一种称呼,带有一定的修辞色彩。对年轻的人使用“青年人”、“姑娘”的称呼,在俗语中与之相应的是“小伙子”,格调更低的是“小子”。有一种比较俗气,但语气却友好的称呼是“朋友”、“好友”,这类称呼用于中青年男人的交往中。无论是“小伙子”,还是“小子”、“朋友”等,都是较粗鲁的称呼,因此不适宜对外国人使用。还有一种比喻性称呼,即用人外表的某一特点来称呼人,也属于粗鲁的俗语,不宜使用,如“大胡子”、“眼镜”、“帽子”、“小雀斑”等。在中小学生等未成年人中,常用“喂,你”的称呼法,这是不礼貌的称呼。

在俄罗斯,对不认识的人有时借用亲人称呼相称。如对上了年纪的农村人用“爷爷”、“奶奶”相称。上年纪的人对不认识的年轻人可使用“好闺女”、“好儿子”之类表示亲切的俗语。“父亲”、“母亲”、“爸爸”、“妈妈”的称呼可用来称呼不认识的中老年人。对年纪相仿的人可使用“好兄弟”、“好姐妹”这些友善亲切的称呼。年龄小的孩子对不认识的成年人通常称“叔叔”、“阿姨”或这些称呼的爱称。在农村中,称房子的所有者(尤其准备在那里借宿时)为“主人”、“女主人”。在城市中,维修房子的工人进房子干活时,也称房主为“主人”、“女主人”。居民到集市或商店里买东西时,称卖主为“老板”、“女老板”。在理发店、服装店等各种商店或集市,服务人员或雇主常用“太太”一词称呼年纪不太年轻的女顾客,用“小姐”称呼年轻女性以表示尊敬,对男性则通称“先生”。现在,有时还可以听到直接用“妇女”、“男人”来称呼的,不过这只在某些地区流行,具有方言色彩。

在对女性的称呼中,“女士”是通称,对已婚妇女可用“夫人”,对未婚女性则称“小姐”。

“同志”一词兴起于革命年代,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现在用它作称呼的情况愈来愈少了。使用这一称呼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与不相识的女性相遇打招呼时用得较少,更多的是用于男性,若用于女性,这个称呼就过于庄重、正式了。在大多数情况下,按职业特征的正式称呼一般都可与之连用,如司机同志。“同志”一词没有性的区别,但在没有其他说明时,它一般是指男性。

对多数人的称呼,一般将这些称呼改为复数即可,如公民们、先生们、女士们、同志们。对孩子们,尤其在学校里,习惯称为同学们、伙伴们。

二、“您”和“你”的用法

“您”在俄语中写作вы,有双重意义,一是指多数,即“你们”,二是对一个人的尊称,即“您”。“您”和“你”是两个与谈话礼节有直接关系的人称代词,在使用时有重要差别。其作为尊称“您”使用,在俄罗斯是相当晚的事。传统的称呼是“你”。许多世纪以来,俄罗斯人总是用“你”来称呼所有人,包括亲近的和疏远的、年长的和年幼的、社会地位高的和地位低的人,甚至在祈祷中、在呈给沙皇的诉状中都可以见到这种称呼。18世纪时,彼得大帝在俄罗斯确立了言谈举止的欧洲礼貌规范,于是在俄语中出现了“您”的称呼。在西欧诸语言中,把多数称呼用于一个人时,含有这样的意思:“你一个人强过许多人”,在相互关系中强调特别的尊敬。关于尊称“您”的出现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古罗马帝国时代,在罗马和君士坦丁堡各存在一个国王,一个对另一个称呼“您”,以表示对方也应以“您”相称;另一种说法是和“我们”一词相关,许多政治活动家、演说家、作家常常用“我们”代替“我”。总之,包括俄语在内的许多语言对同一个人可使用两种称呼:“您”是有礼貌的尊称,“你”是无拘束的称呼。只有英语中没有“你”的称呼,它是在16世纪开始不用的,而用you来代替,到18世纪初则完全被you取代。由于语言传统根深蒂固,在俄罗斯,欧式的尊称“您”与本国的习惯称呼“你”混合使用,直到19世纪还可以见到两种称呼之间的冲突。许多人反对欧式的尊称“您”,认为这是“扭曲的礼貌”。俄罗斯有句成语流传至今:“诚诚恳恳叫你,玩弄计谋称您”,它正反映了这两种称呼的冲突。

“你”这一称呼在俄罗斯有着漫长的历史,它有多种含义而且非常生动。一方面,它能表示存在于亲近、熟悉、相爱的人们之间的友好、亲密的关系,经常与“哥们”、“我的朋友”、“好妈妈”等表示亲密的称呼连用,并能表示人们关系的各种色彩,使人说话温柔,态度变得极为诚挚。另一方面,它还可以表示对人的极其轻蔑的态度,甚至是故意的粗暴行为。称呼“您”,则表不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从敬重、仰慕到嘲讽、冷淡的态度。从“你”转称“您”,表明夫妇、朋友、相爱者等双方由于各种原因,关系趋于冷淡。生活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普希金有首名为《你和您》的诗,对此描写得非常生动:

她无意中以亲切的“你”

代替了无味的“您”,

在一颗钟情的心灵中,

把幸福的向往唤醒。

我站在她的面前若有所思,

无力从她身上移开双眼;

我对她说:“您”是多么可爱,

心底却在想:我是多么爱“你”!

普希金的诗清楚地说明“您”是冷淡的称呼,而“你”是真心诚意的称呼。因此,“您”不仅是一种尊敬的称呼,而且强调对话者之间的距离。这是两种称呼之间含义和修辞上的特点。

在交往中,人们选择哪种称呼形式,要考虑到各种情况。首先是彼此间的熟悉程度,一般对不熟悉或不太熟悉的人用“您”,对很熟悉的、亲近的人用“你”。不相识的人在交往中用“你”相称,可以使关系变得简单、随便,不过,这种交往方式大多用在年纪相仿的男人之间。人们在进一步交往时可以改称“你”,年轻人改变较快,他们往往倾向于用“你”相称。孩子们之间交往,彼此间只称“你”。相识时间虽长,但关系不一定变得亲近,当双方关系尚未达到相当友好的程度时,不宜把称呼从“您”改为“你”。在中老年人和知识分子中,关系虽然友好、亲近,但仍需保持使用“您”的称呼,改用称呼是对对方的不尊敬和表现出某种随便的色彩。

其次是要考虑到交往场合的性质,交往场合的正式性和非正式性将影响到采取哪个称呼。如果属于正式交往,如会议、谈判、庆典等,都有严格的礼仪规定,应选用“您”的称呼。非正式交往,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往来,这时对很熟悉的人用“你”相称,而在正式场合则应改称为“您”。对不认识、不熟悉的交往者,无论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都应称“您”。

再次是要考虑到交往双方相互关系的性质。如果说话者对对方比较冷淡,交往中也是彬彬有礼的,那么即使是老相识,最好还是选用“您”的称呼。如果双方交往友好、热情,交往的风格也是无拘无束的,那么应该以“你”称呼。在正式场合之外,称呼由“你”改为“您”,意味着关系的变坏。不过,如果改称“你”,则不仅表示关系亲密友好,有时也可能表示有意的不尊和粗鲁。如果对不认识的人用“你”称呼,说明说话者作风俗气,或者有意表示关系平等或粗鲁。

第四是要考虑交谈双方所处的位置,即双方的年龄、职务等方面是否平等、相称。如一方是首长,另一方是下属;一方是教师,另一方是学生;一方年长,另一方年纪很轻等等,这些都能影响在交往中使用称呼的选择。如果交往者处于平等的位置,双方可以考虑到各种其他因素而选择相应的称呼。如果双方处于不平等的位置,则对长者、职务高者用“您”;对年幼者可用“你”;对职位低者一般也可以用“你”相称。但是对年轻人称“你”,常遇到一些困难,并非所有年轻人都愿接受年长者对他称“你”。由于职务的高低使用不同称呼时也常引起不少误解,因此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妥善掌握,不可一概而论。但是,作为首长,当对下属称“你”时,必须突出信任、平等与友好的关系。而孩子对老师以及对不认识、不熟悉的人应称“您”,对亲人可称“你”。

上述四种情况在实际交往中经常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要善于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些丰富的称呼方法,体察其中的深刻含义。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