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 苏联
名称 БМП-1步兵战车
БМП 1 Боевая Машина Пехоты
研制单位 苏联
生产单位 苏联
现状 基本停产,但仍有少量产品出口
装备情况 苏联、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保加利亚、古巴、捷克、埃及、埃塞俄比亚、芬兰、民主德国、匈牙利、印度、伊拉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利比亚、蒙古、波兰、索马里、叙利亚、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和南斯拉夫
概述
该车是苏联于1970年在БМП步兵战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并正式列入苏军装备。БМП步兵战车系60年代初研制,1967年首次在红场阅兵式上展出。与БМП比较,该车的主要改进是车首加长20cm,以提高浮渡能力并使车辆重心居中,有利于整车的重量平衡;将导流栅的叶片由6片减为4片,并将栅的侧板做成向睛弯曲状,使水流几乎能水平排出;为减轻雪和土堵塞,取消了后挡泥板的下垂部分;开大了车辆两侧的射孔,以扩大射界;车长门底座加高,以扩大视界;重新设计了排气口护罩,以防止浮渡时水进入排气道内;将凸起的载员舱盖改低,以减小火炮俯角死区。该车定型大量生产,主要装备稷军坦克师和摩步师的摩步团,用以取代50年代的БТР-50ПК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和部分60年代生产的БТР-60ПБ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此外,还向许多国家出口。
结构特点
该车车体采用钢板焊接结构,能防枪弹和炮弹破片,正面弧形区防12.7mm穿甲弹和穿甲燃烧弹,前上装甲为带加强筋的铝装甲。
驾驶员在车体前部左侧,配有3个ТНПО-170型昼间潜望镜,中间1个可换成ТНПО-350Б型高潜望镜,以便于驾驶同在车辆浮渡竖起防浪板时向前观察。夜间驾驶时中间1个换成TBHO-2红外夜间驾驶仪。全车共有19个ТНПО-170型昼间潜望镜,均有电加热除霜功能。
车长驾驶员后面,其指挥塔能旋转360°。指挥塔前有3个潜望镜,中间1个可换成ТКН 3Б双目昼夜观察镜,与车长机窗盖上的红外探照灯配合,用于夜间观察。
采用的单人炮塔与БМД伞兵战车上的一样。炮手前面有1个1ПН22М1潜望式单目昼夜瞄准镜,昼间的放大倍率为6×,视场为15°;夜间部分采用微光夜视仪,放大倍率为6.7×,视场6°,夜间最大视距为400~900m。在炮塔右侧有白光或红外探照灯。
主要武器为1门73mm的2A28低压滑膛炮,后坐力小,炮重115kg。在炮塔后下方有自动装弹机构,由在战斗舱周围的40发弹盘供弹。用自动装弹机再装弹时火炮需升到仰角为3°30’的位置。炮弹也可人工装填。配用定装式尾翼稳定破甲弹,初速400m/s。采用СПГ-9重型反坦克火箭筒所使用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飞行速度可达665m/s,进射距离800m,最大射程1300m,射速8发/min。主炮的俯仰与炮塔驱动均采用电操纵,必要时也可手动操作。
在主炮右侧有1挺7.62mm的ПКТ并列机枪,弹药基数2000发。炮塔内有通风装置,用于排除炮塔内的火药气体。
在主炮上方有赛格反坦克导弹单轨发射架,配有导弹4枚,在车体和炮塔内各存放2枚。导弹通过炮塔顶部前面的窗口装填,装填时间约为50s,射程500~3000m,只能昼间发射,操纵装置位于炮手座位下面。
动力舱在驾驶员和车长右侧,采用6缸V型120°夹角相柴油机,功率为221kW(300马力)/2600r/min。转向装置在车体前部,进出气百叶窗均位于车体顶部。车内有高压空气系统用于起动发动机,吹洗驾驶员和车长的潜望镜,操纵阀门护盖、进气管、排尘阀的联杆和气村停车制动器的拉杆以及分离主离合器等。
行动部分采用扭杆悬挂,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每侧有6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第一和第六负重轮处有液压减振器。在履带上方有薄钢板制成的护板,当车辆在雪地行驶时可卸下。履带为钢质双销式,销耳之间形成水戽,以便在履带划水推进时增加推力。该车具有浮渡能力,在浮渡入水前应将车首防浪板竖起,排水泵打开,并将驾驶员中间的潜望镜换成高潜望镜。当车辆浮渡时传动装置的档位不能高于三档,水的流速不应大于1.2m/s。
载员舱可容纳全副武器士兵8人,每侧4人,背靠背乘坐,人员通过车后双开门出入。后门为间隔式,左右门内的空间分别能储油60L和70L。每扇门上都有1个观察镜,左边门上还有射孔。载员舱顶部有4个舱盖,车体两侧各有4个射孔和电热式潜望镜。每个射孔附近都有废弹壳收集器和用于排除火药气体的通风装置。两侧前方的射孔通常用于7.62mmРПК机枪射击,其余用于7.62mm的AKM冲锋枪射击。每挺РПК机枪的弹药基数为1200发,车内还有步兵随身携带的1具РПГ-7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火箭弹5发。在每个装备该车的摩步排中还有1辆车携带2具萨姆-7单兵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该车有三防装置,当发生核爆炸时,发动机、动力舱百叶窗、各舱盖、风扇、增压装置以及炮塔的电驱动装置立即关闭,并将空气滤清系统打开。冲击波过后将空气增压装置开启,在超压的情况下,将经过滤清的空气送往乘员舱和载员舱。
该车超压系统由三防滤清装置、带尘土分离器的增压风机组成,后者位于车长位置后方顶部。
该风机与T-62坦克、БТР0ПБ和БТР(ПК装甲人员输送车上的相似,只是风机的叶片数量有所增加,以便增大泵往三防滤清装置的风量和风速。当所有的舱盖关闭时,污染空气通过炮塔后面的进气管进入超压系统,经过炮塔座圈周围的导管导入增压风机,通过导轮的旋转作用,将尘土与空气分离。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分离的空气先进入加温装置,如果需要也可先直接进入三防滤清装置,将化学战剂或放射性战剂和生物战剂滤掉,进入加温装置,然后再送入乘员舱或载员舱。
增压空气能在车内形成超压以防止放射性、生物或化学等战剂经过没有密封的孔隙如射孔等进入车内。当三防装置工作时如果通风装置也同时开启,则超压效果将会降低。
为便于在能见度差和定向困难的条件下行驶,车上配有陀螺半罗盘作为导航装置。
型号演变和变型车
1977年初苏联又对该车进行了改进。主要是后门改为跳板式大门;炮塔装有30mm的АГС-17榴弹发射器;车体两侧增加6mm厚的附加钢装甲以掩护履带上部和托带轮;车体顶部后方增加1个贮存箱;车体顶部右侧安有AT-4反坦克导弹发射管的支架以取代赛格反坦克导弹发射导轨。
该车的变型车有:
1.БМП-1К指挥车
配有P-123和P-126电台以及天线等各种通信设备。为便于放置地图桌和其他工作台,重新布置了载员舱,并取消了两侧的射孔和观察镜等。
2.БМП-1КШ首长-司令部车
供营以上部队使用,配有大的天线杆和鞭状天线,有4部电台,P-107和P-311各1部,P-123两部,还有1台发电机。
3.БМП-P侦察车
车体与БМП-1相似,但采用双人炮塔,主要武器仍为1门73mm的低压滑膛炮。原顶部的4个舱盖只保留2个,均位于后部。配有战场监视雷达和抛物面天线,后者位于炮塔顶部后方。在炮塔两侧各有1组烟幕弹发射器。
4.БМП-COH炮兵侦察车
装备自行火炮营和团使用。采用双人炮塔,主要武器为1挺7.62mmПКТ机枪。配有战场监视雷达,天线位于炮塔顶部后方。观瞄仪器有微光瞄准镜和激光测距仪等。
5.ИМР工程侦察车
车体是新设计的,但采用了БМП-1步兵战车的发动机和悬挂装置,能完成各种工程侦察任务,例如用车前的两套探雷装置可以探测地雷。该车既能浮渡,又能潜渡。利用车后两个喷水推进器能水上行驶,水下行驶时可将车顶的潜渡通气筒装上。
车重17t,车长8.22m,车宽3.15m,车高2.4m,公路最大速度52km/h,最大行程500km。
6.БМП ППО教练车
该车取消了炮塔,车顶改装8个学员用的指挥塔,车体前部左方有车长和驾驶员座位,其后是8个学员的位置,每侧3个,另2个居中。每个学员有2个ТНПО-170潜望镜、1个MK-4观察镜和1个P-124A2车内通话器。其中1个潜望镜和1个观察镜在指挥塔的前部。教练员有控制3个盒式记录器的控制装置、АГУ-10-3放大器、3个开关、外置式扩音器以及话筒。此外,车内还有P-123电台、P-124A1和A2车内通话器、10个胸前开关与电缆。
7.埃及的БМП-1改进型
主要是改装了法国普瓦约(Poyaud)520 6LCS2柴油机,发动机功率增大到228kW(310马力)(2800r/min)。
8.捷克БМП-1装甲抢救车
该车取消了原来基型车的炮塔,在车体后部有1台液压操纵的起重机,起重量为1500kg,用于更换БМП-1与类似车辆的武器和发动机。БМП车族
----БМП-1K指挥车
----БМП-1KШ首长-司令部车
БМП ----БМП-P侦察车
----БМП-COH炮兵指挥车
БМП-1-------------ИРМ工程侦察车
----БМП-ППО教练车
БМП-2 ----埃及БМП-1改进型
----捷克БМП-1装甲抢救车
性能数据
型号 БМП-1
乘员 3+8人
战斗全重 13300kg
净重 12100kg
单位功率 17kW/t
单位压力 59.84kPa
车长 6.740m
车宽 2.940m
车高(至探照灯) 2.150m
车底距地高 ≮0.370m
履带中心距 2.550m
履带着地长 3.600m
履带宽 300mm
最大速度
公路 65km/h
水上 ≮7km/h
燃料储备 460L
最大行程 550~600km
浮渡能力 有
爬坡度 60%
侧倾坡度 30%
攀垂直墙高 0.7m
越壕宽 2.5m
发动机
型号 УТД-20
类型 6V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 221kW/26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 机械式
前进档/倒档数 5/1
转向装置类型 二级行星式
悬挂装置类型 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 73mm/低压滑膛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 7.62mm/机枪/1挺
反坦克制导武器/类型/数量 反坦克导弹单轨发射架/1个
弹药基数
主炮弹 40发
机枪弹 2000发
导弹型号/数量 赛格反坦克导弹/4枚
炮塔驱动方式 电/手动
主炮俯仰范围 -4°~+33°
烟幕施放装置 热烟幕施放装置
装甲厚度/水平倾角
车体前上 6mm/10°
车体前下 19mm/34°
车体侧上 16mm/76°
车体侧下 18mm/90°
车体后上 16mm/71°
车体后下 16mm/71°
车体顶部 6mm
车体底部 7mm
炮塔前部 23mm/48°
炮塔侧部 19mm/54°
炮塔后部 13mm/60°
炮塔顶部 6mm
炮塔防盾 26~33mm
电气系统电压 2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