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内地自去年取消“五一”黄金周长假后的首个法定假期。“传统节日法定化,是在政府的推动下,使传统文化得到一个载体,使公民对传统文化的享有权利处于行使和享受的状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建顺解释说。 据《检察日报》8日报道,端午节除了举国放假这一过节形式的改变,传统节日法定化的背后,还有怎样的法律及社会意义呢?杨建顺教授说:“端午节放假一天,保证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有相对充分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也说明,传统节日的法定化,具有对传统文化进行价值导向的作用。”
九名来自美、加和韩国等国家的外国友人7日参加在浙江嘉兴荷花堤广场举行的“五分钟包粽子比赛”,他们努力的神情和笨拙的动作引来现场观众笑声不绝。(新华社)
增进社会团结机会 如何认识端午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心理?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丙中表示,端午节是一个极具爱国情怀和增进社会团结的节日。“吃粽子和赛龙舟是端午节常见的习俗,同时这又是一个进行社交、增进社会团结的机会,表现为出嫁女儿回娘家、有情的男女青年互送香包、壮年男子赛龙舟等等。”高丙中认为,传承这些文化价值,对今天的生活具有毫无疑问的重要意义。 此外,杨建顺认为,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也保障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但在享有休息权利的同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传统文化产生于民间,也应由民间发扬光大。政府在此应本着辅助性原则进行指导和援助。”对于近期网络讨论较盛的“政府应组织具体事宜推广传统文化”的观点,杨建顺持保留态度,“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政府强行推广可能适得其反。” 带动习俗全面复兴 其实,传统节日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不乏可持续开发的空间。高丙中提议说:“端午插蒲艾,既驱赶蚊虫又美化环境。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圣诞树形成产业。又如端午送香包,也可参照西方情人节的玫瑰花,作为应节商品进行开发。又如依靠媒体展示包粽子比赛,这是比选美选秀更具有社会价值的工作。近20年来一直沿袭传统的赛龙舟,本身就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湖南、福建等地偶尔还有跨地区的邀请赛。赛龙舟若能在端午节的文化烘托下发展起来,反过来必然会带动端午习俗的全面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