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乖宝宝”为啥变成叛逆少年

来源:齐鲁晚报 日期:2023-06-26

  曾经的“乖宝宝”为啥变成叛逆少年

  专家:家长先要摘掉“有色眼镜”,别把焦虑传给孩子

  记者 刘通 通讯员 李加鹤

  曾经听话的乖宝宝,为何长大后就成了讨人嫌的“坏孩子”?

  6月15日,由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主办的“心灵驿站”心理健康公益讲座走进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济南)有限公司。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杨楠开展了主题为《心理知识来一点 阳光生活多一点》的专题讲座,为在场员工与线上网友讲述了亲子关系中的注意事项,助力大众维护巩固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长催促无数次

  为啥孩子还磨磨蹭蹭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作业也因此被很多网友戏谑为家庭关系的试金石,亲子关系是否和谐,从辅导作业时的态度便能一看端倪。

  很多家长反映,辅导作业时,最气愤的不是孩子不会,而是态度上的消极,明明10分钟能完成的作业,偏偏磨蹭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当我告诉大家不要去想白色的小兔子时,大部分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去想白色的小兔子。”杨楠说,“类比到辅导作业,很多家长催促孩子写作业时,会不由自主地说‘你写作业咋这么磨蹭’‘以后写作业别拖拖拉拉’的……当此类话语过多时,会让孩子的思维自动将‘作业’与‘拖拉’联系起来,做作业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拖拉、磨蹭。”

  “乖宝宝”突然叛逆

  不只是青春期来了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能吃苦了”“我这个年龄的时候,门门考试90+”……亲子生活中,很多家长会无意识地谈及自己的光辉岁月,并为孩子制定严苛的成长计划。

  “这些严格按照父母规划成长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往往会突然变得叛逆,甚至出现自残或伤害亲人的行为。”杨楠说,家长切忌以机器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

  另一方面,不同年代儿童成长的外部环境也大不相同,总拿自己的经历教育孩子,既不能让孩子产生共鸣,也不能激励孩子努力奋斗。

  分清“想象”与“现实”

  告别执念和焦虑

  儿童学习生活中,大部分焦虑与家长情绪密不可分。

  杨楠介绍,“在我的门诊中,有一位高中生的妈妈,一旦孩子成绩不理想,她便联想到成绩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便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好工作这一辈子就完了。”

  杨楠表示,这位母亲表达出的焦虑,大部分源于还未发生的想象中的内容,而非已经或正在发生的现实情况。

  “一旦家长把想象的情景当成现实,就会产生所谓的执念,执念不仅会让自己焦虑,还会通过情绪、语言、肢体等,传导给身边的人,让双方都焦虑难受,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齐鲁晚报)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