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不能只聚焦病情 疗愈身心同样重要

来源:广州日报 日期:2024-04-12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陈鋆、邹进超)淋巴瘤、乳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白血病、妇科肿瘤……被这些肿瘤盯上后,该如何走好抗癌之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肿名医团”杨安奎、黄慧强、牟永告、李俊东、唐军、梁洋六位教授联袂为市民支招。

  淋巴瘤:病情好转不可掉以轻心

  黄慧强教授、主任医师:对于复杂的淋巴瘤患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首先是确诊和分期,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同时注意饮食、休息和心理疏导等方面,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另外,患者需要定期复查。

  预后良好的患者首先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是定期复查和随访,即使病情好转也不能掉以轻心。

  甲状腺癌:治疗要打“组合拳”

  头颈科主任杨安奎教授、主任医师:不是所有甲状腺癌都是“懒癌”。对于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等恶性度较高的甲状腺癌亚型,除了手术外,我们还要打好靶向治疗、化疗、放疗等治疗“组合拳”。甲状腺髓样癌术后除了常规的超声、CT等检查手段,还可以通过抽血查降钙素这一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来监测肿瘤是否复发、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发生远处转移时,如果原发肿瘤有手术指征,建议切除原发肿瘤、清扫颈部淋巴结后进行碘131治疗。如果原发肿瘤无法手术,或碘131治疗无效,则可以选择靶向治疗。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出现远处转移时,可以选择靶向治疗。

  卵巢癌:多吃三类食物有助预防

  妇科主任李俊东教授、主任医师:乳腺癌患者如果有家族性遗传特质的或有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合并卵巢癌的风险会升高;没有基因突变者,合并卵巢癌的风险与普通人群相当。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如果直系亲属里出现了两个患者,最好检测是否携带易引起乳腺癌和卵巢癌的BRCA基因突变。

  有基因突变则建议3~6个月就到医院随访一次,或者在完成生育后做预防性切除。具有高危因素如年龄>50岁,未婚或晚婚、不育或少育、不哺乳者,使用促排卵药物的不孕者,常吃高动物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者,应该重视筛查和定期检查。此外,多吃蔬菜、维生素及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可以减少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脑胶质瘤:不能证明与脑外伤有关

  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主任医师:目前确有个案报道头部受过外伤的人后续患有胶质瘤,但并没有权威的流行病学证据能够表明两者具有因果相关性。胶质瘤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也是罕见的。一般不会向中枢神经系统外转移。复发患者积极接受手术、再程放疗、二线化疗、电场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仍有机会获得长期生存。

  白血病:中老年人预防做好这几件事

  血液肿瘤科主任梁洋主任医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容易在中老年人群发生的恶性血液疾病。预防应做好这几件事:1.常规防癌体检,年龄超过40岁,应该每年到正规医院进行防癌体检。2.提高自身免疫力:可通过慢跑、走路、太极拳等,增强抗病能力。3.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4.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和化学物品。5.补充高蛋白饮食,吃富含维生素和铁的物质。6.可以在中医医生专业指导下,适当使用中药养生。

  乳腺癌:疗愈身心,不能只针对病情

  乳腺科副主任唐军教授、主任医师:乳腺癌的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彻底治愈。但乳腺癌患者往往心理压力较大,医生要重视帮助患者实现快速的心理状态恢复,建议从三点入手:第一,对患者直言相告,患了肿瘤并不是绝路,乳腺癌治愈的希望很大,70%~80%的患者能够得到治愈。第二,治疗不仅仅是医护的工作,更需要患者和家庭成员的一同参与。第三,要帮助患者全方位考虑治疗及相关的问题。不仅仅是手术、放疗和化疗,还有家庭、工作,甚至生育,医生要提供合理建议。

  (广州日报)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