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海外“寻宝”获7老照片 美国摄影师

来源:新京报  日期:2009-10-24



  海晏堂残迹 海晏堂始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楼前喷水池上有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喷水。正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

  



  谐奇趣残迹 谐奇趣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是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喷泉)大殿。主楼三层,顶层三间,一二层皆七间。

  



  绮春园残迹 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位于圆明园和长春园以南,面积约八百多亩,略小于长春园。绮春园由若干小园合并而成,分建于不同时期,是一个小型的水景园集锦。

  为美国摄影师1918年左右拍摄,美国杜克大学授权圆明园管理处使用,一定程度可弥补资料“断代”

  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寻找活动日前启动,下月,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清华大学专家等将奔赴第一站美国。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美国杜克大学已同意将7张摄于1918年左右的圆明园老照片,授权圆明园管理处使用,并将高清的拷贝版传至圆明园。

    中间人牵线促照片“回国”

  据了解,在2007年圆明园寻找流失文物活动启动后,圆明园管理处开始收集资料,并在今年10月推出了寻找海外流失文物的活动。这些照片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取得授权的。

  据圆明园管理处相关人士介绍,此前,一美籍华人通过学者了解到美国杜克大学藏有这些照片,后以中间人的身份与杜克大学联系,并得到其支持。之后杜克大学与圆明园管理处签订了相关授权协议。

  这批照片为美国摄影师甘博(Sidney D Gamble)于1918年左右拍摄,主要拍摄了圆明园东南角上的西洋楼景区,记录了被拆卸盗卖中的圆明园,其中包括远瀛观、海晏堂、大水法、方外观等景点。这些黑白照片中的很多石刻文物到现在已经不见踪影。

    有助西洋楼区域石刻归位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人士说,国内这个时期的圆明园保留的照片等资料很少,这些照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资料的“断代”。如果今后能够找到更多的,比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的照片,则对研究更有帮助。

  同时,现存的圆明园文物基本以石刻文物为主,西洋楼区域的石刻文物尤其精美。但迫于受破坏过于严重,很多石刻文物只能散乱堆在地上,石刻归位工作一直难以开展。此次提供的照片,可以有助于该区域的石刻归位。此外,对石刻研究、圆明园“断代史”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该人士表示,除了给研究工作提供素材之外,这些照片将在合适的时机举办展览供大家参观。

   文物专家

    通过摸底尽量建立完整名录

  昨日,中国圆明园学会理事王道成表示,圆明园被焚毁前,每座建筑物都有“陈设档案”,同时,园内每间房屋的家具摆设、墙上挂件、古董珍玩等都会一一登记,也叫陈设清册,但后来随圆明园付之一炬。因此,圆明园当年有多少文物,只能进行大概推测,没有任何名录有完整记载。

  王道成说,国外博物馆对藏品的来历都会登记,文物讲的都是“流传有序”,因此,此次出去摸底,如果国外相关机构能够提供支持,则能做成相对完整的名录。

   法学专家

    可与收藏机构建立资料共享

  昨日,中国政法大学教师俞飞表示,圆明园海外寻宝的启动,是在目前追索流失文物存在困境的情况下,探索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进行摸底的过程中,可通过跟国外博物馆、相关机构的接触,尽量商量以后的合作,比如在不提所有权的情况下,实现资料、照片等资源共享。此外,中国可与希腊、埃及、意大利等流失文物大国联合,推动制定相关国际公约,规定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方式等。

   - 背景

    海外寻宝首站美国

  圆明园首次赴海外寻找流失文物的活动,将分为美国行、欧洲行、亚洲行三部分,其中美国是第一站,预计下月启程。在美国将先后去华盛顿、纽约和波士顿等地的10多家机构。

  对于为何首站选美国、而不是公众认为流失文物更多的英法等国,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表示,此次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摸清圆明园海外文物的家底,这需要一些实物,更依赖于历史资料的记录。从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来看,美国收藏的圆明园文献和照片比较多,部分机构收藏着大量圆明园被毁后不同时期的老照片,数量超过100张,其中多部分从未对外公布过。

  记者 蒋彦鑫 图片:美国杜克大学提供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