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日记披露回国内幕:接到可疑电报

来源:网易历史  日期:2009-10-26

一直到10月2日,杨却接到宋子文和王炳文分别拍来的劝归电报。杨虎城的部属讨论了宋电中的疑点,列出三条:为何不提张学良?为何不用电召回国的形式?其他好友如孙蔚如等为什么没提起这件事?

本文摘自:《世纪》2009年第4期   作者:张爱平
日记停拍引起猜议
去年,杨虎城将军的旅欧美日记在上海拍卖界出现,结果引起热议,后来日记没有参拍,又引起不少网上猜议,余波至今未消。此事与我倒是有点关系。
大约是2008年5月份,上海的一家拍卖行转来一份史料,说是杨虎城的日记,让我看一下。日记不是记在专门的日记本里,没有封面也没有作者,记述时间从1937年6月29日起,迄1937年11月2日为止,为杨虎城旅欧美期间的事迹,但不是杨虎城的手迹。当时感觉记主和杨虎城很多时候都有相同的视角,所以我推测可能是杨当时的某个随员所记,而不是杨的日记。拍卖行的负责古籍善本的崔尔平先生于是强要我说出,若不是杨虎城的则又是谁的。我细看了一回,结果发现确是杨虎城的日记,不过是由杨虎城口述、秘书亢维恪笔录的。而且杨虎城口述时间从6月29日起,迄10月9日止,故我当时定名为“杨虎城旅欧美口述日记(1937年6月29──10月9日)”。从10月10日到11月2日的部分,则是亢秘书自己所记,但内容还是杨虎城欧洲行的事情。更复杂的是,这份口述的日记已经是抄件,理由我都告诉崔先生了。
我的鉴定被放在他们的拍卖图录上,《收藏》又拿去刊载在2008年第九期上,都被稍微改动了一点。但上海《文汇报》的报道,改动的地方则略微多一点。后来这部日记欲拍不拍的,惹出不大不小的层浪,倒是始料未及。因为是少数完整看过这部日记的几个人之一,所以我向大家介绍这部日记的情况,希望消弭一些不必要的猜测。
杨虎城将军过世七十多年了。他在世时,没有人听说过杨虎城也写日记的,相反,现在看到杨虎城周围人的回忆,都是说将军识字不多文化不高,连讲话稿都是将军口述、秘书记录下来形成文字。反正,杨虎城将军不喜欢写东西就是了。虽然这样,杨虎城将军在西安事变以后,到北美、欧洲考察军事的时候,却形成了一部日记。这部日记,曾被全文发表在解放后出版的一些纪念文集里,我查到的,有档案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杨虎城将军与西安事变补遗》一书,其中收录了这部日记,虽然有错误,但却大致是全本。西安的同行对杨虎城将军史料比我熟。他们说,还有其他书里也收录了这部日记,我没查到那几本书,但上面提到的这本书也是他们先提供的书名,这本里既然确实有,其他的我不用看了,也相信是有的。在这本书里,日记的提供者名字是张协和,网上查了一下没有争议,大约所有的版本都出自张协和了。
后来日记没有被拍卖掉的原因,崔先生来电话说,西安事变纪念馆曾找到拍卖行,有国家文物局的专家陪行,他们的最大遗憾是这份日记不是原本,所以没有买下。但未料的事情还有,西安事变纪念馆出示了一份文件,原来是有人曾向纪念馆提及过这批史料,崔说,他们出示了两份材料:一页日记的复印件和一份封面的复印件,封面上的文字分明显示,在日记以外同时还存在另外的材料。为使日记的史料价值不被湮没,有必要就我看到过的日记写一写。
口述日记的记录者亢维恪
西安事变之前内战如箭而形势如弦,此后这根形势的弦便悄悄地松弛,这种变化的发生乃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个人付出命运的代价为前提。杨虎城付出的代价是交出兵权。1937年6月29日,杨虎城从上海坐船开始他的去国之旅。
杨虎城的孙子杨翰出了一本《杨虎城大传》(团结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收集资料最全,书里多次说杨虎城识字不多,张学良的回忆里,直接说杨虎城就是个粗人。杨虎城口才很好,讲演很出色,所以民国时有言论集行世。通常来说,写日记是文化人的习惯,杨虎城不是文化人,也没有这种习惯,但这次去国,杨虎城特地征召了一个人,来做他的秘书,这个人叫亢维恪。也许杨虎城敏感到这次旅行意义特殊,亢维恪的任务之一,就是替他记录日记。不过,这件事后来杨虎城没讲,亢维恪也没讲。写日记的方式和以往的方式一样,由杨口述、亢秘书记录。因为是秘书记录的,所以里面保存了很多电文,这种繁琐的记录杨虎城自己当然更不可能去做。最有趣的是,在杨虎城决定回国以后,他就不再继续口述日记了,但他的可敬的秘书坚持自行做记录,一直到回到香港前一天为止,虽然变得非常短,记的事情也非常小。
亢维恪(1906-1978),陕西蒲城人,后改名亢心栽。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底,亢转为中共党员。 1926年春,考入北京中俄大学。不久参加著名的“三一八”游行请愿,险遭枪杀。后由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保送,与京、津的陕籍学生一行16人到广州,在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亢任中共农讲所支部干事会干事。是年11月被委派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驻陕办事处主任,偕陕籍学员一起返陕。之后曾任中共陕甘区执委会执行书记、农委书记,陕西省农协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陕西省委员等职。1928年他获悉省委机关遭到破坏,接着又得知爱人徐九龄被国民党新军阀逮捕(后被杀害),遂脱离了中共组织。脱党后,亢隐姓埋名开始了教书生涯。1930年11月杨虎城主陕时选派一批青年出国深造,亢被选赴英国,入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学习。1934年初回国,先在杨虎城部担任秘书,后在陕西省教育厅任督学兼编辑、西安高中任教员兼教务主任。1937年5月,杨虎城受蒋介石威逼辞职出国考察,亢接受杨的邀请以秘书身份随同出国。5个月的时间,途经美、英、法等11个国家,历尽艰辛。一路上,他既做翻译,又处理往来文电、信函,还在特殊情况下代杨接待记者。当获悉国内抗日战火燃起,他又为杨急切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而想方设法、四处奔走。11月底回国后,他仍回西安高中任教务主任、校长等职。这期间,他先后加入国民党和三青团,并担任三青团西京市分团部干事兼组织训练委员会主任。1946年2月,亢经杜斌丞、刘剑涛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任民盟西安市支部组织部部长。是年夏赴北平。
在北平,亢维恪任华北文法学院教授兼秘书主任,民盟北平支部委员,积极参加民主活动,公开支持进步学生。1948年“八一九”北平大逮捕时,他被拘押两天。北平解放后,他奔赴延安,一面在延安大学任教,一面与杨明轩等发起恢复民盟西北总支部,并被推选为秘书长。1950年后历任西安市第二、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政协西安市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63年6月,亢在西安写下《记杨虎城将军欧美之行》一文,成为以后一些回忆杨虎城欧美之行文字的祖本。而他的依据之一,看得出就是这份由杨虎城口述、自己记录的旅欧美日记。1978年8月18日,亢病逝于西安。

在十七路军集团里,亢不属于核心成员,他之所以被征召,可能与他年轻时由杨虎城资助留学英国的经历有关。杨虎城出行前与人拍过几次合影纪念,其中都没有亢维恪,或者都没有人认出亢维恪。根据这份日记, 1937年10月9日,杨虎城离开伦敦前往法国,亢维恪秘书第一次没有跟随,从而开始自行记录一行在英国以及到法国以后的事情。这以后,杨虎城回到法国与亢重新会合,并从马赛上船回国,其间一直没有重新开始口述日记。看来,10月9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日,从此杨虎城无心或认为不必写日记了。但亢秘书没有中止这份日记,而是自行写下去,后来随身携去,和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一直到10月2日,杨却接到宋子文和王炳文分别拍来的劝归电报。杨虎城的部属讨论了宋电中的疑点,列出三条:为何不提张学良?为何不用电召回国的形式?其他好友如孙蔚如等为什么没提起这件事?

另外从回程船上舱位的安排看,亢的舱位比几位重要的秘书要低一个等级。在九龙,杨和重要的人员住在一处,亢同一些回国的留学生住在另一旅馆。这时,王菊人和王根僧由西安到达九龙,跟着,宋子文、王炳南也由上海前来。从此,亢很少同杨晤面,已经实际退出活动。30日,杨虎城偕王根僧乘飞机去长沙,亢也搭飞机去汉,回转老家。日记因为一直在亢的身边,由此也随亢回陕并幸存下来。如果说日记是杨虎城亲笔所作的话,这一切当然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日记披露一些尘封秘闻
杨虎城日记的史料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他对回国抗日酝酿已久,对自身的安全问题也有所警惕。
杨虎城所乘的胡佛总统号为美国大来轮船公司于1930年建造,排水量26000吨,时速每小时二十一或二十二海里。随员有亢心栽、樊雨农、王麟阁、仲跻翰。樊雨农系杨部亲信,任职参谋。王麟阁最早于1915年担任特派直隶交涉员,1925年署菲律宾领事,1927年调署爪哇,1928年10月 24日改驻西班牙代办,1931年7月11日兼葡萄牙代办,1933年12月17日移交,当时没有职务,由宋子文介绍担任此行翻译,是一个不得意的老资格外交官。仲跻翰为军事委员会派员,傅作义保定五期的同学,由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亲自介绍加入,当时军衔不明,抗战期间任职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5、6期中将副主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及新疆伊犁国民政府负责人等,后去台湾。仲行程独立,不常和杨虎城碰面。
7月8日晚船上,杨虎城在和旧金山侨商交谈时获知中日军队在北平郊外宛平县相持,和随员一直谈论到次日凌晨二点才睡。从这一天开始,杨虎城看书闲谈减少,有时表现得兴奋紧张,有时表现沉默。7月11日,杨虎城决定回国,一电宋子文,一电王炳南,向国内公开了自己的意图。但他的态度遭到蒋拒绝。7月27日在旧金山,杨虎城向他的秘书亢维恪透露了计划,讲:“我想同你前去欧洲,然后由那里设法回国,明日下午就动身。”这天他召集随员开会,告知其他人“暂留居美国西部,等我到达欧洲后,再决定行止,电知你们”。留美诸人中包括杨虎城的妻儿。8月4日下午三点,杨虎城等二人乘坐著名的诺曼第号轮赴英。8月9日上午9点到英国南萨木敦港,即和来接人员一起去伦敦。来接的人里面,米暂沉、周梵百都是杨虎城的重要的部属,米着有《杨虎城将军传》。8月 11日,杨虎城一行去巴黎,带米暂沉、周梵百同行。下午五点到巴黎北站。此后,杨虎城一直在欧洲各地宣传抗日,在对手的眼里,杨虎城的表现是非常桀骜不驯的。8月14日,杨虎城会见了同样被赶出国的著名骁将方振武。《日记》里说:“方振武先生来谈,云渠日内将归国。”亢维恪回忆说:“方振武来晤,据说他已决定最近回国,问杨将军怎样打算?杨将军说,正在计划返国。”
当时的计划,是走苏联,经蒙古进陕北解放区。在去苏联使馆签证之前,杨先派亢秘书到中国大使馆说明准备到苏联参观,得到了许可。但杨对回国计划并不保密,接待记者时公开说最近即可成行回国。8月21日,亢维恪去苏联使馆办签证,此后苏联方面始终没有签发签证。一直到10月2日,杨却接到宋子文和王炳文分别拍来的劝归电报。杨虎城的部属讨论了宋电中的疑点,列出三条:为何不提张学良?为何不用电召回国的形式?其他好友如孙蔚如等为什么没提起这件事?杨虎城表面说,和大家细细商量一下,然后决定行止,实际上已经命令亢维恪在伦敦买好船票,通知杨夫人一行三人由美赴英。但杨虎城还是安排樊雨农先行探路,随时电告,以便途中应变。按计划,樊雨农应该在11月21日到达香港,比杨虎城早将近一个多星期。但这着棋没有见效。
10月9日这一天是杨虎城口述日记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呢?日记是这样记载的:“决定本月29日东归,由马赛搭乘法轮,约11月29日到达香港。”
蒋介石对杨虎城就是送钱、送你出洋,潜台词是:你就不要回来了,不想再看到你,当然,你若擅自回来就是自讨苦吃了!这种政坛潜规则,杨虎城当然不可能不知道。史实很清楚,杨虎城始终一心回国参战,但直至宋子文的那封电报,建议杨虎城“自行回国”,他才成行,所以他不是贸然回国。而且,对自己的安全问题,杨虎城也做了考虑。杨虎城虽然坚忍缜密,但看来确实没有料到蒋会翻脸杀人!而蒋介石从头到尾也没有露出杀机,让他至死都没有对死产生警惕的机会。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长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中包括对政治对手给予尊重和礼遇的传统,这一点在民国时期的政坛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当时,西安事变几个主角的表现也可谓这种政治文化的注脚,只是以后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亢维恪后来改名亢心栽,他没有公布这部日记的全文。据说,这次日记拍卖过程里,西安方面同行表示亢的材料无法找到。如此,则亢记录的杨虎城口述日记原本很可能已经不存于世。现在的日记提供者张协和(1920-1996),不是亢的家属,他家与杨虎城亦颇有渊源,或者与亢家也熟,所以可以录出这份抄件,可惜没有相关人事的回忆来说明其间的经过。怀疑召杨回国是阴谋,最早出现在杨虎城的随员回忆里面,其中也有亢的回忆,连怀疑对象都有,就是王麟阁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