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是在全国各族人民和全军的大力支援下取得的。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调拔了大量物资,也从全军调集了大批物资、装备乃至各种专业人才。如从北京军区等单位抽调的大批火箭筒和火箭筒手,以及从南京等地抽调的外语翻译人员,被参战部队誉为“及时雨”,这些物资的筹集运补和组织输送方面,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和四川、青海省的党、政、军、民以及总后勤部驻渝办事处。青藏办事处均做到了尽心尽力。汽车第一、第三、第九、第十六、第十七、第二十、第三十五、第七十六团不分昼夜地奋战在风雪高原的千里运输线上,如期把作战物资送到前线。特别是西藏、新疆自治区各族人民更是全力支前,这一切都为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一、西藏人民积极支前
当印度在中印边境挑起战争之际,中共西藏工委、西藏军区于1962年10月11日发出《关于西藏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同时部署了西藏地区支援前线的工作。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西藏工委第一书记张经武,在西藏军区组成前指的会议上说:“你们管打仗,我管支援,要什么给什么。”10月14日,西藏工委组成了以副书记、军区副政委王其梅为首的支前工作领导小组。西藏自治区筹委下属的各部门及有关各地(市)均相继成立了支前指挥机构。各级党政部门和各行各业把支前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当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取得初战胜利时,中共西藏工委于10月23日,发出《西藏目前形势与任务的补充指示》,向全区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在全区先后抽调各级党政干部1280人,组成支前工作队(组),以县、区为单位进行编组,率领民工奔赴前线。全区全力以赴支援反击作战,要人出人,要物给物,要车有车。
经过平叛改革获得翻身解放的西藏百万农奴,怀着“驱逐印度侵略军,保卫幸福生活”的心愿,踊跃投入支前行列。他们说:祖国的领土是我们身上的肉,改革分得的土地是我们的饭碗,印度入侵我们,就是割我们身上的肉,夺我们手上的碗,坚决支援部队,狠狠打击侵略者。许多地方出现了父母送子女,妻子送丈夫,兄弟姐妹争着上前线的动人情景,农村中90%以上的人积极报名支前。山南地区隆子县的翻身贫苦农奴南杰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都送去支前,并嘱咐他们要带头立功。
在中印边境反击作战期间,山南、昌都、林芝、江孜、阿里等五个地区和拉萨市,共出动民工 32237人,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的2.66%,占劳动力的6.01%;民畜1057头,支援糌粑112万公斤,酥油3万公斤,牛羊肉66万公斤、柴草 150万公斤,马料48万公斤,蔬菜15万公斤。自治区商业处支前物资总价值519297.50元(人民币),人民银行西藏分行拨给前线部队银元14万元,印度卢比11万盾,自治区组建战俘医院两所,参加献血743人。
在支前工作中,西藏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女,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同中国边防部队并肩战斗。他们在抢修道路、前运后送、救护伤员、医治入侵印军被俘的伤病人员、装卸物资、打扫战场等各项勤务中,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模范事迹。
积极抢修公路,保障运输畅通,9月19日,西藏军区决定改善拉萨至曲水段的公路。拉萨市立即派出民工500名。和军工并肩施工,经10多天时间抢修完成土石方8529.4立方米,修好6座桥梁、9个涵洞,改善了路基,方便了运输。
10月23日,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组成战地修路指挥部,抢修肖至达旺段的急造军路。山南、江孜地区和拉萨市立即派出3个民工大队,于10月25日动工,与工程兵一起边勘察、边施工,克服了山高缺氧的困难,忍饥耐寒,开山破石,苦战17天,于11月10日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初通),至12月3日完成了第二期工程(改善),对保证达旺方向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整个反击作战期间,昌都、林芝、山南地区的民工担负了维修公路、抢修便道和乡村道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林芝地区除维护公路外,抢修乡村道6条,计300多公里;山南地区修公路76公里,修便道121公里;昌都地区的民工也积极配合军工维修公路,加修便道。各地区支前民工,对保证战时运输畅通做了很大贡献。
在运输战线上,西藏交通系统的广大职工以很高的激情支援前线,以全区1/3的运货车辆,担负从青海格尔木到边防前线的运输任务。西藏自治区汽车二队和四队由队长带车,不分昼夜地苦战在高寒的青藏运输线上,把一批批的物资及时安全地运到前线。先后投入支前车辆达876台,行程100余万公里,运货17万余吨。担负战区运输的民工,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背送弹药,输送粮草,抬运伤员。有的鞋底磨穿就赤脚走路,有的肩、背磨破甚至化脓,也不肯休息,部队打到哪里,他们就支援到哪里。据不完全统计,山南地区就组织担架250余副随队前进;在达旺方向,民工运物资达250万公斤;林芝地区仅第一批民工运送的物资即达30多万公斤。
支前工作中,民工和部队一起战斗,同甘共苦。在克节朗地区自卫反击作战中,桑日县60名民工参加运送弹药,任务是将10箱手榴弹背运到拉则山口,他们说:“手榴弹多,消灭敌人就多。”自动背了13 箱。民工、共产党员朗吉益西看到战士们背120迫击炮弹上山时,也悄悄地将一发120迫击炮弹卷进被子里背上山。在他的影响下,其他民工也背,结果60个民工背了98发炮弹上山。在抬运解放军伤员时,爱护备至,他们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伤员盖,用自己洁白的哈达给伤员包扎,遇上险道就一个个地把伤员背过去;有的民工用自己的饭碗给伤员接小便。山南一个民工细心护理23名伤员,3天3夜没睡觉。一位女民工带着孩子支前,甚至让孩子吃饭,把奶挤下来喂伤员。桑日县雪巴乡次仁平措、嘎玛登增,发现一个解放军战士被冻昏在雪地里,便急忙把这个战士抬进自己的帐篷,设法救活了这位解放军战士。一等支前模范、工布江达县甲兴乡翻身农民阿旺,组织留守处的人员抢运烈士遗体,打破了西藏背尸下贱的旧传统观念,他说:“他们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为了保卫我们的幸福,牺牲了自已的生命,我们不把他们背回去,怎么对得起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恩情呢?”在他的带动下,留守处圆满地完成了抢运烈士遗体的任务,受到了支前指挥部的嘉奖。拉萨市城关区贫苦农奴出身的罗桑,是平叛中支前的积极分子,1960年4月光荣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其它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荣获了一支以毛泽东主席名义授予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反击战中,他为维护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又积极支前,配合部队作战,担任担架队班长,带领全班顶着刺骨的寒风,沿着崎岖的山路,冒着印军的炮火,日夜奔跑在前沿阵地上。渴了,就喝口雪水;饿了,就吃点糌粑。在激烈的战斗中,边防部队指战员英勇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每个民工。罗桑和伙伴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拼着性命也不能留下一个伤员。在运送伤员途中,他们宁肯自己不吃,也不让伤员挨饿;宁肯自己受冻,也不让伤员挨冻。把伤员运到后方后,他们顾不得休息,又背上弹药,返回前线。连续十几天不分昼夜地运送弹药、物资和抬护伤员。罗桑的脚趾甲盖被冻掉了,痛得钻心,也不叫苦、不喊痛,仍带领全班积极顽强地奋斗。战后,罗桑荣获“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支前队伍中,既有象阿旺、罗桑这样活着的英雄,又有光荣献身的勇士。据统计,这次自卫反击作战中共有17名民工光荣牺牲,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乃东县卡多乡贫苦农奴家庭出身的翻身农民降巴次勒,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反击战打响后,降巴次勒不仅自己积极报名支前,还动员周围的藏族青年积极支前。当组织批准他第一批支前时,他当即向领导表示:在前线,一定不怕苦、不怕死。困难再大也要坚决完成任务。临走时,他对家里人说:“我去支前,可能回来,也可能回不来,但不管怎样,我决不会给亲人们丢脸,一定要为保卫祖国做贡献。”第一批支前民工一到指定地域,就忙着往前线运送粮草、弹药,并准备担架运送伤员。制式担架不多,他们就砍来竹子做成简易担架。克节朗地区沙则战斗打响后,上级决定选派几个民工到前沿阵地后运伤员,民工们都争着要去。布琼正准备出发,降巴次勒拦住他说,“你现在不能去,你家里负担重,万一牺牲了,家里怎么办?我家没有负担,还是我去!”降巴次勒抢到任务后,就以顽强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地把伤员从前沿阵地上背下来,后运伤员途中,在灌木丛生,乱石密布,道路崎岖,行动很困难的条件下,他对伤员轻抬轻放,爱护倍至。为了不让伤员挨饿,他把自己最后一点糌粑送到伤员口里。在支前战线上,他怀着对人民解放军的深情厚谊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吃大苦,耐大劳,连续工作9天,圆满完成了任务。后来他再次上前线时,途中不幸中弹牺牲。战后,乃东县委在凯松乡为降巴次勒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宣扬和表彰他的英雄事迹。降巴次勒的遗体被安葬在当地烈士陵园。当地人民还为降巴次勒塑了像,陈列在山南烈士纪念馆。降巴次勒英烈永远活在西藏边防战士和各族人民的心中。
民工们不仅奋勇支前,而且勇敢参加战斗。桑日县平琼乡民工索朗欧珠、索南平措等12人,在火线运送伤员时,发现了被打散的4名印军。他们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隐蔽地接近印军,勇敢机智地将印军歼灭。在反击作战期间,仅据山南地区统计,支前民工就毙印军1人,俘印军11人、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42支。
后方的青壮年自动组织起来维护社会治安,轮流站岗放哨,守护重点目标,防备印军空袭空降,防止暗藏敌特的破坏活动,对保证后方的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绝大多数县区领导亲自担任民工队干部。他们在支前中以身作则,和民工一样背粮食、扛弹药,通过炮火封锁区和地雷区时走在最前面。山南勒力乡农会主任曾3次带队绕过印军阵地,最后光荣牺牲;乃东县的一个女区长随民工背运物资进到略马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隆子县格桑顿珠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民工;共产党员索朗欧珠负伤不下火线。广大民工在干部的带领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战后,评选出了大批支前模范个人和集体,仅山南地区就评选出支前模范192人,模范小队(乡)和模范大队(县)72个。
担负对入侵印军伤病战俘医疗、护理工作的医务人员,以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工作,把中印人民友好的种子深深地播种到每个印军伤病战俘的心中。印军伤病战俘遣返时,含着热泪,感谢中国的医护人员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西藏人民的积极支前,对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总结时说:“民工的作用很大,如果没有这些随军支前民工,要定下战役决心,保证战役全胜,将是很困难的。”
反击作战刚刚结束,中共西藏工委、西藏自治区筹委及各界人士便组成慰问团,深入边防前线对参战部队进行了广泛的慰问活动。部队回撤时受到西藏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隆重接待和热烈迎送。
二、新疆地方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支前
1962年是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后各方面还很困难的时期。在新疆,苏联煽动数万名边民外逃,印度又不断蚕食中国领土,反革命分子乘机造谣,蛊惑人心。新疆军民顶住压力,深入展开声讨活动,动员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努力生产,提高警惕,落实战备,出现了广大民兵要求参战,复转军人要求归队,青年学生要求入伍,干部职工争着支前,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热烈景象。
建立支前组织机构。196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出了《关于支前工作的指示》,指示中说:“为了保卫祖国领土不受侵犯,必须提高警惕,做好一切准备。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前方战斗力的强弱,而且决定于后方的支援”。自治区第一书记王恩茂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要求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南疆各地县,认真做好粮草、物资补给,及修路、运输等支前工作。
自治区成立了以辛兰亭副主席为主任委员的支前委员会,粮食、商业、交通、卫生、民政厅等有关厅长担任委员,同时,还抽调干部组成支前办公室。喀什、和田专署及有关县、市组成了主要领导参加的支前委员会,设立办公室。各级党和政府都把支前工作作为一件重大任务来抓。他们配合部队后勤部门,前线“要什么,支援什么”,积极为参战部队筹集军需物资并紧急运输。自治区商业厅负责人刘鹏杰带领工作组到南疆,深入各地就地帮助解决在物资筹措中的问题。在喀什还设立了以交通厅副厅长陈广竹为首的支前运输指挥部,交通厅、生产兵团、商业厅及南疆各运输公司抽调一批车辆帮助运输。与南疆军区密切协同,组织1000余台汽车,展开了紧张的军事运输,有力地保障了西线反击作战的胜利。
西藏阿里地区,成立了以专员丹巴坚作为首的支前委员会,广泛动员藏族同胞就近支援解放军。日土县、戈尔县全力以赴,除了向部队供应最大最肥的羊1400多只外,还组织了100多人、500多匹马、牦牛的运输队,向前沿阵地驮运物资、弹药等410吨。
在转战巴里加斯,向印军展开进攻的关键时刻,甲岗乡藏族同胞支援马匹为第四师侦察连越过拉达克山带路,很快切断了印军退路。扎西岗的群众,牵了近百匹马,往返于冰凌汹涌的狮泉河中,帮助部队渡过了数百人次。战斗打响后,他们不但派医疗、担架队支援,还派出工作队,深入到刚收复的巴里加斯等地,展开群众工作,向长期受过印军凌辱的藏族同胞表示慰问、宣传,发放救济物资。
积极筹措战备物资。自治区各族人民节衣缩食支援前线,保证了部队需要。自治区商业部门提出:“敞开仓库大门,保证前线供应。”仓库没有,内地调;南疆没有,北疆调;紧缺物资,先满足部队;限购物资,指令调集,对中印边防各部队做了最大可能的支援。几个月中。支援部队物资达1.2万吨(其中面粉283万公斤,大米15万公斤,黄豆9.5万公斤,食油13.2万公斤,猪肉 52.7万公斤,羊8000只,蔬菜1165万公斤,马草486.6万公斤),其他物资221种(其中食品48种,日用工业品173种)。有的部队从内地赶来,没有房住,泽普、皮山、叶城等县立即腾出县委机关或学校教室让部队住。
皮山县人民在大灾之年,自己吃苞谷,扫树叶喂牲口,把最好的粮食和草料送给了部队。叶城人民送大量面粉、新鲜蔬菜、水果供应部队。
新疆军区部队职工、家属也掀起了为前线部队服务的高潮。仅军区后勤部家属就缝制干粮袋2500条,被套600床,针线包300个。第四师的部队家属缝洗棉衣、被子3400件,缝补袜子2700双。
保障边防紧急运输。中印边界西段离后方基地和乌鲁木齐遥远,近者千公里,远者2500公里。自治区先后从各单位抽调了1167台汽车,挑选了最优秀的驾驶员和修理人员共2224人支援前线。从乌鲁木齐、喀什、叶城等地向战区运送物资1.3万吨、人员2704人次,完成了全部运输量的46%。
新藏公路是世界上最高的一条公路,而战区又在海拔5000米的喀喇昆仑山和阿里高原上,时值隆冬,雪大风狂,气候严寒,道路艰险。支前员工常常是连续开车,昼夜不停,食宿不定,他们以车厢当床,篷布作帐,冰雪解渴,凉水就馕,顶着高山反应,克服重重困难,无私无畏,奋勇争先。在完成战备支前任务中,涌现了不少模范人物。生产建设兵团机运处张林孝,在妻子分娩的第二天就带车队出发。哪个车抛锚,他修理哪个车,带领部队通过印军封锁地段。棉运公司阿不都拉,腿有残疾,但仍坚持开车上山,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完成任务。不少驾驶人员一到战区就什么都抢着干,扛弹药,卸物资,拉烈士,送伤员,抬担架,搞护理。喀什运输公司车队运载骑兵第三团部队追击印军时,突遭印军袭击,车辆被打坏,驾驶人员负了伤,车队人员勇敢地配合部队反击。邓松青4处负伤,和战斗英雄司马义・买买提光荣牺牲在一个地方。葛少傲一手捂着脸部鲜血直流的伤口,一手拿起枪来和印军战斗。黄玉和朱宗喜拿过烈士武器冲向印军。战斗胜利后,骑兵第三团党委给他们各记了三等功。
新藏公路蜿蜒崎岖,途中要经过5座冰雪大坂,涉过40条冰川河流,路况极差。为保证运输畅通,新疆公路局,派出 1200多人,上昆仑山修路。第三○八筑路队派了4个施工队430人,为不通车的前沿哨所新修公路479公里,修驮马路25.3公里,小桥6座,叶城公路段则组织了530人,上千里新藏线养护公路,保证了主干线的畅通。广大筑路职工表示,“部队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我们再苦再累,也要把路修好,养好,保证解放军打胜仗。”
做好医疗救护工作。根据自治区的指示,为协助部队做好伤病员的救治工作,喀什地区准备了100个床位的医院,自治区还从其它医院组织了3个战场手术组,阿里地区和日土县,组织了前线救护队。班公洛地区战斗中,伤病员较多,部队医疗队顾不过来,日土县委书记、县长亲自组织了全体医务工作者和机关的女同志参加看护工作。小学教师丹巴索巴,还俗喇嘛贡觉才旦自告奋勇,夜以继日地照顾伤员,他们脱下自己的皮袄给伤员盖,打好酥油茶喂伤员。他们说,这些毛主席派来的菩萨兵,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土地,保卫我们的幸福,不怕流血牺牲,功德无量,我们应该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早日康复。
为了照顾伤员安全下山,也为了欢迎部队胜利归来,各沿线地方政府搞好食宿接待。山上,沿途各兵站夜以继日地烧水做饭,共接待过往部队、车队达10余万人次。山下,沿途各县共腾房2600间,建立了几个能容300余人吃住的接待站,既能照顾伤病员,也解决了过往车辆的食宿问题。沿途各地万人空巷,热烈欢迎。有的老大爷骑毛驴走两天路来欢迎部队,有的老大娘拿着鸡蛋、苹果往战士手中塞,小朋友献花,青年们跳舞,锁呐声声、锣鼓叮咚,一片欢腾。各地政府还纷纷组织慰问,前往军营、兵站、医院演出节目,看望伤员,与功臣模范座谈,与广大指战员联欢,使参战部队感到无限温暖和无比鼓舞。
自卫反击作战胜利结束部队回撤后,中央军委于1963年1月22日发出嘉奖令,高度评价对印作战的边防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月24日以全国人民的名义,向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的英勇的指战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敬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人大常委、全国工、青、妇组成中央慰问团,中央慰问团于 1963年初分赴西藏、新疆向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部队和支前民工进行亲切慰问。他们把党中央、国务院、人大常委、中央军委各总部以及全国人民的深切关怀及时带给了参战部队,给干部战士以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不少战士写了决心书,不少单位写了保证书,一致表示要更好地苦练杀敌本领,做好各项工作,以保卫好祖国边防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
为了表彰自卫反击作战中的功臣,各参战部队分别召开了隆重的祝捷贺功大会,1963年3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给西藏、新疆军区庆功大会发了贺电。贺电说:“你们以自己的英雄行为,进一步证明了我军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在我军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的军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委托,不愧为党领导的伟大的工人农民的军队。军委赞扬你们创建的功勋,感谢你们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军委号召西藏、新疆军区全体指战员在庆祝胜利的时候更要戒骄戒躁,提高警惕,准备为祖国为人民建立新的更大的功勋”。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支援下取得的。也是在西藏、新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援助下取得的。战争的伟力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个真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对西藏、新疆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是一次全面的检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是毛泽东人民战争光辉思想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进行反击入侵印军的自卫作战,之所以能够得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全力以赴的支援,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其他各项方针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正确贯彻执行的结果。中国边防部队既是社会主义的保卫者又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帮助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彻底翻身解放,大力发展生产,关心群众生活,尊重边疆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积极开展救死扶伤,抢险救灾等爱民活动,边疆人民把边防部队看作“自己的子弟兵”。军民团结,并肩战斗,共谱了一曲惊天动地、撼人肺腑的爱国主义凯歌。
中印边境第二阶段反击作战,中国边防部队坚决执行中央军委“打狠打痛”的指示,在西藏、新疆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对印度侵略者再次狠狠打击。西藏边防部队针对印军部署和作战特点,采取集中兵力、迂回包围、打头切尾、击背剖腹、反复搜剿等有效战法,在东段歼灭了印军第六十二旅、炮兵第四旅,基本歼灭了第十一、第四十八、第六十五、第六十七旅,逼近了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收复了“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的大片领土;新疆边防部队不顾山高路险,印军工事坚固、火力猛烈,敢打硬仗、恶仗,在西段拔除了印军全部侵略据点,驱逐了入侵的印军;取得了军事、政治斗争的全面胜利,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一、西藏人民积极支前
当印度在中印边境挑起战争之际,中共西藏工委、西藏军区于1962年10月11日发出《关于西藏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同时部署了西藏地区支援前线的工作。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西藏工委第一书记张经武,在西藏军区组成前指的会议上说:“你们管打仗,我管支援,要什么给什么。”10月14日,西藏工委组成了以副书记、军区副政委王其梅为首的支前工作领导小组。西藏自治区筹委下属的各部门及有关各地(市)均相继成立了支前指挥机构。各级党政部门和各行各业把支前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当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取得初战胜利时,中共西藏工委于10月23日,发出《西藏目前形势与任务的补充指示》,向全区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在全区先后抽调各级党政干部1280人,组成支前工作队(组),以县、区为单位进行编组,率领民工奔赴前线。全区全力以赴支援反击作战,要人出人,要物给物,要车有车。
经过平叛改革获得翻身解放的西藏百万农奴,怀着“驱逐印度侵略军,保卫幸福生活”的心愿,踊跃投入支前行列。他们说:祖国的领土是我们身上的肉,改革分得的土地是我们的饭碗,印度入侵我们,就是割我们身上的肉,夺我们手上的碗,坚决支援部队,狠狠打击侵略者。许多地方出现了父母送子女,妻子送丈夫,兄弟姐妹争着上前线的动人情景,农村中90%以上的人积极报名支前。山南地区隆子县的翻身贫苦农奴南杰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都送去支前,并嘱咐他们要带头立功。
在中印边境反击作战期间,山南、昌都、林芝、江孜、阿里等五个地区和拉萨市,共出动民工 32237人,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的2.66%,占劳动力的6.01%;民畜1057头,支援糌粑112万公斤,酥油3万公斤,牛羊肉66万公斤、柴草 150万公斤,马料48万公斤,蔬菜15万公斤。自治区商业处支前物资总价值519297.50元(人民币),人民银行西藏分行拨给前线部队银元14万元,印度卢比11万盾,自治区组建战俘医院两所,参加献血743人。
在支前工作中,西藏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女,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同中国边防部队并肩战斗。他们在抢修道路、前运后送、救护伤员、医治入侵印军被俘的伤病人员、装卸物资、打扫战场等各项勤务中,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模范事迹。
积极抢修公路,保障运输畅通,9月19日,西藏军区决定改善拉萨至曲水段的公路。拉萨市立即派出民工500名。和军工并肩施工,经10多天时间抢修完成土石方8529.4立方米,修好6座桥梁、9个涵洞,改善了路基,方便了运输。
10月23日,西藏工委和西藏军区组成战地修路指挥部,抢修肖至达旺段的急造军路。山南、江孜地区和拉萨市立即派出3个民工大队,于10月25日动工,与工程兵一起边勘察、边施工,克服了山高缺氧的困难,忍饥耐寒,开山破石,苦战17天,于11月10日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初通),至12月3日完成了第二期工程(改善),对保证达旺方向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整个反击作战期间,昌都、林芝、山南地区的民工担负了维修公路、抢修便道和乡村道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林芝地区除维护公路外,抢修乡村道6条,计300多公里;山南地区修公路76公里,修便道121公里;昌都地区的民工也积极配合军工维修公路,加修便道。各地区支前民工,对保证战时运输畅通做了很大贡献。
在运输战线上,西藏交通系统的广大职工以很高的激情支援前线,以全区1/3的运货车辆,担负从青海格尔木到边防前线的运输任务。西藏自治区汽车二队和四队由队长带车,不分昼夜地苦战在高寒的青藏运输线上,把一批批的物资及时安全地运到前线。先后投入支前车辆达876台,行程100余万公里,运货17万余吨。担负战区运输的民工,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背送弹药,输送粮草,抬运伤员。有的鞋底磨穿就赤脚走路,有的肩、背磨破甚至化脓,也不肯休息,部队打到哪里,他们就支援到哪里。据不完全统计,山南地区就组织担架250余副随队前进;在达旺方向,民工运物资达250万公斤;林芝地区仅第一批民工运送的物资即达30多万公斤。
支前工作中,民工和部队一起战斗,同甘共苦。在克节朗地区自卫反击作战中,桑日县60名民工参加运送弹药,任务是将10箱手榴弹背运到拉则山口,他们说:“手榴弹多,消灭敌人就多。”自动背了13 箱。民工、共产党员朗吉益西看到战士们背120迫击炮弹上山时,也悄悄地将一发120迫击炮弹卷进被子里背上山。在他的影响下,其他民工也背,结果60个民工背了98发炮弹上山。在抬运解放军伤员时,爱护备至,他们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伤员盖,用自己洁白的哈达给伤员包扎,遇上险道就一个个地把伤员背过去;有的民工用自己的饭碗给伤员接小便。山南一个民工细心护理23名伤员,3天3夜没睡觉。一位女民工带着孩子支前,甚至让孩子吃饭,把奶挤下来喂伤员。桑日县雪巴乡次仁平措、嘎玛登增,发现一个解放军战士被冻昏在雪地里,便急忙把这个战士抬进自己的帐篷,设法救活了这位解放军战士。一等支前模范、工布江达县甲兴乡翻身农民阿旺,组织留守处的人员抢运烈士遗体,打破了西藏背尸下贱的旧传统观念,他说:“他们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为了保卫我们的幸福,牺牲了自已的生命,我们不把他们背回去,怎么对得起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恩情呢?”在他的带动下,留守处圆满地完成了抢运烈士遗体的任务,受到了支前指挥部的嘉奖。拉萨市城关区贫苦农奴出身的罗桑,是平叛中支前的积极分子,1960年4月光荣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其它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荣获了一支以毛泽东主席名义授予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反击战中,他为维护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又积极支前,配合部队作战,担任担架队班长,带领全班顶着刺骨的寒风,沿着崎岖的山路,冒着印军的炮火,日夜奔跑在前沿阵地上。渴了,就喝口雪水;饿了,就吃点糌粑。在激烈的战斗中,边防部队指战员英勇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每个民工。罗桑和伙伴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拼着性命也不能留下一个伤员。在运送伤员途中,他们宁肯自己不吃,也不让伤员挨饿;宁肯自己受冻,也不让伤员挨冻。把伤员运到后方后,他们顾不得休息,又背上弹药,返回前线。连续十几天不分昼夜地运送弹药、物资和抬护伤员。罗桑的脚趾甲盖被冻掉了,痛得钻心,也不叫苦、不喊痛,仍带领全班积极顽强地奋斗。战后,罗桑荣获“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支前队伍中,既有象阿旺、罗桑这样活着的英雄,又有光荣献身的勇士。据统计,这次自卫反击作战中共有17名民工光荣牺牲,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乃东县卡多乡贫苦农奴家庭出身的翻身农民降巴次勒,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反击战打响后,降巴次勒不仅自己积极报名支前,还动员周围的藏族青年积极支前。当组织批准他第一批支前时,他当即向领导表示:在前线,一定不怕苦、不怕死。困难再大也要坚决完成任务。临走时,他对家里人说:“我去支前,可能回来,也可能回不来,但不管怎样,我决不会给亲人们丢脸,一定要为保卫祖国做贡献。”第一批支前民工一到指定地域,就忙着往前线运送粮草、弹药,并准备担架运送伤员。制式担架不多,他们就砍来竹子做成简易担架。克节朗地区沙则战斗打响后,上级决定选派几个民工到前沿阵地后运伤员,民工们都争着要去。布琼正准备出发,降巴次勒拦住他说,“你现在不能去,你家里负担重,万一牺牲了,家里怎么办?我家没有负担,还是我去!”降巴次勒抢到任务后,就以顽强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地把伤员从前沿阵地上背下来,后运伤员途中,在灌木丛生,乱石密布,道路崎岖,行动很困难的条件下,他对伤员轻抬轻放,爱护倍至。为了不让伤员挨饿,他把自己最后一点糌粑送到伤员口里。在支前战线上,他怀着对人民解放军的深情厚谊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吃大苦,耐大劳,连续工作9天,圆满完成了任务。后来他再次上前线时,途中不幸中弹牺牲。战后,乃东县委在凯松乡为降巴次勒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宣扬和表彰他的英雄事迹。降巴次勒的遗体被安葬在当地烈士陵园。当地人民还为降巴次勒塑了像,陈列在山南烈士纪念馆。降巴次勒英烈永远活在西藏边防战士和各族人民的心中。
民工们不仅奋勇支前,而且勇敢参加战斗。桑日县平琼乡民工索朗欧珠、索南平措等12人,在火线运送伤员时,发现了被打散的4名印军。他们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隐蔽地接近印军,勇敢机智地将印军歼灭。在反击作战期间,仅据山南地区统计,支前民工就毙印军1人,俘印军11人、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42支。
后方的青壮年自动组织起来维护社会治安,轮流站岗放哨,守护重点目标,防备印军空袭空降,防止暗藏敌特的破坏活动,对保证后方的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绝大多数县区领导亲自担任民工队干部。他们在支前中以身作则,和民工一样背粮食、扛弹药,通过炮火封锁区和地雷区时走在最前面。山南勒力乡农会主任曾3次带队绕过印军阵地,最后光荣牺牲;乃东县的一个女区长随民工背运物资进到略马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隆子县格桑顿珠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民工;共产党员索朗欧珠负伤不下火线。广大民工在干部的带领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战后,评选出了大批支前模范个人和集体,仅山南地区就评选出支前模范192人,模范小队(乡)和模范大队(县)72个。
担负对入侵印军伤病战俘医疗、护理工作的医务人员,以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工作,把中印人民友好的种子深深地播种到每个印军伤病战俘的心中。印军伤病战俘遣返时,含着热泪,感谢中国的医护人员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西藏人民的积极支前,对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总结时说:“民工的作用很大,如果没有这些随军支前民工,要定下战役决心,保证战役全胜,将是很困难的。”
反击作战刚刚结束,中共西藏工委、西藏自治区筹委及各界人士便组成慰问团,深入边防前线对参战部队进行了广泛的慰问活动。部队回撤时受到西藏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隆重接待和热烈迎送。
二、新疆地方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支前
1962年是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后各方面还很困难的时期。在新疆,苏联煽动数万名边民外逃,印度又不断蚕食中国领土,反革命分子乘机造谣,蛊惑人心。新疆军民顶住压力,深入展开声讨活动,动员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努力生产,提高警惕,落实战备,出现了广大民兵要求参战,复转军人要求归队,青年学生要求入伍,干部职工争着支前,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热烈景象。
建立支前组织机构。196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出了《关于支前工作的指示》,指示中说:“为了保卫祖国领土不受侵犯,必须提高警惕,做好一切准备。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前方战斗力的强弱,而且决定于后方的支援”。自治区第一书记王恩茂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要求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南疆各地县,认真做好粮草、物资补给,及修路、运输等支前工作。
自治区成立了以辛兰亭副主席为主任委员的支前委员会,粮食、商业、交通、卫生、民政厅等有关厅长担任委员,同时,还抽调干部组成支前办公室。喀什、和田专署及有关县、市组成了主要领导参加的支前委员会,设立办公室。各级党和政府都把支前工作作为一件重大任务来抓。他们配合部队后勤部门,前线“要什么,支援什么”,积极为参战部队筹集军需物资并紧急运输。自治区商业厅负责人刘鹏杰带领工作组到南疆,深入各地就地帮助解决在物资筹措中的问题。在喀什还设立了以交通厅副厅长陈广竹为首的支前运输指挥部,交通厅、生产兵团、商业厅及南疆各运输公司抽调一批车辆帮助运输。与南疆军区密切协同,组织1000余台汽车,展开了紧张的军事运输,有力地保障了西线反击作战的胜利。
西藏阿里地区,成立了以专员丹巴坚作为首的支前委员会,广泛动员藏族同胞就近支援解放军。日土县、戈尔县全力以赴,除了向部队供应最大最肥的羊1400多只外,还组织了100多人、500多匹马、牦牛的运输队,向前沿阵地驮运物资、弹药等410吨。
在转战巴里加斯,向印军展开进攻的关键时刻,甲岗乡藏族同胞支援马匹为第四师侦察连越过拉达克山带路,很快切断了印军退路。扎西岗的群众,牵了近百匹马,往返于冰凌汹涌的狮泉河中,帮助部队渡过了数百人次。战斗打响后,他们不但派医疗、担架队支援,还派出工作队,深入到刚收复的巴里加斯等地,展开群众工作,向长期受过印军凌辱的藏族同胞表示慰问、宣传,发放救济物资。
积极筹措战备物资。自治区各族人民节衣缩食支援前线,保证了部队需要。自治区商业部门提出:“敞开仓库大门,保证前线供应。”仓库没有,内地调;南疆没有,北疆调;紧缺物资,先满足部队;限购物资,指令调集,对中印边防各部队做了最大可能的支援。几个月中。支援部队物资达1.2万吨(其中面粉283万公斤,大米15万公斤,黄豆9.5万公斤,食油13.2万公斤,猪肉 52.7万公斤,羊8000只,蔬菜1165万公斤,马草486.6万公斤),其他物资221种(其中食品48种,日用工业品173种)。有的部队从内地赶来,没有房住,泽普、皮山、叶城等县立即腾出县委机关或学校教室让部队住。
皮山县人民在大灾之年,自己吃苞谷,扫树叶喂牲口,把最好的粮食和草料送给了部队。叶城人民送大量面粉、新鲜蔬菜、水果供应部队。
新疆军区部队职工、家属也掀起了为前线部队服务的高潮。仅军区后勤部家属就缝制干粮袋2500条,被套600床,针线包300个。第四师的部队家属缝洗棉衣、被子3400件,缝补袜子2700双。
保障边防紧急运输。中印边界西段离后方基地和乌鲁木齐遥远,近者千公里,远者2500公里。自治区先后从各单位抽调了1167台汽车,挑选了最优秀的驾驶员和修理人员共2224人支援前线。从乌鲁木齐、喀什、叶城等地向战区运送物资1.3万吨、人员2704人次,完成了全部运输量的46%。
新藏公路是世界上最高的一条公路,而战区又在海拔5000米的喀喇昆仑山和阿里高原上,时值隆冬,雪大风狂,气候严寒,道路艰险。支前员工常常是连续开车,昼夜不停,食宿不定,他们以车厢当床,篷布作帐,冰雪解渴,凉水就馕,顶着高山反应,克服重重困难,无私无畏,奋勇争先。在完成战备支前任务中,涌现了不少模范人物。生产建设兵团机运处张林孝,在妻子分娩的第二天就带车队出发。哪个车抛锚,他修理哪个车,带领部队通过印军封锁地段。棉运公司阿不都拉,腿有残疾,但仍坚持开车上山,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完成任务。不少驾驶人员一到战区就什么都抢着干,扛弹药,卸物资,拉烈士,送伤员,抬担架,搞护理。喀什运输公司车队运载骑兵第三团部队追击印军时,突遭印军袭击,车辆被打坏,驾驶人员负了伤,车队人员勇敢地配合部队反击。邓松青4处负伤,和战斗英雄司马义・买买提光荣牺牲在一个地方。葛少傲一手捂着脸部鲜血直流的伤口,一手拿起枪来和印军战斗。黄玉和朱宗喜拿过烈士武器冲向印军。战斗胜利后,骑兵第三团党委给他们各记了三等功。
新藏公路蜿蜒崎岖,途中要经过5座冰雪大坂,涉过40条冰川河流,路况极差。为保证运输畅通,新疆公路局,派出 1200多人,上昆仑山修路。第三○八筑路队派了4个施工队430人,为不通车的前沿哨所新修公路479公里,修驮马路25.3公里,小桥6座,叶城公路段则组织了530人,上千里新藏线养护公路,保证了主干线的畅通。广大筑路职工表示,“部队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我们再苦再累,也要把路修好,养好,保证解放军打胜仗。”
做好医疗救护工作。根据自治区的指示,为协助部队做好伤病员的救治工作,喀什地区准备了100个床位的医院,自治区还从其它医院组织了3个战场手术组,阿里地区和日土县,组织了前线救护队。班公洛地区战斗中,伤病员较多,部队医疗队顾不过来,日土县委书记、县长亲自组织了全体医务工作者和机关的女同志参加看护工作。小学教师丹巴索巴,还俗喇嘛贡觉才旦自告奋勇,夜以继日地照顾伤员,他们脱下自己的皮袄给伤员盖,打好酥油茶喂伤员。他们说,这些毛主席派来的菩萨兵,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土地,保卫我们的幸福,不怕流血牺牲,功德无量,我们应该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早日康复。
为了照顾伤员安全下山,也为了欢迎部队胜利归来,各沿线地方政府搞好食宿接待。山上,沿途各兵站夜以继日地烧水做饭,共接待过往部队、车队达10余万人次。山下,沿途各县共腾房2600间,建立了几个能容300余人吃住的接待站,既能照顾伤病员,也解决了过往车辆的食宿问题。沿途各地万人空巷,热烈欢迎。有的老大爷骑毛驴走两天路来欢迎部队,有的老大娘拿着鸡蛋、苹果往战士手中塞,小朋友献花,青年们跳舞,锁呐声声、锣鼓叮咚,一片欢腾。各地政府还纷纷组织慰问,前往军营、兵站、医院演出节目,看望伤员,与功臣模范座谈,与广大指战员联欢,使参战部队感到无限温暖和无比鼓舞。
自卫反击作战胜利结束部队回撤后,中央军委于1963年1月22日发出嘉奖令,高度评价对印作战的边防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月24日以全国人民的名义,向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的英勇的指战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敬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人大常委、全国工、青、妇组成中央慰问团,中央慰问团于 1963年初分赴西藏、新疆向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部队和支前民工进行亲切慰问。他们把党中央、国务院、人大常委、中央军委各总部以及全国人民的深切关怀及时带给了参战部队,给干部战士以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不少战士写了决心书,不少单位写了保证书,一致表示要更好地苦练杀敌本领,做好各项工作,以保卫好祖国边防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
为了表彰自卫反击作战中的功臣,各参战部队分别召开了隆重的祝捷贺功大会,1963年3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给西藏、新疆军区庆功大会发了贺电。贺电说:“你们以自己的英雄行为,进一步证明了我军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在我军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的军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委托,不愧为党领导的伟大的工人农民的军队。军委赞扬你们创建的功勋,感谢你们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军委号召西藏、新疆军区全体指战员在庆祝胜利的时候更要戒骄戒躁,提高警惕,准备为祖国为人民建立新的更大的功勋”。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支援下取得的。也是在西藏、新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援助下取得的。战争的伟力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个真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对西藏、新疆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是一次全面的检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是毛泽东人民战争光辉思想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进行反击入侵印军的自卫作战,之所以能够得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全力以赴的支援,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其他各项方针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正确贯彻执行的结果。中国边防部队既是社会主义的保卫者又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帮助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彻底翻身解放,大力发展生产,关心群众生活,尊重边疆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积极开展救死扶伤,抢险救灾等爱民活动,边疆人民把边防部队看作“自己的子弟兵”。军民团结,并肩战斗,共谱了一曲惊天动地、撼人肺腑的爱国主义凯歌。
中印边境第二阶段反击作战,中国边防部队坚决执行中央军委“打狠打痛”的指示,在西藏、新疆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对印度侵略者再次狠狠打击。西藏边防部队针对印军部署和作战特点,采取集中兵力、迂回包围、打头切尾、击背剖腹、反复搜剿等有效战法,在东段歼灭了印军第六十二旅、炮兵第四旅,基本歼灭了第十一、第四十八、第六十五、第六十七旅,逼近了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收复了“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的大片领土;新疆边防部队不顾山高路险,印军工事坚固、火力猛烈,敢打硬仗、恶仗,在西段拔除了印军全部侵略据点,驱逐了入侵的印军;取得了军事、政治斗争的全面胜利,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