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丝绸之路”(Silk Road)来形容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文明交流,最早出自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所著的《中国》一书。由于这个命名贴切写实而又富有诗意,很快得到学术界认可,并风靡世界。那么,古代中国人的西方世界在哪里?从西汉张骞奉汉武帝派遣,三通“西域”(帕米尔高原东西),到东汉时期的官方使节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从唐初著名高僧玄奘西游印度,满载佛教经典而归,到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遍访马六甲、波斯湾、红海乃至非洲东海岸,中华民族的先人,前赴后继,开辟了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传播着中华文明。
最初,“丝绸之路”只是指从中国长安出发,横贯亚洲,进而连接非洲、欧洲的陆路通道。其后,又有了绿洲道、沙漠道、草原道、吐蕃道、海上道等等提法。“丝绸之路”的含义被不断扩大,被人们看作是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到今天,“丝绸之路”几乎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代名词。
有人说中西文化交流,在古代主要是从东往西,是由于中华文明在近代以前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我国古代的许多重要物质文化,诸如丝绸、瓷器、茶叶以及许多重大工艺与发明,诸如造纸术、印刷术、罗盘与火药等,都是从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的。
中国外销的商品以丝绸最为著名。传说养蚕与缫丝技术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的。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中亚的贵族葬墓里,就已发现了中国的丝织品。据说公元前53年,古罗马执政官、“三头政治”之一的克拉苏追击安息人的军队到了两河流域。酣战之际,安息人突然展开鲜艳夺目、令人眼花缭乱的军旗,使罗马人军心大扰,结果遭到了惨败。这就是著名的卡尔莱战役,那些鲜艳的彩旗就是用丝绸制成的。有学者认为,一些著名的古希腊雕像身上透明柔软的服饰,也是中国丝绸制成的。中国的丝绸在罗马世界很快流行开来。据记载,凯撒大帝和被称为埃及艳后的克里奥帕特拉都喜欢穿中国的丝绸。一次凯撒大帝穿着中国丝袍出现在剧院,光彩照人,引起全场的惊羡。开始丝绸的价格很贵,每磅要黄金12两。后来销售日增,以至平民百姓也纷纷穿起丝绸。著名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曾抱怨说,罗马每年至少有一亿罗马金币在与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的丝绸与珠宝生意中丧失。
两汉时中国文化的西传逐渐扩展,除丝绸外,还有冶铁技术、打井技术。中国在商代已使用陨铁制造兵器,春秋时代开始人工冶铁。汉代,中国出现了低硅灰口铁、快炼铁渗碳钢、铸铁脱碳及生铁炒钢等新工艺、新技术。中国的铁制品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在汉匈战争中逃亡到西域地区的士卒曾将铸铁技术传给大宛和安息的工匠。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费尔干纳人从中国学得了铸铁新技术,然后再传入俄国。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贸易中,钢铁成为受西域欢迎的商品,安息人就曾努力获取中国的钢铁兵器,使之渐渐流入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