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宝贵曾与日军血战平壤 战死后尸骨无存

来源:大众网 日期:2016-10-01

   甲午是部复杂的历史,天朝上国的美梦被这场战争粉碎,但中华民族也因为这场战争走向新的历史征程。

   许多中国人的命运因它改变。谭嗣同等维新人士试图变法让中国富强;袁世凯走向他的练兵小站,日后支撑起清政府变革;孙中山对清政府彻底失望,一心想要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在那个大时代,许多山东人也投身其中,试图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国运。

   左宝贵:血战平壤玄武门,尸骨无存

   提起甲午战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但在邓世昌之前,已经有一位清军高级将领战死沙场,他就是率领奉军进入朝鲜作战的高州镇总兵左宝贵。

   左宝贵出生于贫苦的回族农民家庭。原籍山东省齐河县,其先祖于乾隆年间迁居费县地方镇(今平邑县地方镇)。

   左宝贵此次统兵援朝后,因为昼夜操劳,突患“右偏中风”之症,但仍筹备战守。时任驻平壤诸军总统的叶志超主张不战而退出平壤,左宝贵力言:“敌人悬军长驱,正宜出奇痛击,使只轮弗返,不敢窥觎中原。朝廷设机器,养军兵,每岁靡金钱数十万,正为今日耳,若不战而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哉?大丈夫建业立功,在此一举!至成败利钝,不遑计也。”他慷慨陈词,怒色形面,恳望叶志超“同心合力,共济时艰”。

   黄海海战之前两天,1894年9月15日,日军进攻平壤城北,此时,左宝贵率一千五百人驻平壤城北山顶,守牡丹台与玄武门,兵力不及日军的五分之一。

   日军以绝对优势向清军猛扑,对玄武门及全城都造成了极大威胁。在玄武门上督战的左宝贵见牡丹台陷敌,知势不可挽,志在必死。往日,他“每临敌,辄衣士卒衣,身先犯阵。至是,乃衣御赐衣冠,登陴督战。”部下劝他换掉翎顶和黄马褂,以免敌人注目。左宝贵回答说:“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

   于是他亲自燃点大炮,先后发榴弹三十六颗。激战中,左宝贵已受枪伤,犹裹创指挥,誓死抵御。部下将士见状,无不英勇搏敌,拼死防战,“日兵三突之,清兵三退之”,直至城墙崩碎。

   在激烈的战斗中,左宝贵本“先中两枪,仍在炮台指挥。复被炮中胸前,登时阵亡”。左宝贵在平壤战死后,尸骨无存,清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只觅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

   吴佩孚:甲午后参军,不与日本人合作

   在甲午战争中,大部分清军将领出自淮军集团,山东人少之又少。还有如“白发将军”宋庆,这位蓬莱泊子宋家庄走出来的陆军将领,以74岁高龄,在甲午中指挥了辽东的几次大仗、硬仗。遗憾的是,他参战时恰逢清军节节败退,尽管他屡次带兵英勇搏战,但未能扭转战局。此外,在威海奉命守杨枫岭炮台的陈万清是枣庄滕州人,他是跟随刘超佩剿杀太平军、捻军的“内战高手”。日军攻占摩天岭炮台后,集中炮火猛攻杨枫岭炮台,陈万清因寡不敌众败退,但成功逃命,后弃军经商。

   这场战争改变了很多山东人的人生道路取向,吴佩孚就因甲午成长为日后被《时代》杂志称为的“中国最强者”。

   甲午战争发生时,出生于山东蓬莱的吴佩孚刚好20岁,在围歼北洋舰队之后,日军炮击山东沿海,连蓬莱阁也因此被毁,这深深刺痛了吴佩孚,让他毅然决定弃文从武,加入在甲午战争中伤亡惨重的淮军聂士成部,正式开始行伍生涯。

   五四运动爆发后,面对日本人希望占据老家山东的权益,已身为北洋政府一员的吴佩孚明确表态反对签订有损于中国利益的《巴黎和约》,使得段祺瑞大为恼火,日本人也很不满。1922年,吴佩孚升任直鲁豫巡阅使,拥兵10万,成为北洋军阀直系首领。同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的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左右政局,因此成了《时代》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

   在国民党北伐后,吴佩孚被迫下野,此时的他没有了权势,但影响力还在。日军在侵华前后,曾多次想请他出山,但是都遭到了拒绝。在伪满洲国成立后,吴佩孚还通电声讨末代皇帝溥仪充当伪满傀儡。

   “九一八”事变后,吴佩孚写诗一首:“国耻传来空有恨,百战愧无国际功。”他以诗批评张学良:“棋枰未定输全局,宇宙犹存待罪身。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

   1935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分裂中国而搞“华北自治”,请他上台当傀儡,他再次拒绝;1938年6月,伪“华北临时政府”与伪南京“维新政府”合并,请他出来当官,他也没有答应。

   吴佩孚的不合作态度激怒了日本人。1939年12月4日,他因吃饺子被骨屑伤了牙齿去医院就医,受日本特务指使,日本牙医将其杀害,终年65岁。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