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国丈后,几乎就变成一个哑巴了。
桓彝评价他:“季野有皮里春秋。”意思是他凡事都不露声色,对人的优劣高低、事情的是是非非,不轻易做表态,实际上心里敞亮得很。
谢安评价:他虽然口里不说,可是心里像一年四季的气象,样样都有。(“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
第二:不肯在中央做官,坚持到地方上去。
褚蒜子做皇后时,征召褚裒入朝任侍中、尚书,但他不同意。苦苦请求到外地做官,于是出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顶替王羲之)。
过了一年,朝廷又把他调到了中央,任卫将军、领中书令。
司马岳得病不久,褚裒又突然请求外调,不肯留在中央,朝廷任命他为左将军、兖州刺史等职务,镇守金城(今句容北面)。
这可能是他一贯的风格,也可能司马岳的死有骇人听闻的内幕,而他知道了。意识到建康刀光剑影,实在太凶险了。
等到何充从京口调到中央的时候,何充非常感谢褚蒜子,投桃报李,上书称褚裒应当做“国务院总理”。
褚裒死活不同意,反反复复地推辞。褚蒜子拿父亲也没有办法,又改任他徐、衮两州刺史等职务,镇守京口。
第三招:从不张扬。
褚裒虽然身为省级高官,但一直把自己当作普通公务员。老百姓经常看到一个老头子带着几个童仆上山砍柴,一打听才知道是褚裒。
他每次入朝,见到女儿都规规矩矩地执人臣之礼。只有私下见面,才让褚蒜子喊他父亲。
谢氏的老祖宗是姜太公
第二个人是她的舅舅谢尚。
东晋有“王、谢”家族,但谢氏家族的发迹要远远落后于王氏家族。
先来简单说说谢氏的来历。谢氏是姜尚(姜子牙)的后裔。
姜尚的幼儿叫姜佐,被封于申(今河南省南阳市)。有个后人叫姜诚,被封到谢邑(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谢营村),姜诚也改姓谢,成为谢氏的始祖。
后代中有一支生活在陈郡阳夏县谢家堂村(今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这一般被认为是江南谢氏的源头。
但一直以来,官位都不是太高。到了西晋,一个人叫谢衡,为太子少傅,才算进入中央政界。和王家简直天地之别。
谢衡有三个儿子:谢鲲、谢裒、谢广。
谢鲲,曾任王敦的幕僚,前面已经提到过(第87篇)。真正发迹就是从他开始的。虽然只做到太守,也就是市级干部,但是他有个女儿叫谢真石。嫁给了褚裒,生的女儿就是褚蒜子。
谢鲲还有一个儿子叫谢尚(第120篇提到)。那么按照辈份来说,褚蒜子是他的外甥女,他是褚蒜子的舅舅。
他任过建武将军、历阳太守,江夏相等,属于市级干部。庾翼镇守在武昌,谢尚经常到他那里去。曾经和庾翼一起练习射箭,庾翼说:你如果射中箭靶,我就把我的鼓吹赠送给你。
谢尚应声拉弓,箭中靶心,庾翼当即把鼓吹送给了他。
344年,褚蒜子做了太后以后,谢尚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任豫州刺史、督扬州六郡诸军事,镇守历阳。正式步入了省级高官。
从此,豫州就成了谢家的大本营,虽然谢氏家族还没有进入鼎盛期,但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
其他谢氏的名人
谢裒有6个儿子,分别为谢奕、谢据、谢安、谢万、谢石、谢铁。
谢奕,后来任桓温的司马。他有个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谢道韫。还有个儿子叫谢玄,淝水之战主将之一。有个后代叫谢灵运。
其他有名的就是谢万、谢安、谢石。
谢广的后代不详。
总体而言,谢家此时只是有点名气的配角,在“二流明星”的位置上混了许多年。因为另一个家族迅速崛起,而且只依靠一个人的力量。他实在是个大力士,此后东晋的几十年都是他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