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老八路王汝林回忆说:“拼刺刀时,兄弟们配合,抗住其他鬼子,局部形成2打1或3打1,其中一人佯攻,其他人突刺,突刺的人一定要坚决。有个鬼子的队长被我们围住,这家伙举着指挥刀,嘴里哇哇大叫要劈我。我假装进攻,进攻装得很像。他很紧张,注意力都在我这,被侧方我们的战士一刺刀就捅得蹲下了,解决其他鬼子后,捅死了这鬼子官。”
白刃战资料图
本文摘自:金羊网,作者:佚名,原题:八路拼刺高手不惧与日军单挑
抗倭有法
“和鬼子拼刺刀,你先用枪撂倒几个,再给小鬼子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别和野兽讲规矩”
白刃战中,中国军人器不如人,技不如人,但为了对付日寇,他们想尽了各种招数。
首先是合力对敌。白刃战一对一,中国军人往往不是对手,但中方有一点是日方比不了的--人数,自然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著名的平型关之战中,进行白刃战时,八路军就是“三五个战士对付一个鬼子”。1939年到1940年,八路军对全军进行轮训,白刃战是重点训练科目,并且专练“几打一”。老八路王汝林回忆说:“拼刺刀时,兄弟们配合,抗住其他鬼子,局部形成2打1或3打1,其中一人佯攻,其他人突刺,突刺的人一定要坚决。有个鬼子的队长被我们围住,这家伙举着指挥刀,嘴里哇哇大叫要劈我。我假装进攻,进攻装得很像。他很紧张,注意力都在我这,被侧方我们的战士一刺刀就捅得蹲下了,解决其他鬼子后,捅死了这鬼子官。”
其次是提高。在提高刺杀技术方面,八路军和新四军比国民党军做得好。八路军曾用1年时间练习刺杀,训练强度很大,如吕正操麾下部队在战斗间隙一般只做两件事,除了吃饭,就是进行刺杀训练。而且,强调实战化训练,陈赓就要求“必须以真枪在野外不齐地形或山地练习刺杀,不能停留在基本教练上面”。在这样的中国军队面前,鬼子渐渐招架不住了。
为了在白刃战中有效对付日军,中方还采取了“非对称战术”--用手枪打。这是因为,在战斗中调转枪口很方便,且射速低,子弹打中日军后就留在其体内,不会贯穿后再打到自己人。陈赓麾下的第20团政治处主任吴效闵就对官兵们说过:“和鬼子拼刺刀,你先用枪撂倒几个,再给小鬼子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别和野兽讲规矩。”
白刃战时,中国军队除了刺刀和手枪,还使用了一些特殊兵器。在《亮剑》和《太行山上》等抗战影视剧中,常常可以看到大刀与红缨枪,这两种兵器在实战中曾有不错的表现。1938年神头岭战斗,八路军的红缨枪也给日军留下深刻印象,一名侥幸逃脱的日本随军记者写道:“这神秘武器是首次使用,形状像长蛇,白头红颈黄肚皮。勇士们大部分吃亏在神秘武器上。”
不过,日军之所以栽在这类兵器之下,主要是压根儿没想到对方会拿出这种家伙,甚至误以为红缨枪乃新式武器,被唬住了,故而败绩。其实,大刀和红缨枪的缺陷非常明显。不足1米的大刀比装上刺刀后接近2米的三八式步枪短很多,而且质量一般的大刀砍翻两个鬼子就会卷刃。红缨枪更差,木制枪杆容易折断,只能在开始唬唬人。
中国军人将大刀和红缨枪派上用场,其实是无奈之举。不要小瞧了小小的刺刀,对制造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刺刀上的弹簧、刀鞘、血槽、驻笋、卡环等,稍有偏差就装不上。连号称“兵工专家”的吴运铎,制造起刺刀来也是颇费心力。知道这一点,就不会对八路军第120师有4092支枪却只有117把刺刀,第129师更是不足100把这些窘况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