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清两朝禁烟令再严酷为何仍然屡次失败?

来源:光明网 日期:2017-11-16

屡次失败的禁烟令

烟草作为一种嗜好品,其传播过程贯穿吸烟与反吸烟的对立与斗争。学者指出,明代崇祯皇帝反对吸烟,下令禁止种植、私售烟草,违者斩首示众。然而,这种严厉的规定并没有阻止人们对烟草的嗜好。到了崇祯末年,蓟辽总督洪承畴以烟草可以驱寒祛病,是军中不可缺少之物,向朝廷提出“弛禁”的请求。当时正值明朝军队与清军作战,崇祯皇帝迫于形势,取消了禁烟令。

1639年6月26日,户部下了一道正式的禁烟告示,不许栽种,不许吃卖烟草。然而这时在许多人中,吸烟已成为难以克服的嗜好。所以禁烟也只是流于形式。1641年,撤销禁烟令,但是仍然不准烟叶进口,只允许私人自由种植。清朝皇帝对烟草的先禁后开及至嗜好吸烟,客观上抬高了烟草的身价,助长了烟草的传播。

除了普通烟,鼻烟、雪茄、水烟等也陆续出现。研究者曲振明指出,鼻烟相传在明末传入中国。明末清初,广州专营进口商品的十三行中的“天宝行”和“怡和行”,开始从欧洲进口鼻烟,然后再销往全国各地。清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十分喜欢鼻烟,当时广东香山县知县每年都从澳门为皇帝进口鼻烟。康熙时期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还发明了花熏鼻烟,后来盛行于中国。雪茄于清前期传入中国,最初吸食人群多为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和从事洋务的买办、留学生等,后传至政界和商界人士。最初传入中国的雪茄多为菲律宾马尼拉雪茄,通称吕宋烟。早期的吕宋烟皆为进口,后来广东、四川的一些产烟区开始仿效吕宋烟,将烟叶卷成笔管状,俗称“叶卷烟”。水烟起源于古代的波斯(今伊朗)和阿拉伯地区。16世纪后期,先传到东欧、俄国,后传到中国,在清康熙、乾隆年间较为普及。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