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俄用售华苏35制造冲突 印或购新装备对抗

来源:环球时报 日期:2015-07-13

外媒:俄用售华苏35制造冲突 印或购新装备对抗

资料图:俄制苏35战机

原标题:外媒:俄用售华苏35制造冲突 印或购新装备对抗

【环球军事报道】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新闻网报道,近年来,俄罗斯和印度以前较为活跃的军火贸易规模明显减少。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像俄印这样保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如此漫长的合作。在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俄一直都是印进口军事产品的供应大国。

严格地说,军火贸易是俄印亲密战略关系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然而,目前俄军用产品在印度武器进口总额中的比例持续稳步下降。由于地缘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和美国战略关系的恢复,新德里在西方找到了新伙伴。因此,过去非常确定的俄印双边军售关系现在面临着可能成为两国沉重负担的危险。

实际上这种变化已有大约十年之久,其开端可以说是印美签署的核协议。保持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可能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外交政策延续时间最长的遗产。在南亚宗教极端主义兴起的背景下,布什政府相信印度能够成为地区政治稳定的铁锚。美国相信自己和印度的地缘政治利益一致,因此实行赋予印度战略盟友地位的政策,尽管它与核不扩散政策完全相反。恢复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也是印度恢复和其他国家防务合作的分水岭。西方随即取消了对印度许多军品生产企业的制裁,开始逐步放松对印高科技出口管制。外国国防和航空航天公司得到了扩大印度市场准入的机会。从那时起,以色列和印度的军事贸易规模达到100亿美元,美国和印度的军贸关系超过90亿美元。

所有这些都对印俄军火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后俄在对印武器出口中的比率将会下降,至少近期仍会下降。最近几年,俄没有抓住机会签订向印度大量供应武器的重大国防合同。这个名单上包括供应36架多功能战机价值70亿美元的合同(和法国签署),购买10架C-17战略运输机价值41亿美元的合同(和美国签署),以及购买8架P-81海上巡逻机价值21亿美元的合同(与美国签署)。

现在,俄国防工业因为要履行已经签署的合同,仍然保持着与印度之间相当密切的联系。但是,除了价值110亿美元的第五代歼击机联合研发和设计合同之外,印度没有购买俄武器的具体计划。尽管俄方也在参与印度向外国公司开放的各种军事招标项目,但是在任何一项竞争中都不再是“娇子”。在印度空军出资10亿美元购买6架空中加油机的招标中,欧洲航空航天和防务集团的空客A330MRTT显得比俄罗斯伊尔-78更有吸引力。至于直升机方面,俄罗斯产品同样不如美国波音公司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CH-47F运输直升机有竞争力。因此,在履行完此前几年签订的合同之后,俄将面临丧失自己在印度国防工业中已经持续数十年的重要作用的显著风险。

现在已经是乌云密布。所有迹象都指明,俄已经把俄印双边军事技术关系降格到稍低的水平,印度已由独家伙伴变成单纯的优先伙伴。这种实用主义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新德里同样也在推行武器装备进口渠道多元化策略,不再把俄罗斯视为独家贸易伙伴。巴基斯坦试图从俄罗斯进口军事产品的努力显得更加突出。在此方面的显著事件是俄方不久前决定向巴方提供米-35“雌鹿”武装直升机。在此之前,鉴于印巴之间的紧张关系,俄放弃向巴供应致命性武器。这种排他性是1971年俄印签署的友好合作和平条约的遗产,结果导致现在的俄巴武器交易令许多专家大感意外,费尔根豪尔称此为“俄在南亚地区政策的关键变化”。俄外交官在此方面的行动非常迅速,同时强调军售谈判只是俄巴在国防和反恐领域继续合作的一部分。莫斯科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变化,发出了俄调整对南亚地区武器供应政策的信号。

国防研究和分析专家巴克什指出,这是非常显著的变化,它是由俄罗斯无法抗拒的销售武器的必要性所决定的。苏联解体引发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原加盟共和国对外债和国有资产的分配。俄罗斯继承了庞大的军工产业,包括1600家企业和大约200万名员工。现在员工数字已经增加到250-300万人,占全国制造业就业总人数的20%。然而,现在俄经济不够健康,无法支撑庞大的军工产业。最近三年,国防工业支出与GDP的比例平均高达14.1%。为了弥补国防开支缺口,保持增产增效,支持资源饥渴型国防工业和研发工作,俄对武器出口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前副总理克列巴诺夫曾经表示,军品出口是俄军事工业的“生命线”,因为国家国防预算不大,国防订单自然不多。因此,除了发展与其他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之外,俄向外国伙伴出售武器的一个动机就是必须以此补贴国防工业。俄决定恢复向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出口军事产品,很可能就是出于保持高额军事出口的经济需要。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