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俄罗斯,全国的行政机构除了联邦政府直接管辖的46个州之外,还有22个高度自治的共和国。这些共和国名义上属于俄联邦的管辖,但却拥有高度的自治权,不但拥有自己的总统、宪法,甚至还拥有自己的军队。
为何俄罗斯境内会有这么多的自治共和国呢?这还要从俄罗斯的扩张历史说起,17世纪以来,俄罗斯在欧洲和西伯利亚地区占领了广袤的土地,为了安抚当地的少数民族,就在当地成立了很多自治共和国。因为民族、信仰等原因,这些自治共和国经常和俄罗斯联邦政府爆发冲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车臣共和国
苏联解体之后,众多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车臣境内的穆斯林激进组织看准时机,于1991年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当时俄罗斯联邦政府刚刚独立,根本无暇顾忌边远地区的车臣共和国,并在1992年撤出了车臣地区的驻军,还将苏联时期90%的武器留在了车臣共和国,甚至包括最先进的T-80坦克,这也为后来车臣战争中俄罗斯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虽然车臣共和国面积不大,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它位于俄罗斯南部的高加索地区,是连接西亚和欧洲的咽喉要道,不仅境内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还是西亚地区石油运往俄罗斯和欧洲的必经之路,所以数百年来,俄罗斯一直牢牢控制着车臣共和国。
1994年,走出苏联解体阴影的俄罗斯发动了对车臣的战争,作为当时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俄罗斯统治者认为只要大军压境,车臣将很快再次臣服。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的格拉乔夫甚至公开对媒体表示:“只需要一个空降营的兵力,几天之内就可以攻占格罗兹尼。(车臣首府)”这种骄傲自大,最终让俄罗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战争开始之后,俄罗斯派出了三路大军,从不同的方向攻入车臣境内,齐头并进向格罗兹尼推进。在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空军的掩护下,俄罗斯军队很快抵达格罗兹尼城外,并在1994年圣诞节前后,完成了对格罗兹尼的包围。
1994年12月31日,俄军开始向格罗兹尼发动总攻,其中第131旅的300多名步兵,在第81装甲团的掩护下,率先冲入市中心。可就在俄军准备庆祝胜利时,车臣武装的反击开始了。无数火箭弹从四周的碉堡中呼啸而出,俄军的装甲部队瞬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市中心狭窄的街巷中,俄军的装甲车成了车臣武装的活靶子,无数的战士甚至还来不及走出车内,就被火箭弹击中身亡。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最终攻入格罗兹尼的一千多名俄军士兵,只有第81装甲团逃出来11人,其他一千多人全部战死,其中包括第131旅的旅长。
战后经过调查,俄军发现守卫格罗兹尼的武装分子,并非都是车臣武装,其中有一多半都是来自欧洲的雇佣军,这些人基本都在各国特种部队中服役过,甚至不乏英国SAS、德国第九边防大队等世界著名特种部队的成员。
为了对付俄军,他们利用格罗兹尼城内遍布的堡垒,分成三人小组,包括一名火箭手,一名狙击手,一名机枪手,这样的特种小分队,机动灵活,给仓促进入市中心的俄军造成了大量的杀伤。
为了报一箭之仇,五年之后,俄罗斯再次发动了对车臣的战争。这一次,俄军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派遣装甲部队进入市区,而是由特种兵对付特种兵。为此普京亲自调集了2000多名的特种部队,由前线的马洛费耶夫少将指挥,将他们分为若干5人小分队,在空军和炮火的掩护下进攻市中心。
有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经验,欧洲雇佣军在格罗兹尼的巷战中如鱼得水,最大限度的发挥了3人小组的优势。他们躲在城市的角落,由狙击手负责远程杀人,机枪手和火箭手担任近距离掩护。
在一个多月的激烈巷战中,俄军仍然付出了惨痛的伤亡代价,2000名特种兵中有1173人战死。这次给俄军造成杀伤的主要是车臣雇佣军的狙击手。俄军军官赫尔巴德斯回忆:“每天都有士兵倒下,在他们的头上都会有一个圆圆的弹孔……”在2000年1月18日,车臣雇佣军的狙击手甚至渗透入俄军防线,狙杀了俄军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脑袋两枪,胸部一枪,每一枪都是致命的。
面对如此惨痛的代价,坐镇后方的普京总统也不禁落泪,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他不得不下令炮兵部队轰平了格罗兹尼这座小城。虽然最后俄军取得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但格罗兹尼巷战仍然给俄罗斯人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残酷、血腥”,是很多军事学家对两次格罗兹尼巷战给出的评价,甚至有人将它与号称“绞肉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