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美欧较劲 底气足了心气高了

来源: 2006年12月25日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09-03-29

资料图片:2006年11月15日 普京与布什会晤 11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右)在莫斯科与美国总统布什交谈。新华社/路透

毫无疑问,俄罗斯今年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让人们更为清晰地看到了一个复兴中大国的自信和力量。

2006年伊始,一场由俄罗斯发动、针对乌克兰的“天然气战”波及大半个欧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俄罗斯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成了有力的外交武器;7月中旬,莫斯科首次以东道主的身份迎来了八国峰会,并提出了能源安全新概念一说。借此向世界宣布:俄罗斯将要扮演“全球能源平衡者”的角色;在伊朗核问题上始终坚持反对制裁的态度,而从23日联合国安理会刚通过的第1737号决议来看,俄罗斯的坚持换来了欧美不小的让步;还有邀请哈马斯访俄、大力发展对华关系等等。俄罗斯这一年的外交可谓积极主动。

回想仅在10年之前,俄罗斯经济还是连年滑坡,外债曾一度接近国内生产总值,内政外交不得不看西方的脸色行事。然而国际油价的一路飙升为俄罗斯带来了滚滚财源,国民经济借机得到了快速发展。俄罗斯也随之“底气”更足,无怪乎喊出要做“全球能源平衡者”的口号了。

然而,俄罗斯已经东山再起了吗?答案恐怕还不能过于乐观。褪去苏联超级大国的华丽包装,历经变革后的俄罗斯仍在成长之中,而成长总是伴随着烦恼的。

在这一年中,俄罗斯的麻烦也不可谓不大。当俄罗斯依靠能源不断壮大国力、发挥国际影响力的同时,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防范与戒备亦由暗转明,而“俄罗斯威胁论”也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重新抬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能源推动了俄罗斯的复兴,却也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间的关系在总体维持合作的大框架下多了几分摩擦和较劲。

自然,美欧都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出现在自己的身边。美国意在独霸全球,不会容忍潜在对手坐大。欧盟目前约一半的天然气和三分之一的石油依赖俄罗斯供应,一旦俄罗斯像对待格鲁吉亚、乌克兰那样动用手中的“能源牌”,那么欧洲百姓的日子无疑会相当不好过。

于是,美欧采取的行动就是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首先,北约不断东扩,甚至已经扩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今年举办北约峰会的拉脱维亚就曾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今天俄罗斯的邻国;其次,许多非政府组织在俄罗斯身边进行着悄悄的渗透,而这些所谓的非政府组织其实不乏官方背景。无论是格鲁吉亚、乌克兰,还是吉尔吉斯斯坦,其政局动荡的背后都有非政府组织的身影……

所以,无论俄罗斯如何抵御,颜色革命终究还是发生了,独联体的离心趋势也难以遏制。然而,俄罗斯也不甘任人鱼肉,明争暗斗是必然的。这点从贯穿2006年的三起间谍风波中可略见一二。

一位前克格勃特工曾说过,间谍案的背后往往呈现的是国家间的政治纷争。年初的一场“石头间谍案”闹得沸沸扬扬,莫斯科的剑锋就是直指西方情报机构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系。除了向西方宣示其排除外来干涉的决心,莫斯科其实也是敲山震虎,对西方国家的这种渗透伎俩发出了警告;年中,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间谍风波,其实质是两国在阿布哈兹问题上的争端,并折射出俄美争夺外高加索地区的斗争;而欧洲媒体之所以如此关注年终的俄前特工中毒事件,既是对英国“石头间谍”在俄罗斯被曝光的“还礼”,也是在借机贬损俄官方形象。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其实一直存在着所谓“西方派”和“斯拉夫派”的发展道路之争。彼得大帝的改革开了俄罗斯西方化的先河;十月革命的胜利则是俄罗斯试图通过另一条道路成为世界强国的尝试。而目前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正在尝试第三条、也是比较中间的发展道路:在内政方面强调民族国家利益至上,以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为目标,凝聚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在外交政策上,在叶利钦时期“双头鹰”外交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发展和创新,制定了巩固独联体、平衡东西方的全方位外交政策。

据说,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偶像是彼得大帝,他还继承了彼得大帝的一句名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按照现有宪法,普京无法执政20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俄罗斯,创造“奇迹”不止是普京一个人的梦想。 (葛小瑜)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