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争北方四岛?俄罗斯扼住日本咽喉(图)

来源: 中评社 日期:2011-04-27

  日本发生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情况后,俄罗斯政府以及民众对日本表示了极大同情,不少莫斯科市民在日本大使馆门口摆放蜡烛和鲜花,为日本地震海啸遇难者祈福。但日俄之间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据报道一架俄罗斯军事侦察机IL20飞临日本九洲地区外海一侧实施了空中电子资料收集工作,日本自卫队空军出动了多架F-15战斗机实施空中拦截和跟踪监视。三个小时后俄军侦察机返回南千群岛基地,俄拒绝评论此次飞行。俄紧急情况部宣布,日本方面已经暂不接待俄紧急情况部载有人道主义物资的飞机飞赴日本,这架专机载有原本应日本请求而加装的8600床棉被以及俄罗斯救援队的饮用矿泉水。

  在日本紧锣密鼓救灾、俄也派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的情境下出现这个波动,说明日俄领土争议并未因地震而完全偃旗息鼓。俄此前已经要求驻扎在萨哈林地区和千岛列岛的部队做好撤离当地居民的准备,认为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和余震导致海啸可能会危及俄罗斯的安全,随后的日本风向也的确曾吹向俄控制的南千岛群岛。据分析俄可能担心大部队撤出后,争议四岛防御空虚,驻扎日本北部的部队可能乘隙突然占领。俄飞机侦察事件或是俄对日本可能企图的警示,同时侦察相邻地区的日本军事部署。

  回顾去年11月以来,日本与美国、韩国走得太近,不断在安全战略和军事演习等方面进行合作,并挑动对华关系,一时东北亚局势风云变幻、此起彼伏,亚太关系明争暗斗迭起。局势发展也引起俄罗斯对日本战略走势的高度关注,俄罗斯高度怀疑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认为日本在借岛屿争端否定历史和否定二战,不仅试图夺回俄罗斯按照二战后期决议占领的南千岛群岛,更试图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

  为此,俄罗斯从总统到各级部长高官连续视察南千岛群岛,强力宣示俄罗斯主权、坚决表明俄罗斯要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和法律文件的决心和意志,牵制日本和美国在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的战略动向。日本则对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的举动针锋相对、咄咄逼人、大肆炒作,日本首相菅直人和外相前原诚司一再否定俄罗斯占领南千岛群岛的法理依据,强力高调宣示日本对该群岛的所谓主权,以至于前原访俄时大谈岛屿问题、丧失基本外交礼仪,进一步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感和回击。俄罗斯事后近乎彻底的关闭了谈判大门,表示今后将不会在任何场合与日本谈判南千岛群岛问题。

  日本对俄罗斯的严正立场和果决意志是无可奈何的。只能深表遗憾并进行所谓空中视察,等同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近现代史上,日本与俄罗斯交手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在沙俄时期,日俄争夺胜负不分伯仲。先是甲午战争后俄国与英法等三国不能坐视日本在中国坐大,因此强迫日本向清政府交还辽东半岛,清政府交赎金3000万两白银。日本暂且忍下这口恶气,并逐步与英国靠近、结成英日同盟。进入20世纪之初,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东北摆开战场、展开激烈争夺,中国民众生灵涂炭,日本于1905年取得日俄战争胜利,沙俄丧失了许多利益。但苏联的建立大大提升了俄罗斯的民族意志和举国战力,日本在几十年内不是苏联的对手,两国综合国力和战斗力不成比例。

  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曾试图向北对俄罗斯开辟战场,但在诺门罕和哈欣河战役中,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遭受朱可夫元帅亲自指挥的苏联红军及其海陆空立体战力的迎头痛击, 日本死亡5万多士兵,被迫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协定,将侵略矛头转向南部的中国以及亚太战场。此后到1945年苏联加入远东对日作战,配合中国战场和美国持续推进的太平洋战场,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日本70万关东军,加速了日本败亡并宣布投降。在成立联合国、审定对日处理决议等方面,苏联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中就包含苏联依据国际法文件合法占领南千岛群岛。上世纪50年代苏联曾提出签订日苏和平条约,将南千岛群岛中的两个岛屿交给日本,但日本人心不足,要求全部收回,苏联当然不干。局势僵持至今,从法理上看日俄依然处于战争状态。

  2010年,日本单方面判断认为来自所谓北方的威胁已经不大,而将自卫队防卫重点转向所谓西南、针对中国,并通过在中国钓鱼岛海域非法扣押中国渔船和渔民事件,挑起事端,并进一步渲染所谓中国威胁,以此为藉口扩军备战。

  但从11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视察南千岛群岛开始,到2011年初俄邀请中韩美等国合作开发南千岛群岛,日本发现其依然面临来自北方的强大的俄罗斯压力。俄高度防备日本可能进行军事冒险、孤注一掷夺回南千岛群岛,因此短期内连续采取重要举措,大大加强了对该群岛的警戒和防备力量。此举确有明确针对性和必要性,因为从目前的军事力量看,日本针对此群岛的攻击力量不可小觑,日本在北海道部署一个装甲师团和两个步兵师团,其中第7装甲师是日本唯一的重装甲部队,其突击能力大大超过俄在南千岛群岛的原有部队,其90式主战坦克性能堪称世界第一。日本针对北方的海军和空军力量,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明显优于俄原有部署。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