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电影《战争与和平》

来源: 日期:2009-03-24

《战争与和平》(1965至1967年,导演:谢尔盖.费多罗维奇.邦达丘克)

《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战争与和平》也是俄苏文学名著改编电影的最高成就。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想创作一部关于十二月党人的三部曲长篇小说,但在构思的过程中却产生了创作一部1812年卫国战争历史小说的意图--这就是后来的人民英雄史诗:《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无与伦比:历史事件的广泛的史诗般的包罗,富有表达力的艺术细节的美妙技巧,锐利的心理分析,人物形象的惊人的雕刻般的塑造,对自然界的不同寻常的感情,对人的生活与行为的基础本身的最深刻的理解--托尔斯泰的天才的一切特点都鲜明地表现在他的不朽的史诗里。

应当看到,尽管《战争与和平》的主要人物大多是贵族,但这部作品在本质上是一部“人民英雄史诗”,它真正描写的是“人民战争”,作家在这部文学巨著中阐述了这样一个思想--1812年卫国战争胜利的源泉是俄罗斯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人民群众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托尔斯泰的“人民战争”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一思想也是苏联战争文学、苏联战争电影创作的核心思想。并且,它的影响不仅仅是在艺术领域,“《战争与和平》以它的深刻的爱国主义、俄罗斯人民历史上英勇篇章的诗化、战胜一切的乐观愉快态度,在伟大卫国战争年代里,在精神上武装了人民进行对敌斗争。...这部作品充满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爱的整个气氛,深深地鼓舞了苏联的读者。...《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人民爱国传统在俄罗斯文学中最好的体现。我们继承了这些传统,它们是苏维埃爱国传统的组成部分。因此,托尔斯泰的史诗保留着它的全部的鼓舞人心的作用直到今天。”(<苏>贝奇科夫,《“战争与和平”--人民英雄史诗》)。

1965至1967年,谢尔盖.费多罗维奇.邦达丘克将这部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影片分4集,全长430分钟,把战争与和平、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贵族与平民等等联结在一起,既全面反映了历史的时代风貌,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极广阔的表现环境,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都是有血有肉、形神兼备,长达7小时的内容深得原着精髓,不愧是一部真正的银幕上的史诗。

在某些方面,邦达丘克的电影作品甚至优于小说:电影删去了托尔斯泰的喋喋不休的直白说教,同时又完好无损地传达了托尔斯泰深邃的人民战争思想。

《战争与和平》是苏联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我看来,就经典文学名著改编的战争电影而言,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这座里程碑也是无法超越的!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几乎从来没有见过关于这部电影的详细评介文章。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当然是因为笔者的孤陋寡闻,看的书不够多;其次的原因也许是这样的:电影与小说一样,令人叹为观止、高高在上--故而评论家只能抬头仰望,不敢轻易动笔“批评”。 不利的“批评”也有,那是针对邦达丘克的,说他当年为拍摄《战争与和平》劳民伤财,几乎耗费了整整三年的电影部门财政预算--这是一些人攻击邦达丘克这个“文化官僚”的有力论据。可是,我倒是非常喜爱邦达丘克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化官僚”,衷心希望再来几部、几十部象《战争与和平》这样“劳民伤财”的电影巨作!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