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越来越“爱”普京

来源: 作者:肖显 2007年06月03日 来源:广州日报 日期:2009-03-29

在普京执政的7年多时间里,俄罗斯和其他西方大国已经离上世纪末的“蜜月”时代越来越远。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普京经常被描述为打压不同声音、试图与西方重开冷战的“暴君”。然而在俄罗斯国内,普京却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资料图片:2006年10月7日,俄罗斯民众游行庆祝普京生日。

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俄罗斯人对普京表示支持。普京强硬、果断、干练的执政风格和个人气质,不仅符合俄罗斯在历经长期的动荡后,急需强硬人物挽救危局的客观需要,也符合俄罗斯民族传统中期盼“强人治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心理。

有媒体称,俄罗斯人内心深处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普京情结”,他们珍惜俄罗斯这几年的元气恢复,因而对普京卸任总统后的俄罗斯表示担心和忧虑。

从2006年开始,希望普京留在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人数量继续增加;为了普京获得第三个总统任期,大约六成俄罗斯民众支持修改宪法。

不仅两个“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和“公正俄罗斯”支持普京,甚至连反对派也准备把票投给他。

资料图片:普京和妻子柳德米拉。

在俄罗斯领袖崇拜的历史中,普京并不是一个特例。但俄罗斯民众“非他不可”的依赖感,却是前所未有的。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任期将于2008年届满,由于受制于宪法规定,他将不再谋求连任。在去年关于普京接班人的问题开始引起关注时,曾有大约六成俄罗斯人支持修改宪法,让普京第三次连任。

为了不让普京时代就此终结,一些政坛人士近日纷纷鼓励普京的妻子柳德米拉参加总统选举,接替其丈夫的职务。尽管这一提议实现的可能性很小,但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人内心深处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普京情结”。

“强人治国”

在俄欧、俄美关系中存在一种耐人寻味的巧合。每逢普京要展开重大外交行动之际,必然伴随着针对俄罗斯或者普京本人的诋毁性报道或行动。在6月6日举行八国集团峰会前夕,英国方面突然指控俄罗斯特工卢戈沃伊涉嫌谋杀利特维年科,并要求将卢戈沃伊从俄引渡至英国受审。


很多西方人都相信克里姆林宫是这起谋杀事件的幕后黑手。但是在俄罗斯国内,同意这一看法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认为这是反普京的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或者英国特工在嫁祸给俄罗斯。

可以说,普京获得俄罗斯民众的支持,是由于他强硬、果断、干练的执政风格和个人气质不仅符合俄罗斯在历经长期的动荡后、急需强硬人物挽救危局的客观需要,也符合俄罗斯民族传统中期盼“强人治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心理。

“重症需猛药”

叶利钦时代曾造就了一个寡头阶层,极少数寡头拥有了俄罗斯近70%的财富,而民众则感到今不如昔。当选总统后,普京就明确警告21个著名寡头、大企业家和大资本家不能干预政治,政权也不干预企业界的经营活动。

普京以猛药治疗俄罗斯的重症──车臣问题。1999年9月,普京担任总理一个月时,其民众支持率仅1.7%,到12月则高达58%。这期间,他主要做了一件事,即第二次车臣战争。普京多次亲临前线视察,有时甚至自己驾驶战斗机。

尽管2004年的别斯兰人质事件在人们内心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但普京在面对恐怖主义所采取的强硬政策仍然得到了大多数俄罗斯人的支持。

经济复苏让民众受惠

普京上任后决心建设“俄罗斯式的民主”。他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诸如改变寡头富豪和外部势力操纵新闻媒体的危险局面,整合亲政府的政党力量,加强垂直权力体系等。

“俄式民主”使普京遭到了西方的批评。美国总统布什对普京个人的评价也大起大落,先是认定“这是个可以打交道甚至值得信赖的人”,后又将他视为“后苏联时代的最后一个人”。但经历政治动荡和经济衰退的俄罗斯民众对此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理解。

俄罗斯经济近年的迅速复苏,让很多俄罗斯民众受惠。借着国际高油价的契机,近几年来俄罗斯的经济稳步增长,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年增长6.7%。

那些认为叶利钦“肢解”苏联的人,认为普京正在进行某种“重建”的工作。与1998年相比,感到“难以生活”的俄罗斯人已经由45%降至21%,觉得生活“还算不错”的人由5%增加到25%,对生活泰然处之的人由24%上升至44%。

这种对元首的迷恋还来自“大俄罗斯民族”情结。“尽管早已告别了君主制度,但俄罗斯人至今仍把彼得大帝、叶卡捷林娜二世等使俄罗斯成为一流强国的独裁者作为崇拜的偶像。这样说来,让俄罗斯再度崛起的普京被人追捧也就不难理解了。”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学教授柯瓦伦克・伊万诺维奇说。

克里姆林宫“掌控”媒体

普京执政以来成功地实现了对国内主流媒体的控制。

在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媒体大多被垄断寡头和各种政治力量所左右,政府对言论的影响十分有限。这些大集团控制的媒体帝国把盈利放在第二位,其首要任务是为集团的政治利益控制舆论导向,影响民众的政治情绪,左右政府决策,甚至公然与政府唱对台戏,激化社会矛盾。

与此同时,西方也大举渗透俄罗斯的媒体,创办“桥”媒体集团的寡头古辛斯基就曾与美国《新闻周刊》联合创办了《总结》杂志,企图利用西方投资控制整个俄罗斯媒体,在政经两界呼风唤雨。

在普京执政以后,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先是通过一项议案,禁止外国资本在俄罗斯媒体中取得控股权。随后,俄罗斯国有大公司开始一步步收购俄罗斯各媒体。

2001年,寡头古辛斯基因为巨额债务问题受到检察院起诉,他创办的“桥”集团被查抄。接着,另一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又遭检察院起诉逃往国外,他旗下的几大媒体自然又被收归克里姆林宫麾下。

俄罗斯三家全国电视台受政府管制,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去年11月还宣布要收购《共青团真理报》,该报销量达80万份。

尽管此举遭到西方的强烈批评,但是在与西方以及寡头争夺话语权的斗争中,克里姆林宫明显已经占据上风。

拉近与民众距离

2006年7月6日,普京首次与国内外的网友进行互动式的网络问答,并被译成32种语言予以发布。

总统普京也网聊,这个事情在全世界网民中掀起了强烈的回应,几天时间里向总统提出的问题一共有近16万个。

普京与国民的对话此前已经进行过若干次,只是过去主要通过电视进行对话,这种对话已成为“俄罗斯政治生活中一个不成文的惯例”。

比如2002年12月那次对话,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普京一共回答了俄罗斯各地群众提出的51个问题。普京真诚面对同胞,不使用外交辞令,很受百姓欢迎。

“青年近卫军”发展迅速

“纳西”青年组织的成员。

自2003年以来,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了程度不同、被西方媒体称之为“颜色革命”的事件。此后,克里姆林宫便开始努力赢取俄罗斯年轻人的心。

最近几年,俄罗斯少先队组织正在复苏。据俄罗斯媒体报道,2002年和2003年,在莫斯科红场由俄共组织的纪念少先队活动中,分别有1000名和2000名俄罗斯少年集体加入了少先队组织。4月的一个调查则显示,有76%的被访问者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加入类似少先队的少年组织。

此外,忠诚于普京的俄罗斯青年组织也在迅速发展,已经拥有10万人之众。可以说,现在不管是来自现实敌人还是假想敌,也不论是遭到国内的或是国外反对势力的挑战,克里姆林宫都已经有了一个新的武器来应对。充当突击队的是一代激情洋溢的青年组织。他们的名字五花八门,如“我们”、“青年近卫军”、“一起走”等等。

谢尔盖・马尔科夫是有着克里姆林宫背景的理论家,2004年曾帮助建立“纳西”青年组织。他说:“年轻人在那些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使我们意识到,必须采取措施。计划很简单。我们在莫斯科附近的城镇成立‘纳西’,这样在需要时活跃分子可以连夜赶到红场。这一想法是以对总统和他的路线方针的热爱为基础创建的一种思想体系。”

在4月底爱沙尼亚因搬迁苏军纪念碑而与俄罗斯交恶后。“纳西”青年组织的活跃分子,对爱沙尼亚驻俄罗斯大使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发动了猛烈攻击。直到大使保镖对人群使用了催泪瓦斯后,这些人才撤退。

政府资助青年团体

这些青年组织是一支完全忠诚于总统的“私人卫队”,他们把反对党谴责为法西斯主义分子或者叛国者,而把国外的敌人妖魔化。“纳西”领导人尼古拉・潘琴科说:“我们必须使俄罗斯重新强大起来。到了结束美国作为最强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帝国的时候了。我们不能让美国把俄罗斯变成它的又一个殖民地。”

他们的大部分行动是由普京的心腹之一、负责政治和媒体事务的弗拉迪斯拉夫・苏尔科夫组织和领导的,他和这些团体的领导经常会面,一起讨论政治宣言和政治斗争。

“克里姆林宫不惜血本投入到这些团体的运作,”俄罗斯全球化研究所分析家伊利亚・波那马洛夫说,“既有政府的现金投入,也有政府补贴给国有企业协助运行的项目。”

研究所估计,单是“普京传话者”一个项目就花费高达2.2亿美元。还有,“纳西”成员们可以免试入学到管理学校读书,并得到前往国家顶级国有企业实习的机会。

在议会和总统选举即将来临之际,“纳西”这类的组织有着明显的攻击目标──任何敢于挑战普京及其政党权力的人。(肖显)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