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前途是归途──看俄罗斯电影《回归》

来源: 日期:2009-03-24

一个离别多年的父亲回归家中,却就此踏上一条不归之路。一对兄弟随父刚刚启程,就开始寻找漫长的归途。电影的情节很简单:父子三人进行的一趟荒岛之旅。久别12年的父亲想与儿子们单独相处几天,借以弥补过去对两个儿子缺少的教育和父爱,然而,他对儿子们态度严峻,手段强制,不允许怀疑和反对。于是,两个儿子尤其是固执而自我的小儿子伊万,对于父亲的冷漠生硬不能理解而倍感失望,甚至产生了怀疑和仇恨,叛逆意识逐渐肆意滋生。父与子矛盾的高潮时刻,伊凡发狂地爬上了灯塔狂呼要自杀,紧随其后的父亲为了抓住伊凡,突然失手从高处坠落下去。突如其来的悲剧使人震慑住了。软弱的安德烈此时终于像一个哥哥了,在长久的沉默中,他带着弟弟艰难地挪动着父亲的身体。然而,老爸的尸体最后还是随船沉到水中。兄弟俩望着深蓝无边的湖水,悲伤绝望地呼喊着爸爸,从此背负着一种痛苦的记忆,开始漫漫归途。

电影的寓意却非常深刻:回归便是不归,前途便是归途。结尾余音袅袅,令人回味:兄弟俩精疲力竭地回到车中,弟弟无意翻出那张褪色照片,可是那个原应存在爸爸位置的地方却空无一人。而大儿子旅途过程中拍摄的很多张照片中居然也没有任何一张出现过老爸的身影,好象他突然“蒸发”了,或者就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那么导演倒底想说什么?对于兄弟俩来说,回归的“父亲”,意味着“爱与惧”,意味着不可抗拒的权威、强势和力量。大儿子安德烈对陌生的父亲更多的是“爱”,言听计从,崇拜有加;而小儿子伊凡则表现出更强烈的“惧”,发展到极端就变成了恨。两兄弟的人物调置代表着“爱与惧”的两个方面。说到这里好像有点儿狭隘,导演说了:“我有它看作是每天常见的故事,或者一社会性的材。它不是简单的父子情,很大程度上,它从一个神话化的角度去看人生。电影里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意义。”于是有人说,父与子的矛盾象征着现阶段俄罗斯人对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排斥的矛盾心理,安德烈代表中青年一代,他们对于父亲也就是苏联时代的回归既有抵抗,也有敬畏;伊万代表最年轻的新生一代,他们对苏联体制持否定、抵制、挑战甚至反叛的态度。这似乎是过于社会政治化的解读。

不管如何,影片描述父子失散多年后再度相逢所产生的亲子冲突和情绪波动,真挚而感人,又充满诡谜和寓意。给予观众印象深刻的情感波动,以及一个令人错愕的高潮。片中令人不安的影像,确实是让人感到惊悚,观赏后仍会在心理中挥之不去。本片是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的处女作,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影展就获得金狮和最佳新人导演两个奖项,世界电影界对这位年轻导演惊艳不已,称这部电影是“电影中的经典……走进一个更深远、更激昂的层次,远远超乎它表面所预示的”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