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为纪念1905年革命20周年而拍摄的。在剧作家尼娜.阿卡疆诺娃所写的全面反映1905年革命的剧本中,波将金号起义原本只是全剧8个插曲之一。爱森斯坦重新构思,提炼并拓展了颂扬水兵起义的那一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战舰波将金号》。电影是这样结构的:人与蛆虫,船上的冲突,死者激发人们,敖德萨阶梯,同舰队相遇--5个部分按照希腊悲剧“黄金分割率”2:3的比例组织在一起。
故事大意如下:1905年1月9日,沙皇政府血腥镇压和平请愿的工农群众,制造了“流血的星期日”。人民的革命情绪也传到了黑海水兵中间,反动军官对水兵的无礼欺凌使他们忍无可忍。一天,在停泊于敖德萨港口外的波将金号战舰上,水兵们发现给他们做汤吃的全是生了蛆的臭肉,于是他们拒绝进餐以示抗议。舰长把水兵集合到甲板上,命令惩戒队开枪射杀敢于抗议的水兵。惩戒队员拒绝开枪,反动军官暴跳如雷,就在此时,水兵瓦库林丘克攀上炮塔,振臂一呼,水兵们纷起响应,把反动军官们打得落花流水。水兵们占领了战舰,升起一面红旗(注:这是爱森斯坦别出心裁地让人用手工逐格涂在黑白电影拷贝上的)。水兵瓦库林丘克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他的尸体被运到敖德萨港口,人民群众纷纷赶来哀悼,防波堤上都是义愤填膺的人群。敖德萨的群众乘着许多白帆小船为波将金号送来食品,声援水兵的革命行动。突然传来一阵排枪声--沙皇当局的镇压开始了,无辜的群众一个接一个倒在了敖德萨的阶梯上...面对这血腥屠杀,战舰波将金号发出了愤怒的吼声,它摇起了大炮,向反动军队猛烈开火。入夜,一切复归平静,在不祥的浓雾中,黑海舰队的12艘战舰被调来镇压起义者。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忽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12艘战舰的水兵拒绝开炮。战舰波将金号穿过12艘战舰列成的阵势,从画面深处向观众驶来--前方,是无边无际的自由的大海。
《战舰波将金号》创造了最为著名的蒙太奇段落--“敖德萨阶梯”,这个经典段落充分展示了年轻的苏联导演的精湛技艺。爱森斯坦将群众的奔跑呼号、沙皇军队的步步紧逼、婴儿车的滑动和那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迎着枪口而去等等一系列动作镜头分解、错位,进行节奏性的剪辑,形成了突出的蒙太奇段落效果--通过视觉节奏的造型因素强化情绪冲击力;以蒙太奇视觉结构扩大电影空间;以多角度反复的延续动作使得电影时间抽象化,造成电影的延时表现。“敖德萨阶梯”创造了独特的电影叙事诗空,爱森斯坦的天才创造被永远地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