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杭州5月16日电 (洪恒飞 柯溢能 记者江耘)仅用17天,科学家就能用细胞培育出带有腥味、质感Q弹的鱼肉。16日,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东红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陈军教授牵头的细胞培养鱼肉团
天文学家捕捉到有史以来最大宇宙爆炸
由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领导的一个天文学家团队捕捉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宇宙爆炸,这一事件被认为是由超大质量黑洞吞噬的巨大气体云引发的。
这次爆炸的亮度是任何已知超新星(爆炸的恒星)的10倍以上,比最亮的潮汐爆发事件亮3倍
新型纳米片可快速“瞄准”打击肿瘤细胞
科技日报哈尔滨5月15日电 (记者李丽云 通讯员李颖超)低频率超声波作用在乳腺癌小鼠身上5分钟后,覆盖在肿瘤部位上的装甲开始启动,形成一个强大的内置电场,原地催化产生能清除肿瘤的活性氧。2小时后,肿瘤细胞陆续凋亡&he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多功能机械臂将用上中国“关节”
5月11日,全球首台45T摆线齿轮减速机在湖北斯微特传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微特传动)制造园区正式交付启运,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多功能机械臂将用上中国关节。
该减速机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与斯微特传动历时三年半合作研
研究揭示:伪装植物“更矮” 且身高与海拔“关系不大”
中新网昆明5月14日电 (记者 胡远航) 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高山植物多样性研究组研究人员发现,伪装植物的植株高度显著矮于非伪装植物,且和非伪装植物植株高度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不同,伪装植物
我国建设的世界最大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正式投运
◎本报记者 陆成宽 飞机从四川成都天府机场出发,一个多小时后,来到甘孜州稻城机场上空。此时,从飞机舷窗俯瞰,一个巨大的圆盘铺展在大地上。 这个圆盘就是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也被大家叫作拉索。它是
血管堵不堵,站起来走一走就能知道!小心这6个信号!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走路
但您可能不知道
走路也是反应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
它与某些疾病息息相关
如果走路时有异样的感觉
或者步态出现了异常
可能预示身体健康亮起了红灯
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血管堵不堵?站起来走两
首次!航空遥感系统获取山地冰川有效探测数据
光明日报北京5月11日电(记者齐芳)作为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民用P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科学论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研
探索起源之谜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通过国家验收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张泉)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10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拉索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平均海拔4410米,观测性能创造了多项世界之
玩游戏还能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本质上来讲,是模拟人的思维模式开展技术创新,游戏科技为人工智能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试验场景。在游戏科技领域,人类为了追求更清晰的可视化效果、更流畅的交互体验、更快的运行速度和更生动的游戏角色,不断从理论
假期爱刷剧、打牌、久坐?警惕深静脉血栓!易引发致命疾病
刷剧、打牌、长途旅游,是很多人五一小长假的休闲套餐。殊不知这些长时间久坐的休闲方式,可能会让腿部形成一种极其危险的血栓——深静脉血栓。这种危险的血栓还有可能脱落顺着静脉血管一路回流到心肺上,引发致
多形式科普作品被纳入职称评审
记者5月6日从中国科协获悉,自4月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以来,已有11家中央单位申请成为科普专业职称推荐单位,截至5月4日,共140余人在线填报职称评审表。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李坤
如何科学防晒?专家支几招
机器人在操作台之间来回穿梭,伸出机械臂,手握试管,称量取样,配制试剂……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机器化学家实验室,一种全新的化学研究场景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看不到身穿白大褂的实验操作人员,瓶瓶
游戏科技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这份报告说明白了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在北京联合举办《探寻AI创新之路——游戏科技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报告》发布暨研讨会。
人工智能是21世纪对人类社
建月球基地的玻璃有了?中国科学家月壤最新发现
科技日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陆成宽)月球上也有玻璃!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通过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开展系统的物质科学研究,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多种类型、不同起源的月球玻璃物质。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在嫦娥
北京首批15家市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挂牌
本报讯(记者 张月朦)昨日,北京市2023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在北京科学中心正式启动。今年的活动以数字赋能 全民共享为主题,重点围绕数字学习、数字生活、数字工作、数字创新开展一系列活动,旨在把握数字发展
我国马铃薯育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大大提高了育种进程
央视网消息: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马铃薯育种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细胞》上发表,这项技术将马铃薯的育种周期由原来的10年—12年缩短至3年—5年,大大提高了马铃薯育种进程,标志着我国在马铃薯育种基础理
“祝融号”发现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
科技日报北京5月4日电 (记者陆成宽)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存在液态水吗?答案是肯定的。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近日发表了一项火星存在液态水的研究成果。基于祝融号火星车观测数据,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发现祝融号着陆区
人类首次“看见”的黑洞 科学家拍到了全景图
据新华社电 (记者张泉、张建松)对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科学家又有新的观测进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科学家通过在毫米波段的观测,首次对这个黑洞的阴影及其周围环状结构和强大喷流一同进行了成像(见图),图像首次表
科技赋能“中国建造”
研发软件系统,清晰掌握机器人施工流程;仔细勘察施工现场,为机器人作业提前探路;操作平板电脑,指挥机器人高效喷涂外墙……几名工程技术人员研发应用建筑机器人、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人工作业的故事,是
新角度!短寿命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揭示中子星性质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与合作者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利用国际首创的新型质谱术,精确测量了一批关键原子核的质量,研究了中子星表面的X射线暴,从新的角度约束了中
“人畜共患病项目”揭示人类基因组独特之处
科技日报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张梦然)从两克重的大黄蜂蝙蝠(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到重达数吨的鲸鱼,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6000多种哺乳动物差异很大。在过去的1亿年里,它们几乎适应了地球上的每一个环境。现在,人畜共患
科学家设计基因调控回路延缓衰老
科技日报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张佳欣)人类的寿命与个体细胞老化有关。3年前,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破译了衰老过程背后的基本机制。在确定了细胞衰老过程中遵循的两个不同方向后,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操
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 科学家拍到了全景图
新华社上海4月26日电(记者张泉、张建松)对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科学家又有新的观测进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科学家通过在毫米波段的观测,首次对这个黑洞的阴影及其周围环状结构和强大喷流一同进行了成像,图像首
水母黏液可用于去除水中微塑料
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22日电 (记者王卓伦)以色列布劳德工程学院近日发表声明说,由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的一个国际团队发现,从一些水母中提取的黏液可在水中捕获微小颗粒并加速其沉淀,从而较为高效地去除微塑料等污染物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