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主体设备安装闭环 12月1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储存环最后一台磁铁就位,标志着HEPS储存环主体设备安装闭环。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储存环是用于储存高能高品质电子束,同时产生同步辐 12-11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发现调控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关键基因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机制,为培育富铁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利用273份玉米自交系基因型数据结合6份极 12-10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四代核电为何能实现领跑 近日,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顺利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全球首座投入商运的第四代核电站,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 高温气冷堆的最大亮点就是在全世界核 12-10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人工智能可否成为“作者” 作者:蒋在(青年作家)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一本科幻小说。倘若仿生人会做梦,他们梦到的是人类世界的羊群和草原,还是一个充满着赛博朋克元素的人工智能世界?意识、梦境、记忆,反复 12-09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新华全媒+丨什么是暗物质?科学家们为何选择在深地仰望星空? 新华社成都12月7日电(记者邢拓、薛晨)12月7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个实验项目组正式入驻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锦屏大设施,开展暗物质探测等一系列科学实验。什么是暗物质?科学家们为什么选择在深地开展研究? 仰 12-08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中国空间站 | “太空菜园”收菜啦! 从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到神舟十七号飞行任务,太空菜园经历两个乘组,如今已长势喜人。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对太空菜园中种植出的新鲜蔬菜进行了采摘,并品尝了新鲜美味的太空蔬菜,同时也为新一批蔬菜培养做准备。 12-0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业科技基础研究“量质双升” 中国农业科技论文发文量和高被引论文量均排名全球第一,农业专利竞争力继续保持全球第二……12月6日,2023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江苏南京召开,会上发布的《2023中国农业科技论文 12-0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热河生物群发现翼龙家族新成员 翼龙家族再添新丁。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通过研究热河生物群出土的翼龙化石材料,该所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翼龙家族新成员——华北克拉通翼龙。该翼龙生活在距今约1.3亿年的早白垩 12-0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首次海上远距离机动发射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有哪些新突破? 12月6日3时24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张敬宜 摄) 12月6日凌晨,我国太原卫星发 12-0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人类细胞造出了微型生物机器人 一个由几百个细胞构成的生物机器人Anthrobot。图片来源:《自然》网站 ◎本报记者 张梦然 机器人可以从一个成年人的细胞中创造出来,而且还无需任何基因改造,这意味着什么? 对无数患者来说,这意味着从他们自身 12-0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专家详解:“历史最暖年份”为何寒潮频繁来袭 11月以来,我国已先后遭遇两次寒潮天气。11月24日,寒潮影响接近尾声,中央气象台解除寒潮预警。 然而,据中央气象台预报,预计26日至28日,一股较强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大部地区,气温普遍将下降4℃至6℃,内蒙古中部和 12-0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红烧海鱼为何会冒绿光 红烧鱼是人们经常吃的一道菜。最近浙江一网友表示,家里白天吃剩的红烧海鱼,到了半夜竟然发出绿光,家人被吓坏了。这件事还登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榜。对此,不少网友猜测海鱼可能受到了核污染,或不法商家对其添加了荧光剂。 12-0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1000多万年前,非洲黑犀的原始祖先竟然生活在中国! 犀牛是世界濒危动物,目前全球仅存约2.5万头,其中超过2.2万头分布在非洲,它们分为非洲白犀和黑犀。非洲犀牛的生活空间与我国相距万里,且远隔重洋,相互之间几乎不可能产生交集。我们发现,非洲犀牛与我国之间不仅关系密切,而且 12-0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动物实验表明限制摄入一种氨基酸有助延寿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机构不久前开展的一项针对小鼠的新研究发现,限制它们摄入异亮氨酸可带来体重稳定、延长寿命等益处,这在中年雄性小鼠身上尤其明显。 异亮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只能通过饮食获得,鸡蛋 12-0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AI仅用17天独自创建41种新材料 速度和精确性均超越人类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自然》11月30日发表了两项重磅研究:最新的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平台GNoME(材料探索图形网络),已可以自行发现和合成新无机化合物,包括发现了超220万个稳定结构、17天便独自创建了41种新材料,其速 12-0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发展智能科技 布局未来产业 光明日报记者 殷泽昊 当前,全球正迎来产业智能化浪潮。面对新趋势、新变化,我们应当如何发展智能科技、布局未来产业?11月5日,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智能科技与未来产业发展分论坛在上海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以人工 11-0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让科技伦理建设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护航 当前,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伦理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原则规范已成共识。前不久,《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审查办法》)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科技伦理建设全面进入治理阶段,对于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健康发 11-0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两台新望远镜将为我国探月工程提供保障 图为上海天马望远镜。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摄 ◎记者 王 春 杨 仑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在吉林长白山正式启动建设。无独有偶,9月中旬,在距此地直线距离约3800公里的西藏日喀则,中国 11-07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全球每年发生两万多起 鸟撞飞机有多危险?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长安航空9H8409飞行机组三名飞行员进行通报嘉奖。今年8月26日,该机组在执飞广西梧州至海南三亚的航班时,成功处置了飞机在起飞关键时刻遭遇鸟击的特殊情况,确保了183名旅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 11-0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类脑智能:模仿人脑高效处理信息 ◎本报记者 孙明源 类脑智能已然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热词。近日,问天I类脑计算机技术成果在江苏南京发布,该计算机模拟大脑神经网络运行,是国内目前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类脑智能又被称为神经形 11-06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借助AR技术 走近国产首艘大型邮轮 大型邮轮因设计建造难度极高,被称为造船业皇冠上耀眼的三颗明珠之一,它考验的不仅是造船技术和工艺,还有管理模式和相关产业的配套,可以说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装备建造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今天,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的交 11-04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记者魏梦佳)经长期联合攻关,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突破传统芯片的物理瓶颈,创造性提出光电融合的全新计算框架,并研制出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简称ACCEL)。经实测,该芯片在智能视觉目标识别任务 11-03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人类星球已进入危及生命的“未知领域” 一个国际气候科学家联盟24日在《生物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表示,地球的生命体征已恶化到了人类从未见过的程度,以至于地球上的生命受到了威胁。 名为《2023年气候状况报告:进入未知领域》的这篇论文指出,研究人员用 11-03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年纪轻轻突发脑梗 问题竟在“心眼”上 医生,感谢你们及时的救治,我现在感觉好多了。10月29日,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义诊现场,27岁的林坤(化名)对西南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表达感谢。不久之前,林坤在家突发脑梗,所幸因为就医及时,且梗 11-03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
科技新闻 一场撞击撞出了月球,改变了地球,45亿年前“天外遗迹”至今深埋地下 《自然》最新发表的一篇基于计算机模拟的论文表明,约45亿年前古代行星忒伊亚(Theia)和原始地球间的巨大撞击或塑造了地球地幔的不同区域,而这次巨大的、形成了月球的撞击,令天外遗迹部分留在了地幔深处,经历地球的全部历史 11-03 查看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