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曾是前苏联最大众化的称谓,后来又演变成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最普遍的称呼。特别是在5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的亲密,“同志”似乎也成为中苏两国人民之间一种亲密关系的象征。苏联解体后,随着俄罗斯社会的诸多变化,称谓习惯也改变了。在公共场合,除非是各党派内部的成员还以“同志”相称,“同志”不再是亲切、友好的字眼,它已经随着那个时代的结束而从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了。
由于“同志”所曾有的特定含义,部分俄罗斯人已经完全改掉了这种称谓。但有些外国人没有完全摸清俄罗斯人的这些心理变化,仍然将张三李四称为“同志”,本以为是亲密的称谓,结果招来一场不快。听者对此反应相当冷淡,有时甚至充耳不闻,或直截了当地说“这种称呼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那么,现在的俄罗斯人之间都怎么称呼呢?这对刚来到俄罗斯的人而言,的确会感到为难,究竟怎样称呼才会既令对方感到自然,又感到亲切呢?
最好的方式是见机行事,先自我介绍,再婉转地请教对方姓甚名谁。若对方直接道出名字,你就称其名,这样是不会见外的;若对方道出他(她)的职称、官衔,你就可顺理成章地称呼。俄罗斯人都有自己的爱称,但生人不得随便叫,否则就算失礼。只有亲密的朋友或长辈才能直呼爱称,这种“专利”是一般人不得随便分享的。
在正式场合,俄罗斯人的称谓习惯是点名道姓外加父称,以表示郑重、尊敬。由于俄罗斯人名字的三个部分加起来较长,念起来也就比较麻烦。在一次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的活动中,叶利钦总统要向老兵们授奖,诸多获奖者的名字、父称、姓都要一一点到,有人算了算,整个授奖仪式中的一大半时间都是用来读获奖各位的尊姓大名。
在官方场合,称谓已经完全西方化。对市长、总理一律称为“市长先生”或“总理先生”。人们也似乎非常喜欢此称谓,虽然推行不久,但已经被社会所接受,尤其成为俄罗斯媒体的流行称谓。 对知识界、文化界的人物,俄罗斯仍延用以前的习惯,以职衔、职称相称。对知识分子用“博士”、“副博士”、“教授”称呼;对演员,用“人民演员”、“功勋演员”来称谓。
在公共场合,老百姓之间有种特别的称呼,值得一提。“同志”一词消失之后,人们又未能马上习惯“先生”、“太太”、“夫人”的称谓,所以,在称谓中出现了一个断层,怎么称呼一个陌生人呢?说来也许难以置信,俄罗斯人采取了“性别”式称呼。举例说明,一个男人买了一条香烟,忘记给钱,于是,其他人会喊到:“喂,姆兴。”“姆兴”是俄文“男人”的音译。虽然连俄罗斯人本身也对此称呼不满,但又找不到更洽当的称呼,所以只好凑合。于是,在普通公共场所,“男人”、“女人”的称呼是经常能听到的。但应该明确的是,这种称呼只限于称中年人或中年以上的人,由于这一称呼并非很礼貌,所以一般人只在特殊场合用,切不可随处乱用。对年轻女子,俄罗斯人喜欢称其“姑娘”,对小伙子,习惯上称“年轻人”,这样的称谓是比较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