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檄文胜过百万雄兵 帮刘骏夺得了天下

来源:扬子晚报 日期:2016-05-22

  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可是要想把整个国家“偷”下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凭实力。天下长乌鸡眼的人多了去了,凭什么让你坐上皇位呢?

  太子刘劭杀了父亲以后,面临的就是这个难题。

  沈庆之成了关键

  他先是搞定中央,方法是:大把大把地撒银子、抛帽子,只要你在京城当官,老老实实地不吭气,马上就升官发财,见者有份。这一招果然奏效,建康叽叽喳喳的声音渐渐没有了。大臣们很清楚:这是皇帝的家事,和我没有一毛钱关系,何必查什么真凶?有了实惠,“贞节牌坊”就扔到一边去。

  刘劭接着想搞定地方,结果碰到一块硬石头,被撞得头疼,那就是24岁的武陵王刘骏。刘劭是“老大”、刘浚是“老二”,刘骏是“老三”,比太子小4岁,正任江州刺史,驻军五洲(今湖北浠水县西南的长江中)。

  刘劭派使者董元嗣到江州,甜言蜜语,许诺好处一大堆。刘骏满面笑容,点头哈腰,对天发誓:一切拥护中央,我保证听新领袖的。

  送走使者后,刘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江州发动战争总动员:刘劭弑杀父皇,我和他誓不两立,所有部队立即赶到五洲。

  刘劭才知道高官厚禄在这个弟弟面前不好使,因为他直奔皇位来的。其实刘骏并不可怕,充其量是只狐狸,不堪一击,真正可怕的是他身后的一只老虎:沈庆之。

  文帝北伐失败后,沈庆之到处充当“消防队员”:镇压境内的少数民族起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因为患有头风病,经常戴一顶狐皮帽子。少数民族人都害怕他,称为“苍头公”。只要看到远方高高飘起的旗帜上有个“沈”字,就吓得大喊:苍头公又来了。然后掉头逃跑。

  沈庆之当时正好和刘骏在一起。沈庆之私下对心腹们说:太子大逆不道,效忠他的不会超过30个人,其余都是被“绑架”的,我们一定成功。

  刘劭也知道拉拢沈将军是关键,秘密派人面见他,带上一封亲笔信:如你除掉刘骏,我们共享富贵。

  沈庆之起身去见刘骏,刘骏已得到密报:建康来的人和沈庆之会面过了。

  刘骏吓得躲在屋子里面,对左右说:我身体不好,不见任何人。

  话音刚落,沈庆之已经冲了进去,把刘劭的亲笔信交给了刘骏。刘骏一看,以为沈庆之要对他动手,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跪下来苦求:您杀我之前,请允许我去后堂与母亲诀别。

  沈庆之说:我受先帝厚恩,殿下怎么能怀疑我呢?

  刘骏一惊,收住眼泪,站了起来,连连对沈庆之作揖,说:家国的安危,全部拜托将军您了!

  刘骏任沈庆之为军队“总司令”,和大将柳元景等负责讨敌,半月之内,一个强大的军队就组建完成,时人视为神兵。

  一篇檄文的巨大力量

  “枪杆子”靠沈庆之,“笔杆子”则是靠颜竣,他是才子颜延之的儿子。颜竣30岁时,任刘骏的主簿,两人水乳交融。此时看到“风雷动、旌旗奋”,激情洋溢,写下了一篇檄文痛骂太子,鼓舞士气。

  各个地方“一把手”见两个皇子上演“龙虎斗”,本来都是“墙头草”,在纠结“押注”哪一方。但看到这篇豪情万丈、气势磅礴的檄文后,头脑如被一阵巨大的狂风吹清醒了,纷纷倒向刘骏这一边,热血沸腾,坚定地亮出旗帜:讨伐刘劭。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